王華茹
古典舞劍舞隨著武術中劍術的招式演變而來,二者在節(jié)奏和韻律上十分相似。在武術繼承方面,劍舞對武術中劍術鍥而不舍的追尋和編創(chuàng),更能體現(xiàn)出我國民眾無論什么年代,都對老祖先留下的傳統(tǒng)文化充滿敬仰,并將傳統(tǒng)意義的精神形象傳承給后世子孫。
一、中國古典劍舞對中國武術繼承和劍文化的發(fā)展
中國武術與古典舞蹈這兩種傳統(tǒng)文化淵源頗深,它們記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藝術文化融會貫通的藝術思想。劍術作為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演變,在其他藝術領域散發(fā)著光彩,劍術的招式套路、節(jié)奏步法、精神面貌都一定程度上傳承給了古典舞劍舞,它們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劍舞在借鑒劍術表現(xiàn)形式的同時,也為動作語言增添了民族藝術的特殊性。
多元化社會,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切實地體現(xiàn)出歷史文化延續(xù)的重要意義。筆者認為,劍舞的傳承是不斷的,人們對劍舞文化及武術文化的研究也是不斷的,中華藝術將綿延不斷,世代傳承。
二、劍舞對劍術演練套路、技巧中的借鑒運用
在劍術攻防格斗的主題發(fā)展中,套路是集技擊、功法為一體的運動項目,教學以劍法招式融會貫通其意為根本,連接整套劍術套路后,執(zhí)劍而立、挺拔堅韌、人劍合一,這是中華武術劍術表演中最基本的意識形態(tài)。劍法基本功是劍如飛風,在劍術訓演中,可以隨心將劍器輕捷活變的優(yōu)點運用出來,以身法、步法靈活多變去延長劍器不足的短,心手合一將劍器延伸成武者的手去出招。劍舞繼承了這一特點,舞者將道具劍延續(xù)為手臂的一部分,剛柔并存完美轉換地起舞,舞出飄逸、輕盈、瀟灑的俠客之風。
(一)虛實結合
武術中劍術的運動通常都是輕重緩急、虛實分明,中國武術以陰陽學為基礎學術理論,武學世界既對抗又統(tǒng)一,“虛”與“實”結合在一起,在劍術運用中達到“人虛我實,乘虛即實,無虛無實,即虛即實”的境界,才能運劍自如、揮劍飄逸。在劍術招式中,基本要達到的是手腕的靈活運用,走步移動要迅速,身體張弛有度、變化有序,爆發(fā)點堅韌有力。
相較而言,劍舞對劍術的繼承也巧妙地運用了這幾點。劍舞剛柔并濟、虛實結合的勁度把捏,讓觀眾可以輕而易舉地發(fā)現(xiàn)劍舞速度的變化,提劍雖柔和,但劍舞中運劍會突然爆發(fā),快速運用身體力量去表達人物慷慨激昂的內心世界。武術中跳躍、翻轉、伏身等行為動態(tài),在劍舞中也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
(二)身韻節(jié)奏
韻味是中國古典舞中關于美的核心表現(xiàn),表演者需要內外統(tǒng)一,將內在的形與神高度統(tǒng)一,再輔以節(jié)奏的韻味,內外兼修,才能充分地將舞蹈作品的生命力表現(xiàn)出來。因此,對于“韻”的把握,是需要表演者不斷練習的。而古典舞對于身韻的運用,也是從武術中繼承而來的,從本質上說,都是運用氣息調理,使得人劍統(tǒng)一,然后配合舞蹈本身的韻律才能獨成一家之說。
在節(jié)奏上,劍舞吸取劍術的節(jié)奏特點,以短促運動的點連接動作的線,再形成立體多元的舞蹈動作。劍舞通過對劍術身形的繼承學習,將武術中的曲線拉長,從不同幅度、不同姿勢的動作形態(tài)特征上,表現(xiàn)了比劍術更夸張的視覺感受,而由于武術中攻防兼?zhèn)涞膶傩?,劍術身韻拉長所帶來的美感會相對弱于劍舞。
三、精神理念的傳承與發(fā)展
古典舞與武術在訓練方面有所不同,但是由于二者在傳統(tǒng)文化中相依相存的關系,除了在形體招式上,劍舞完成了對武術的傳承,在精神思想方面,也同樣有著繼承和發(fā)展。
(一)精氣神的延續(xù)
無論是舞蹈還是武術,都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劍術與劍舞作為這兩大分類中優(yōu)秀的分支,它們的存在是中華民族在精氣神上的延續(xù)體現(xiàn)。劍舞對武術精神的訓練集中體現(xiàn)在精神面貌上,訓練中要求舞者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凝神聚力,將高度集中的意識神態(tài)與動作緊密結合,當意識入胸,劍便成了意識的載體。因此,觀眾所看到的劍舞舞姿不再是純粹的舞蹈動作,而是極具生命張力的精神延續(xù)。
人們之所以感覺到劍舞表演鏗鏘有力,精氣神十足,主要是因為劍舞繼承劍術中對氣息的運用。武術對古典舞劍舞的影響至深,提升了劍舞的藝術表現(xiàn)力。武學中的氣功是學習武術時必練的基本功,劍舞的舞蹈訓練就是把武術中的“氣”學提取到中國古典舞中運用,將“氣”與“力”相結合,以“氣”帶“力”,給劍舞綿延不息的動力。
(二)武術意志的傳承
武字分開來說是止戈,所以武學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致人死地,而是利用武術這一手段,通過修煉自身的意志,以提高身體素質和達到極高的思想境界。在華夏這片肥沃的土地中,武術的傳承一直都是身體與意志的雙重修煉,強大的內心意志一直支撐著中國人面對武力時要克制內心沖動,以不殺為主。比如,作為武學發(fā)源地的少林寺,對眾弟子的教誨都是以強身健體為基本練武準則,不爭強不好勝不殺生。一個人的內心意志如果壞掉了,再強的武功也只能危害社會,為人
所不齒。
對于劍舞學習者來說,劍舞的訓練中亦是如此,內在素質的訓練和外在舞蹈技巧的訓練是不可分割的,除了劍舞技巧,更強調內心意志與藝術造詣的修煉。在藝術造詣上,不能只追求舞蹈技巧的變化把控,還要注重內外統(tǒng)一,形神兼?zhèn)?,使身體與心靈相會交融,得以傳神。而在內心素質這一方面,古往今來,德藝雙馨的藝術工作者都能真正被歲月銘記,沒有藝德的文藝工作者不會留下良好聲譽。
四、結語
劍舞與武術密不可分,二者十分相似卻又各具特色。從招式套路的傳承,到神韻身法的繼承,再到民族意志的延續(xù),劍舞對武術的繼承可以說是方方面面,無法一一表述??v觀整個中國古典舞發(fā)展,在延續(xù)民族特性的基礎上,它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點。但當武術逐漸脫離人們的日常生活,舞蹈逐漸走進千家萬戶的同時,劍舞對劍術的繼承和弘揚,讓人們看到了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新載體。歷經千年歲月,雖百轉千回,卻始終沒有消亡淘汰,劍舞對武術中劍術的傳承和發(fā)展,為民族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內涵。這兩個相輔相成的載體,承載著歷史賦予的使命,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閃爍著耀眼光芒,使中華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未來,在繼承和學習中國傳統(tǒng)古典舞時,人們不僅要遵循古訓,內外兼修,做藝德兼?zhèn)涞奈幕瘋鞒腥?,還要根據(jù)時代需要,繼承傳統(tǒng),開創(chuàng)未來,為中國古典舞增添新時代的民族色彩,為古典舞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而對于傳承和弘揚,人們要不斷學習和思考,在實踐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