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道雷 王書文/文
*河北唐山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063008]
**河北省人民檢察院技術處副處長[050000]
司法實踐中,如何對交通事故認定書進行刑事審查,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對交通事故認定書進行刑事審查,判斷交通事故案件的行為人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是檢察機關辦理交通事故案件的重要職責。筆者認為,檢察機關應當通過對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客觀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進行審查,確認是否發(fā)生刑法規(guī)定的危害結果、肇事者是否有違章行為、違章行為與事故兩者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以及事故責任劃分是否公正、事故責任認定的依據(jù)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范、引用法律條款是否正確。
2017年11月27日,秦皇島364省道沿海路70公里100處,李某駕駛三輪汽車(未登記車輛),車上載有劉某等11人,在山漁島景區(qū)由東向南左轉彎時,與沿364省道由北向南行駛的周某駕駛的遼K01163號牌中型普通貨車(未懸掛牌照)發(fā)生碰撞造成交通事故,致車上乘員劉某當場死亡,李某等4人不同程度受傷,兩車不同程度損壞。
交警部門于2018年4月10日做出責任認定并出具了《交通事故認定書》,通知李某、周某于3日內到交警大隊領取《交通事故認定書》,后于4月25日向檢察機關報請批捕。
1.事故的成因。交警部門認為,李某未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尚未登記的機動車,違法載客上路行駛時,未讓行正常行駛的車輛。未按操作規(guī)范安全駕駛,造成交通事故,是發(fā)生事故的原因。周某駕駛未懸掛機動車號牌、超載的機動車上路行駛,不按規(guī)定車道行駛,未按操作規(guī)范安全駕駛,造成交通事故,是發(fā)生事故的原因。
2.當事人導致交通事故的過錯及責任。交警部門認為,李某未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尚未登記的機動車,違法載客上路行駛,駛入道路時未讓行正常行駛的車輛,未按操作規(guī)范安全駕駛,造成交通事故,其行為分別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9條第1款、第8條、第50條第1款、河北省《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30條、《道路交通安全法》22條第1款之規(guī)定;周某駕駛未懸掛機動車號牌、超載的機動車上路行駛,未按操作規(guī)范安全駕駛造成交通事故,其行為分別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條第1款、第48條第1款、第22條第1款之規(guī)定。
根據(jù)上述相關規(guī)定,駕駛員李某、周某共同負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乘員劉某等人在此次事故中無責任。
我國《刑法》第133條規(guī)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蔽:Y果是交通肇事罪的必備條件,并在交通事故發(fā)生過程中承擔相應責任。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shù)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發(fā)生刑法規(guī)定的危害后果,是進入刑事訴訟程序的條件之一。
檢察機關在辦理交通事故案件時,應當查證相關基礎性證據(jù)的客觀真實性,主要包括現(xiàn)場勘驗、檢查筆錄、車輛痕跡檢驗、尸體檢驗、車輛測速、事故還原、車輛性能檢測等技術性證據(jù)報告,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辯解、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等相關證據(jù)材料,同時審查《交通事故認定書》對案件事實和事故責任的客觀分析,對基礎性證據(jù)進行比對印證,確定各項證據(jù)之間是否具有內在聯(lián)系,能否合理排除各項證據(jù)之間的矛盾,證據(jù)是否共同指向同一基本事實,證據(jù)之間能否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鏈條,從而確定《交通事故認定書》對事實的認定是否客觀公正,事實的認定是否具有刑事證據(jù)效力。
司法實踐中,當一方當事人死亡、重傷時,交警部門在事故責任認定過程中,出于同情心以及保護弱者的心態(tài)而偏袒死亡、重傷一方,做出對其有利的責任認定,習慣性地認定對方當事人負事故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即使對方沒有違反駕駛規(guī)定行為時,也會引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條第1款“機動車駕駛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按照操作規(guī)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的條款。該法律條款成為交警辦案人員適用頻率最高的“萬能條款”,駕駛人員無論怎樣注意,只要事故發(fā)生,就想當然被推定沒有盡到安全駕駛、文明駕駛的義務,駕駛人的正常駕駛行為,均有可能為發(fā)生的意外事件而承擔刑事責任,上述案例中同樣引用了該條款。而由于被害人過錯、重大過錯,甚至直接引起的事故,交警部門的事故責任認定也往往僅認定其無責任或次要責任或同等責任或主要責任,很少認定其負全部責任。
能否進入刑事訴訟程序,是構成交通肇事罪重要條件之一?!兜缆方煌ò踩ā返?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法。”沒有違章行為就屬于意外事件,既不構成交通肇事罪,更不應受到刑法處罰。
交警部門在事故責任認定時,往往會把一些與交通事故沒有直接因果關系的違反交通管理法規(guī)的行為,也作為認定事故責任的依據(jù)。雖引用多項違章行為的法律條款,卻與該事故沒有直接因果關系。所以在交警部門查明交通事故原因時,不但要確定當事人是否有違章行為,還要確定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的發(fā)生是否有必然聯(lián)系,并判斷其違章行為對交通事故影響的大小以及在事故中的作用,從而認定當事人的事故責任。因此,有違章行為并不必然要承擔事故責任。上述案例中,周某機動車未懸掛號牌,李某機動車未登記均與該次事故沒有直接因果關系。
檢察機關的刑事檢察部門應向檢察技術人員申請技術協(xié)助,對《尸體檢驗報告》《痕跡檢驗報告》等檢驗鑒定進行技術性證據(jù)審查,進一步確認當事人死亡是否系交通事故所致;機動車與死者身體之間痕跡是否具有相互對應的關系。
首先審查主體是否適格。根據(jù)《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的相關規(guī)定,《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由具有專業(yè)技術知識的公安交警作出,將作出認定人員的主體資格是否適格納入審查范圍,防止其隨意性。其次審查《交通事故認定書》制作時限、送達是否規(guī)范。辦案人員有時會出現(xiàn)《交通事故認定書》制作時限超期,送達不及時甚至不送達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上述案例中,2017年11月27日發(fā)生交通事故,至交警部門2018年4月10日做出責任認定并出具了《交通事故認定書》,時間長達134天。《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47條明確規(guī)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自現(xiàn)場調查之日起十日內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獲交通肇事車輛和駕駛人后十日內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對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應當在檢驗、鑒定結論確定之日起五日內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狈駝t將直接影響當事人正當合法權利,嚴重違背程序公正。
交通事故案件雖然是一種過失犯罪,具有一定特殊性,檢察機關對于交警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認定書》中所認定的事故結論,不應直接確定交通肇事罪是否成立,應從刑法意義上進行法律責任的實質判斷,行為人是否負有刑事責任,對犯罪的構成要件應嚴格依照相關法律進行審查。上述案例中,交警部門認定李某、周某共同負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根據(jù)路權優(yōu)先原則,周某具有優(yōu)先通過權,李某轉彎未按規(guī)定理讓直行的周某,李某的過錯顯然大于周某,但辦案人員并未嚴格按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規(guī)定進行責任劃分。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45條規(guī)定:“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應當做到程序合法、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責任劃分公正?!钡痉▽嵺`中,經常出現(xiàn)《交通事故認定書》適用法律不準確甚至錯誤。上述案例中,交警部門確認“李某、周某共同負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劉某等人在此次事故中無責任”。很顯然該《交通事故認定書》的結論存在問題有三:
1.事故責任未區(qū)分。根據(jù)《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46條第2項,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jù)其行為對事故發(fā)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交警部門應對李某、周某各自在本次事故發(fā)生時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進行責任確認和區(qū)分,而在《交通事故認定書》中,將李某、周某確認為“共同負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眉毛胡子一把抓,責任不明。
2.適用法律不正確。根據(jù)《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46條第1項,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在本次事故中交警部門確定“雙方”共同承擔事故全部責任,明顯與法律規(guī)定不符。
3.結論表達不清楚?!袄钅?、周某共同承擔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的表述與《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46條第2項中的分別承擔“同等責任”不同。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依該規(guī)定,李某、周某均構成交通肇事罪,應追究其刑事責任;而李某、周某共同負此次事故的“同等責任”時,均不構成交通肇事罪,不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人民檢察院作為法律監(jiān)督機關,只有加強對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刑事審查,才能有效杜絕交警部門間接定罪的尷尬局面,維護法律尊嚴與權威,彰顯法律的公平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