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遠縣定遠中學 吳 坦
通過教學最主要的是要使學生了解電場力做功的特征:在勻強電場中移動電荷時,靜電力做的功與電荷的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有關(guān),跟電荷經(jīng)過的路徑無關(guān)。這是建立電勢概念的根據(jù),重點是和學生講清:對于非勻強電場,該結(jié)論同樣適用。由于電荷有正負,當正負電荷在電場中移動時,對于電場力做功的正負問題,要使學生搞清楚,因為這個問題與電勢能和電勢有密切關(guān)系。
由于靜電場和重力場都是有勢場,它們在很多方面性質(zhì)相同,同時,學生對于在重力場中移動物體做功和重力勢能都比較熟悉,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將兩種場進行類比,以幫助學生理解電勢能的概念。在類比之前,最好先復習一下物體在重力場作用下移動做功和勢能變化情況。然后,再用它來和靜電場進行類比,最后過度到研究電荷的電勢能。
要使學生明確:電荷q的電勢能是由電荷與建立電場的電荷Q所共有的,通常說“電荷的電勢能”總是指電荷q與電場的相互作用所共同具有的電勢能。此外,電荷q在電場中某一點的電勢能還與該電荷的電量、位置和種類(即正負)這三個因素有關(guān)。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正、負電荷在電場中移動時電場力做正功還是負功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使他們從功與能量關(guān)系上來理解電勢能的增減。例如,+q受電場力作用沿著電場方向移動,電場力做正功,電荷的電勢能減少;+q逆著電場方向移動,電場力做負功,電荷的電勢能增加。-q受電場力作用沿著電場方向移動,電場力做負功,電荷的電勢能增加;-q逆著電場方向移動,電場力做正功,電荷的電勢能減少。然后說明,電勢能的變化正是以電場做功來量度的,電場力做多少功,電勢能就增減多少,可與重力場做功進行對比,使學生容易接受。
當學生對電荷的電勢能有力較明確的認識后,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作如下的討論:
如有正電荷q在電場中的某點,它具有的電勢能為Ep;當電荷的電量增加為2q時,其電勢能就變?yōu)?Ep,當電荷的電量增加為3q時,其電勢能就變?yōu)?Ep……,但是,對電場中某點來說,比值,……與電荷無關(guān),而是僅與電場的性質(zhì)有關(guān)的不變量。在電場中的不同點,這個比值不同,因此這個比值可以用來描述電場能的性質(zhì),我們把比值定義為電場中某點的電勢,即,如同場強E一樣,也反映著電場的性質(zhì)。
學生往往會認為:電勢與電荷的電勢能成正比,和電荷q的電量成反比,其實在電場中某點所放置的電荷的電量q越多,q的電勢能也越大,所以EP與q的比值為一定值,即電場中某點的電勢是恒定的。因此電勢也和電場強度一樣,它和檢驗電荷的大小及有無都沒有關(guān)系,而是電場的又一重要客觀特征。
電場中電勢相同的點構(gòu)成的面稱為等勢面。等勢面的引入和電場線的引入一樣,能使學生對整個電場電勢的分布有形象的了解。
對于“在同一等勢面上任意兩點間移動電荷時,電場力不做功”“等勢面一定和電場線垂直”以及電場線“總是由電勢較高的等勢面指向電勢較低的等勢面”等結(jié)論,都可以根據(jù)等勢面的定義和電場力做功的知識由學生自己得到,不必一定由教師過多講解。
1.當學生對電勢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后,就可自然地得出A、B兩點的電勢之差就叫電勢差這一結(jié)論。電荷q在電場中由A點移到B點,電場力所做的功
2.在進行電勢差跟電場強度的關(guān)系的教學時,首先要總結(jié)一下電場強度和電勢差都是描述電場性質(zhì)的物理量。電場強度是從電場力的性質(zhì)方面來描述的,電勢差是從電場力做功的電場的能的性質(zhì)方面來描述的。這兩個物理量從不同的側(cè)面來描述同一電場,而且力和功本身又有密切聯(lián)系,因此。電場強度和電勢差之間必然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
在推導E和U的關(guān)系式之前,可以讓學生將勻強電場的電場線和等勢面都形象地畫出來,如圖所示,以幫助學生對電場強度和電勢差之間的關(guān)系的理解。通過對AB、AC、AD方向電勢降低的分析,著重指出:場強的方向就是電勢降落最快的方向。對于電勢差和電場強度之間的關(guān)系式的推導,學生是不難接受的,重要的是要使學生理解它的物理意義。
公式UAB=Ed是在勻強電場中推導出來的,只適用于勻強電場的計算,不能用于非勻強電場的計算。公式中的d不是任意兩點間的距離,而是沿電場方向上的兩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對AD或AC來說,此時d不是AD或AC線段的長度,而是它們在沿電場方向上的投影。
因為電場強度難以直接測出,而電勢差卻很容易由實驗測得,根據(jù)就可以算出電場強度的值,所以這個公式在實際應用上是很重要的。
應該說明:電場強度的單位也可以用v/m來表示,它與N/c是相同的。
以上是筆者在自己的實際教學中的一點感悟,歡迎同行不惜吝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