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不曾擁有”到“已經(jīng)擁有”,只需無條件的關(guān)愛。
關(guān)鍵詞:教育;關(guān)愛;作文
【案例描述】
“我不曾覺得我擁有過愛。
也許是我的心已經(jīng)麻木不仁了吧,我從來沒有感覺到愛。不知從何時起,不論家長還是老師,都用了各種辦法來表現(xiàn)‘愛,可我還是并不覺得這就是愛。這也只不過是關(guān)心罷了,多了,只讓我覺得厭惡,仿佛是要將我綁起來,順著他們已定的路,不停地滾下去才好。
同學間亦是如此。我很深刻地感覺到了我就是一個可以想扔就扔,毫無價值的工具。只要我對他們有了利用價值,他們就能隨意地使用;而當他們不需要我時,便隨意地扔下,再等我有利用價值又再利用……我并不覺得感覺到所謂的‘友愛。我一次次用心地付出,卻又一次次無情地被踐踏,我并不知道這是為什么……”
這是我班某位同學在一次月考語文命題作文《已經(jīng)擁有》時把題目圈劃掉而作的“無題”之作。作者竟然是成績一直排在班級前5名的肥碩高大的男生。為什么在正規(guī)考試時候敢冒風險寫“日記”呢?
【案例分析】
從他寫的作文來看,他在考試的時候?qū)懗霾缓项}目要求的作文來表達出一種信息:我和其他的人不一樣,我是與眾不同的。以此來獲得別人的關(guān)注。
從他寫的作文來看,說明他從小的時候感覺父母重視學習更甚于他自己,這就表明他和他的父母之間很久之前就缺乏心靈的交流,他沒有從父母那里感受到無條件的愛。進而,他逐漸覺得老師和同學都不是真正的喜歡他,只是利用他。
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不計回報的愛。任何有條件的愛都不是真愛,而是某種好看的、溫馨的交易。
進入青春期之后,人的自我意識飛速發(fā)展,此同學迅速地發(fā)展起了有關(guān)于自我的更多的想法。但是,由于他的家庭沒有給他足夠的愛,他沒有從家庭中獲得足夠的支持,這催生了他覺得老師和同學都是在利用他的想法。
因此,他會非常渴望有人能夠認識到、關(guān)注到真正的他,他自己也非??释饨鐚λ年P(guān)注。
當然造成現(xiàn)在他的這種心理可能也有他自己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會比較弱一些的因素在內(nèi)。
【指導(dǎo)建議】
一、 父母要給予他無條件的關(guān)愛
從人本主義的觀點出發(fā),這個男生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愛,他的父母應(yīng)該讓他感受到他們對他的愛是來自于這個孩子本身,而不是因為他是不是努力,有沒有去取得好成績。
事實上,通過家訪。得知,孩子的父母親都是某效益不太好的工廠的普通工人,生活在市區(qū),家境較為困難。于是乎,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期望通過孩子的努力學習考取大學來改變命運,也改善家庭狀況,來揚眉吐氣。家長不善言辭,教育手段也很單調(diào),就是一味強調(diào)學習、學習、再學習。一句話,就是比沒有學習更重要的事,導(dǎo)致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付出很多。
后來,我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寫隨筆隨感來抒發(fā)宣泄自己內(nèi)心情緒。
該名同學寫道:“……,記得大概是10歲,我抱著十足的希望,問媽媽:‘是我的童年重要還是我的學習重要?而母親的回答,正是令我吃驚,繼而記恨,至于今日也十分痛苦的,‘當然是學習咯?,F(xiàn)在不玩,以后可以補回來;現(xiàn)在不學,一輩子都補不回來!盡管從小到大,我明白那是父母寄予我的厚重的希望,可那時的感受,至今也無法被消磨掉。這就是我對父母感到反感的開始?!?/p>
這是典型的“愛,造成了傷害”。學生理解中家長對自己的愛,有一部分是因為自己“成績好”,所以家長才愛我,而不是因為“我是爸爸媽媽的孩子”,家長才會有這種毫無保留的愛。教師在家訪中更加鼓勵家長與學生之間留有更多時間的相處、交流,不是簡單對暖飽、成績的關(guān)心,從學生的生活每個方面,傾聽學生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
于是,我再次家訪,把隨筆給家長看,與家長交流。孩子的成績目前很優(yōu)秀,有自己成熟成功的學習方法與學習自覺性,希望家長不要再施壓,又例舉了生活中的一些家長“用心良苦卻成空”的案例,家長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與對孩子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性。
為此要從改變家長開始來改變孩子。
二、 老師要給予他無條件的關(guān)注
老師們能做的是對他的無條件的積極關(guān)注,也就是說,無條件地接納他并且給他溫暖??涿兰~斯說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作為教師,就是要把陽光帶給每一位學生。學生的向師性更是要求教師時刻在學生面前做出表率和領(lǐng)導(dǎo)??赡苡捎诮處熃虒W工作繁忙,再加之班級學生人數(shù)多,讓教師有心無力,但教師還是要給予學生無時無刻地關(guān)照,引領(lǐng)學生在陽光下健康生長。
老師不要過于在乎社會、領(lǐng)導(dǎo)對于學生成績極度關(guān)注,而應(yīng)該更多在意尊重學生、發(fā)揚民主、平等對話。
對老師的抵觸,是隨時間漸漸形成的。而對同學的自我封閉,則是在初中形成的。當然,事實上這兩種情緒大抵是在差不多的時候開始形成的。也大抵是在這一時期,我的性格開始發(fā)生扭轉(zhuǎn)。原來那個大度、外向的我,變得沉默孤獨?;蛟S,在一些人眼中,我并非這樣,那是因為他們與我相處時間很長,我放松了警惕罷了。
三、 同學要給予他無條件的關(guān)心
同學間無條件的關(guān)心其實也是有條件的。讀書時代同學間的友情相對來說比較單純,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體現(xiàn)在自我設(shè)置目標達成,也體現(xiàn)在被其他的人肯定認可。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內(nèi)心有著強烈的渴望被他人認可,被他人需要。求之而不得則相反會加重學生的挫敗感。所以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教師應(yīng)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同學與同學之間,是學習中的競爭者,亦是同一條戰(zhàn)線上的戰(zhàn)友,是美好青春校園回憶的參與者。教師更是要鼓勵學生眼光放長遠,不要拘泥于眼前日常的瑣屑,從以后自身的發(fā)展考慮。這也是組織學生寫隨筆,多閱讀的立意所在。寫隨筆記錄自己的日常及反思,是對學生學習生活各方面的整理,學生在思想中主動形成自己和周邊的建構(gòu)。多閱讀是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督促,以免學生在充滿刺激和新鮮的周圍環(huán)境中迷失學習的本心。
最后,通過家長、老師、同學等多方面的給予他無條件的關(guān)愛,他慢慢地開朗起來,與周圍同學的話也多起來。于是,我趁熱打鐵,與他商量重新寫一次《已經(jīng)擁有》作文。第二天,一篇積極向上的文章遞到我的手里……
【資源拓展】
無條件的愛:這是一種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愛。其特點為,不索取、不附加、只包容、只善待,因為他,就愛他,但不是盲目、病態(tài)的愛。
無條件的積極關(guān)注:源自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的觀點,要對人表示無條件的積極主動的溫暖和悅納,要接受、理解、同情、關(guān)愛、幫助,不要因為他的一些缺點不足而嫌棄的積極態(tài)度。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強調(diào)以人為本,重視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提出的需要階段和自我實現(xiàn)等理論的心理學。即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以馬斯洛、羅杰斯為代表。
作者簡介:
江家華,高級教師,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清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