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正偉
摘 要:數學文化是“人們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財富”教學一直是人類文明重要的文化力量,為人們提供了科學的思雛工具,而且還是一種理性的藝術,充滿理性精神。
關鍵詞:數學;文化;課堂教學
數學經常因其高深莫測而被很多人敬而遠之,其實,數學不僅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文化,縱觀人類的歷史可以看出,數學發(fā)揮著它獨特、廣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在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概念、定理、公式的學習總是比較枯燥,如果能有一個精彩的數學史故事點綴其中,則足以活躍概念、定理、公式教學課堂的整體氛圍,喚起學生無限的遐想,啟發(fā)引導學生走進數學的殿堂。
2.在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滲透數學文化。一堂好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主動參與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之中,從而能夠順利地突出這節(jié)課的重點,突破難點。利用“數學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幫助我們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3.在例題的分析講解中滲透數學文化。數學例題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缺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總希望課堂中的例題設置,既能達到知識功能的目的,又不失去教育功能。
4.在作業(yè)的布置中滲透數學文化。數學作業(yè)在數學教學中是學生在課外獨立進行的數學活動。新課改教材,它的一大亮點是增加了一定數量的閱讀與思考材料,開辟了“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fā)現”“信息技術與應用”等拓展性欄目,為有興趣、有特長、有能力的學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間。
5.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重要性。數學的教育既是科學素質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更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數學教育,首先是教育,育人是根本,數學知識只不過是一種載體而已。所以人們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要通過數學學習接受數學精神、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應用,提高思維能力,鍛煉意志品質,并把它們遷移到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的各個領域中去。
二、數學的文化價值
1.數學文化的學科價值,數學作為一門工具學科,更能充分體現出數學的一大特征,即數學知識應用的廣泛性。縱觀歷史,數學及其發(fā)展與人類社會的進步息息相關。在當代數學的影響已經遍及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成為推動人類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數學作為一門文化性學科,與其他學科一樣承擔著積極的教育重任。數學除了要給學生提供終身發(fā)展有用的知識,更要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3.數學文化的美育價值,數學文化的美學觀是構成數學文化的重要內容。數學美是數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數學的美使得數學文化更具個性,更顯得嫵媚動人。“數學的結構美是一種內在的美,它來自各部分的和諧有序,并能為純粹的理智所領悟,可以說正是這種內在的美滿足了我們感官的五彩繽紛美景的骨架。”數學的簡潔美反映數學的嚴謹性、精確性、準確性,給人以簡單、明了、深刻、有序的美感,它具有最佳、最省、最好的特點。數學的和諧美正如優(yōu)美的旋律一樣,長留人們的記憶,給人一種渾然一體、和諧一致的美感。
三、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1.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態(tài)度和情感?!皵祵W課堂就是素質教育課堂。合格公民的許多基本素質,諸如對自然與社會現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理性精神、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難的自信心、意志力,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等,是可以通過數學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的?!币虼耍虒W設計中應設置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通過數學活動的探索和創(chuàng)造,體驗數學學習活動中成功的喜悅,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同時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2.讓學生感受數學家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滲透數學文化還可以為德育教育提供有利的契機。比如在學二次函數時向學生介紹“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的《圓的度量》《拋物線求積法》等這些著名的數學問題都是數學家們依靠合情推理得以發(fā)現的,通過這些小故事來告訴學生從小養(yǎng)成勤于觀察、思考,善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優(yōu)良品質是有多么的不可或缺。而為了證明這些猜想的正確性,歷史上又有多少的數學家前前后后為此付出了畢生的精力,比如我國的數學家陳景潤先生,正是他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才使得哥德巴赫猜想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3.讓學生領悟數學蘊涵的思想性。數學思想是歷代數學家研究成果的結晶,它們蘊涵于數學材料之中,有著豐富的內容。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善于挖掘它們。比如在講到《投影與視圖》時,可以介紹我國古代《視學》中的“截距法”。
4.將數學史帶入課堂。數學對很多學生來說是枯燥的,很多學生甚至認為學數學沒什么用。教師在上課時,應該結合教材,適時結合數學歷史,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從中尋求答案。比如圓周率“,這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常數,是圓周長與其直徑的比值。為了回答這個比值具體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數學家付出了辛苦的勞動。我國古代科學家祖沖之,取得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成就,求出了準確到小數點后七位的數值,這一紀錄一直到公元1429年左右才被中亞細亞數學家阿爾·卡西打破。使得同學認識到科學的艱辛和人類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數學文化修養(yǎng)。
數學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是一門知識體系,一種科學語言,一種技術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法,一種理性的認知模式,數學教育也應該是立足課堂教學,揭示數學的知識背景,注重數學的思維過程,加強數學的實驗、應用,改變舊有的教學觀念,讓數學真正成為一種文化進入數學課堂中,實現數學在人類發(fā)展史中的價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