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麗斯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部分高校采用的方式與方法不合理,導致出現(xiàn)了部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觸的情況。因此本文從人文關懷的視角出發(fā),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人文關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04-0051-02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特別強調了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同時也標志著我黨在新時期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知與思考。人文關懷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學中的新方法。人文關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關懷的內在聯(lián)系
人文關懷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與方法,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當在對該教育規(guī)律把握的基礎之上,堅持以人為本,并重視在情感方面的投入,應當積極關注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與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大學生的全面與自由發(fā)展。這一目標的起始點與終點都是大學生,但是在其過程中蘊含著人文關懷,因此高校應當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將人文關懷作為其教育的核心理念。從對大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的角度而言,高校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與接班人。而站在人文關懷的角度而言,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其內在的價值取向,人文關懷是以大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心靈成長為根本宗旨的,因此這與國家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目標是一致的。
二、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存在的問題
1.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就目前而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片面地強調教師的主動性,但是卻忽視了大學生的主導地位,更是忽視思想政治教育課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因此導致不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大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甚至可以說是教師的獨角戲。在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價值的選擇與判斷、自我學習等。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講述政治思想以及道德理論,學生盲目地記筆記,沒有互動的教學其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忽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等都產生了傷害,因此導致了部分大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
2.缺乏與大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大學生的發(fā)展情況進行評價,其學習成績是十分重要的指標,但是也應當明確僅僅依靠學習成績就對大學生的發(fā)展情況進行評價是十分片面的,高校應當注重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由于學校十分重視教師的教學成果,因此導致教師更注重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但是與學生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與溝通,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難在情感上與學生之間產生共鳴。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是相互促進、密切聯(lián)系的。在高校管理中,為了穩(wěn)定發(fā)展的需求,片面地強調對大學生行為與思想的約束,卻忽視了其精神方面的需要。缺乏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進而導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偏離了其原本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重視行為法規(guī),忽視情感交流,進而使得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了約束。而近年來,在許多的高校中頻頻出現(xiàn)大學生自殺、其他傷害等事件,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缺失的重要表現(xiàn)。
3.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論輕實踐。在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還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往往重視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重視學生政治思想、道德理論的掌握,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在大學階段,學生有著較多的課余時間,應當充分地利用這些課余時間積極地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同時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課外實踐教學應當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與手段。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高校設置了心理咨詢機構,并且也舉辦了一些活動,但是由于這部分課外活動不僅缺乏新穎的形式,還缺乏公正性與公平性,因此導致很多的大學生不喜歡參與課外活動,進而也就缺少了鍛煉實踐能力的機會。
三、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策略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并將該理念作為核心理念。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高校的教師應當轉變原來以教師為主的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了解學生的需求,并發(fā)揮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也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還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應當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同需求。高校應當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fā)來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地加強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形成濃郁的氛圍在潛移默化當中使得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所轉變,同時也使得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改善。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師教學熱情,最終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注重情感交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中,除了應當對其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還應當注重與大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就目前而言,在我國的各大高校中有很多的學生中都存在著心理失衡的問題,大學生不僅有學習壓力并且還面臨著較大的就業(yè)壓力,另外,大學人際關系逐漸復雜化與多元化也使得部分大學生不能夠很好地適應,不能夠處理好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當注重與其之間的情感交流,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將大學生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與整合,然后據(jù)此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課程,保證大學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這對于大學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也是有很大幫助的。而通過此類心理輔導課程的開設,還有利于大學生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提升與人交往的能力,同時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處理好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有利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
第二,針對部分大學生中焦慮、恐慌或者抑郁的情況,高校教師應當對其開展科學的引導,積極鼓勵這部分大學生參與課外實踐,使得學生可以正確地看待困難與挫折,逐漸樹立自信,通過實踐活動,使得其心理更加健康。
3.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性教學。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應當注重實踐性教學,充分利用網絡媒體進行互動式與體驗式教學。理論是實踐的基礎,也是實踐的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應當注重理論教學,但是也不能夠忽視實踐教學,理論教學應當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廣泛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為了促進思想政治實踐課程的開展,各個高校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并建立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充分地發(fā)揮該平臺的作用,讓學生在充滿人文關懷的校園環(huán)境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
四、結論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各種思想觀念紛紛涌入我國,這對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因此人文關懷成為了各個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應當在人文關懷的視角下開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樣才能使得該項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實效性,才能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才能促進大學生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柏璐.人文關懷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北方文學:下旬,2017,(03):57-58.
[2]張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研究[J].才智,2016,(23):22-23.
[3]孔超.人文關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溫潤華章[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03):74-75.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owever,due to the unreasonable methods and methods used by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some conflicts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ref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ca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humanistic care;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