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星
摘要:高中階段是學生學業(yè)最重,學習最繁忙的階段,這個階段也是學生學習速度最快,知識掌握最廣泛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未來學生知識學習的主動性。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高中階段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知識獲取途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就當前高中生物教育教學中,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育教學;探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9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1-0007
高中階段是學生掌握知識獲取途徑、建立有效學習模式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必須按照新課改要求,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育教學的重點,著眼于課堂上學生觀察探究性活動的開展,組織小組討論、合作等方式促進學生知識掌握,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一、影響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因素
1. 課堂教學缺乏探究性
高中生物教學模式主要是采用以提問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思考。實驗課程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手動參與的方式理解生物知識,這種教學模式相對單一枯燥,難以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并且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也僅限于記住了知識的內容,而無法開展具體的實踐。探究式生物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帶著疑問與探究目的開展知識的探索。學生在知識的探索和研究過程中,所需的各項資料和信息會被不斷吸收,相應的知識面得以拓展,知識框架也更加系統(tǒng)具體。隨著學生對生物學知識了解得越多,視野越開闊,對生物學現(xiàn)象的探究興趣也會日益濃厚,能力在探究實踐中逐漸得到培養(yǎng)與提升。
2. 教學中教師過分依賴教學素材
課堂教學的開展以及教學規(guī)劃是以教材為依據,教師教學如果不能拓展教學內容,知識的傳授就會局限在教材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都是課本中具有固定標準答案的內容,學生思考離不開答案,學習成績、分數(shù)的提高也必須要以標準答案為主。這樣學生就會養(yǎng)成只重視教材內容的習慣,難以生出探究的興趣。
二、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途徑
就目前而言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下面筆者就這些問題提出了以下對策。
1. 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情境的問題
探究性學習能力是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自主搜集資料和信息,然后整合、嘗試,最終發(fā)現(xiàn)答案或者規(guī)律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的養(yǎng)成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即研究的出發(fā)點。探究性問題的質量往往也會影響學生的探究結果,對學生的思考以及問題研究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影響。問題一般是教師提出的,或者是教師設置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知識,根據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開展探究活動。比如,教師在講“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這一課時,可以就“荔枝灑水就會變得新鮮硬挺”這一現(xiàn)象,提問學生這是什么原因。當學生提出“這是植物細胞的吸水現(xiàn)象”后,再鼓勵學生就“吸水”這一現(xiàn)象提出其他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植物細胞是如何進行吸水的”以及“什么時候就會失去水分”等問題。當學生在腦海里已經開始思索這個問題情境時,問題的意識就會得到強化,進而為本節(jié)課的開展奠定基礎。
2. 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生物科學知識包含的范圍以及內容十分廣泛,只有學生掌握了生物探究的學習方法,才能充分提高對知識的應用和理解能力。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生物學原理知識的掌握并學會運用,這樣才能在研究生物學知識的過程中積極運用,論證其正確性。比如,在“分子與細胞”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各種植物的葉片,描繪細胞的形狀。
3. 培養(yǎng)學生質疑精神
教師應從《新課程標準》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和批判能力。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經常按照習慣去思考問題,很難跳出思維的局限性,這對學生探究性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不利。學生探究性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批判性精神和探究勇氣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多質疑,標新立異,促使其產生新的想法和觀點并努力論證。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也是一種有效提高學生探究性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教學,促進問題設計和實驗的有效開展,讓學生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積極尋求問題的解決途徑和方法。
4. 重視生物科學史的教學
科學的學習和研發(fā)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生物學史的學習可以通過尋找科學家探索的道路,通過不斷認識和學習科學本質與方法,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史中偉大科學家所遵循的研究原則和方式,對學生開展科學的探究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探究性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將學生放在教學主體的地位,充分尊重學生,通過積極創(chuàng)設教育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與的積極性、利用實驗法開展教學、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促進現(xiàn)代化教學的開展等多途徑實現(xiàn)探究性課堂的塑造,發(fā)揮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探究性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學習素養(yǎng),為國家的未來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郁亞琴.高中生物學微視頻教學法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的建立與探索應用研究[D].揚州大學,2018.
[2] 周從山.加強高中生物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摭探[J].成才之
路,2018(22).
[3] 商曉艷.高中生物探究活動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研究
[D].曲阜師范大學,2018.
(作者單位: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民族中學 ? 65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