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慧 潘淑賢 崔惜舜
摘 要: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實踐中,我國扶貧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能夠更有力地推進中國扶貧事業(yè)的發(fā)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精準扶貧”這一重要思想理念。重點研究了在實踐中如何確切把握“精準扶貧”工作的重大意義,認清當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運用精準扶貧思想指導扶貧工作,為高質量地實現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貢獻理論價值。
關鍵詞:精準扶貧;現實瓶頸;解決辦法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2-0031-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4? ? ? ? 文獻標志碼:A
1? 精準扶貧事業(yè)的重大意義
中國的扶貧事業(yè)必定會在中國歷史中留下最耀眼的一抹色彩。開展扶貧工作是新時代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和國家社會穩(wěn)定治理的正確路徑和關鍵著力點;做好精準扶貧工作,聚集強勁力量解決貧困地區(qū)、貧困人口等一系列問題,推動中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事業(yè)大發(fā)展,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人民團結互助、同心同德的良好社會氣氛,積極推動社會文明進步[1]。
精準扶貧這一工作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有重要意義,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
(1)為加速推動全世界反貧困事業(yè)作出了突出貢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現行扶貧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這一任務,意味著中國將比世界其他國家率先實現聯合國制定的2030年減貧任務,這將大力促進全球減貧事業(yè)的發(fā)展,對世界公平穩(wěn)定具有重大意義。為全世界反貧困的具體實踐給出了可復制、可學習的寶貴經驗。
(2)在聯合國、國際紅十字會等國際機構的協同下,全球各國攜手合作,為解決貧困的問題進行了眾多探索和研究實踐,也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對于部分層次較深的問題依舊沒有合理的處理辦法。無論從宏觀指導到政策支持,或是微觀操作、策略方法,中國精準扶貧事業(yè)的實踐探索,有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方法,可以為其他國家的減貧工作提供新思路和可供借鑒的具體實踐。
(3)為世界范圍內扶貧理論提供了有力證據。中國在扶貧開發(fā)領域取得的成就是顯著的。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中,具有中國特色的精準扶貧實踐,為社會科學家們研究推動社會科學發(fā)展目標提供了一個有效案例。
2? 精準扶貧事業(yè)的瓶頸
精準扶貧這一事業(yè)自實施以來取得了輝煌的成效,但針對不盡相同的貧困狀況,精準扶貧的措施和力度不同,成效也不盡相同。探討當前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希望能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1)當前的精準扶貧工作在實施過程中的精準度有待提高。國家制定實施了利己利民的政策,但是當工作逐級分解到基層時,基層對于政策的解讀和接受缺乏精準度。在農村基層中,很多貧困戶并不是真實的貧困戶,在團隊走訪很多農村的過程中,發(fā)現不少被政府部門認定的農村貧困戶并不貧困。而一些地方只是為了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而光喊口號,只做表面工作敷衍了事。
(2)精準扶貧幫扶對象與幫扶責任人之間的有效溝通機制不健全。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很多幫扶責任人沒有精確解讀政策,同時也沒有幫助幫扶對象理解相關政策。并且,貧困戶在遇到疑難問題時也不會及時聯系幫扶責任人以解決相關問題。在幫扶過程中沒有建立長效溝通機制,沒有及時查看相關政策措施,未建立系統(tǒng)準確的扶貧人口信息系統(tǒng)。
(3)現行的精準扶貧制度設計存在一些缺陷。雖然很多制度大方向是好的,但是在真正扶貧過程中卻有針對性不強的問題。比如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雖然是為了使偏遠山區(qū)的貧困戶或者處于有地質災害隱患地區(qū)的貧困戶搬遷到更適合發(fā)展的地方,但是事實上真正能夠搬遷的恰是那些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口。因為物業(yè)費、搬遷成本等過高,很多真正貧窮的家庭沒有能力在搬遷的縣城、市區(qū)或者其他地方生活下來。對于貧困戶來說,搬遷是好政策,可是卻不敢享受。
以上問題在當前精準扶貧中大量存在,為了解決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特定的解決方案。
3? 建議對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雖然精準扶貧成效很大,但也存在很多問題。要采用各種方法、策略,完善扶貧機制,改革扶貧政策,做到精準到戶、精確到家。盡力針對精準扶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解決措施和規(guī)避手段[2]。
(1)脫貧“戰(zhàn)爭”第一要義是精準。精準識別真正的貧困戶,了解貧困狀況,多角度分析貧困的產生原因,嚴格實行“一戶一檔”規(guī)范管理。要求評選過程公開、公正、公平,讓貧困家庭自愿填寫申請表。要組成兩支專家調研小組通過入戶調查、上門訪談等方式評定貧困戶,力爭做到不亂評、不少評。還需利用日益成熟的大數據分析技術,為識別貧困戶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分層次識別扶貧對象。通過將掌握的各類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與綜合評估,對扶貧工作進行去偽辯真。還要將選出的貧困家庭在評定地區(qū)進行公示,讓村民監(jiān)督,消除人民對于政府和扶貧人員的質疑。
(2)要充分發(fā)揮政府在扶貧中的主導作用,挖掘社區(qū)能人,要讓貧困地區(qū)的居民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能力和作用,不能只是自上而下的扶貧,要讓扶貧主體多元化。政府通過扶貧資金、縣縣對接、村企共建、易地搬遷等手段,與社會組織、企業(yè)和農村合力消除貧困。做到精準治理,發(fā)揮基層自治組織作用,實時監(jiān)測每個貧困戶。
(3)要健全扶貧交流機制,落實領導和扶貧工作者責任,建立完善的扶貧考核機制,注重日常和年度考核,要有完善的獎懲制度,對于提前完成工作的給予獎勵,對于虛假脫貧、指標脫貧、游走脫貧的領導干部進行懲罰。
(4)貧困是相對的,不能僅僅只注重經濟水平,要對人民的受教育程度、醫(yī)療保障等進行綜合考慮和分析,及時發(fā)現扶貧工作中的問題,尋找能解決返貧問題的措施。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精準扶貧十六字方針,即“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要發(fā)揮貧困戶的主觀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不僅要在物質層次給予貧困戶支持和補助,也注意在精神層次對其進行幫助。
目前,我國的精準扶貧進程進展很快,符合中國十九大以來的扶貧政策與扶貧要求,即便當前存在一些問題,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定可以順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徐虹,王彩彩.鄉(xiāng)村旅游脫貧問題的再思考——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徐虹教授訪談[J]. 社會科學家,2018(11):3-6.
[2]熊勝玉,劉福江.農村貧困地區(qū)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探析——以湘西十八洞村為例[J].民族論壇,2018(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