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平
摘 要:集體備課屬于最為常規(guī)的教育教學操作形式,如何對集體備課進行創(chuàng)新利用,讓其成為教師教學研究平臺,這應該是語文學科的重要追求。精選集備內容、創(chuàng)設集備環(huán)境、創(chuàng)新集備形式、拓寬集備視野,都能夠促進學科教研組成員的研究積極性,以形成集體智慧,并在教學實踐中成長教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集備;教研能力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12B-0063-02
多元集體備課是提升語文教研組成員教研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所謂集體備課,是指教研組成員集體對教材教法展開的專項教學研究。“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在集體備課中,教研組成員要集思廣益,展開廣泛互動討論,特別要對創(chuàng)新教法進行深入探究,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判,對學情展開調查,以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如何為學科教研組創(chuàng)設集備環(huán)境,如何調動教研組成員參與集備的熱情,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創(chuàng)設集備環(huán)境,調動成員參與熱情
創(chuàng)設集備環(huán)境,這是集體備課能否提高效率的關鍵因素。學科教學繁忙,科任教師又有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和任務,組織教研組成員進行集體備課,很容易受到多種客觀因素的沖擊,成員人數不齊整,時空環(huán)境太過嘈雜,都會對集備帶來不良影響。
因此,在集體備課程序啟動時,我們要在征詢集體意見基礎上展開,挑選適合的時間段,找到適合的地方,能夠讓成員安心坐下來,通過互動交流,逐漸達成集備共識,這樣才能真正激活成員的教研主動性。
集體備課是教研組集體行為,需要有集體觀念,當集備活動啟動后,每一位教師都需要進入特定研究情境之中。
如對《鄉(xiāng)下人家》一文進行集體備課,教研組便找到臨近學校的一處莊園作為集體備課的地點。莊園里的情境,與教材內容有太多相似點,也為集體備課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首先是備教材,大家對文本內容進行梳理,確定了教學目標、導入、引導、重點突破等內容,然后對教法進行重點研究。有成員建議多展開誦讀活動,提升學生情感共鳴度,也有成員建議多運用媒體進行助學操作,還有成員主張展開多重讀寫訓練,讓學生順利實現認知內化。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暢所欲言,展示自己的個性觀點,并在具體分析中達成更多共識。將教研組成員帶到莊園中展開集體備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比較適合,成員討論非常自然和諧,教研行動在悄悄展開。
二、豐富集備形式,提升成員研究興趣
集體備課有多種操作形式,以滿足不同成員的不同需求,這也是現代教學形勢決定的。學科教研組成員雖然有比較固定的辦公場所,但要找到適合的時間段,讓全體成員都能夠放下手中的其他任務進行集體研究,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我們只能在集備形式上有所改進,給成員提供更多選項。集體備課未必是要全體成員集中到一起,可以通過網絡交互平臺展開互動交流,也可以是書面交流,平時也可以三兩人進行集體研究,形成小范圍的集備,這對提升教學品質都有重要幫助。
教研組都有集體備課的固定時間,在具體操作時,很難讓全體成員都能夠如期到場,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增加了網絡互動平臺環(huán)節(jié),讓不能到場的成員,通過互動平臺參與到集體備課行動之中。
如集體備課《我們家的男子漢》,不僅要求沒有到場的教師進入網絡平臺參與集備,還專門邀請了部分學校領導和其他學科教師參與。在集體備課啟動后,小組成員不管是不是在場,都能夠積極發(fā)言。這篇課文以敘事方式,對一個小男孩展開重點描寫,在集備內容確定后,我們發(fā)動成員對學生學法進行專題研究:學生閱讀文本時,大多會關注相關描寫,對動作描寫和對話描寫有特殊感知興趣,作為教師,需要從哪些角度給出引導呢?成員拿到這個問題后,都能夠給出一些建議。角色朗讀、課堂演繹、課文復述、課堂討論等,都可以讓學生順利掌握文本內容。我們?yōu)槌蓡T準備了具體的研究任務,確保集備順利推進。
三、精選集備內容,促進成員達成共識
集體備課設計時,不能千篇一律都是一樣的程序,需要對基本內容進行精心選擇,如果每次集備都討論一樣的話題,自然不能形成嶄新的研究成果。教研內容眾多,教材分析、人物鑒賞、情節(jié)梳理、教法選擇、學法討論、合作學習、語文實踐、讀寫訓練等,都可以成為集備的內容,我們需要根據教學實際需要作出內容篩選,也可以征詢成員的意見,讓每一位成員都能夠積極發(fā)言,確定討論研究方向。
《小英雄雨來》是小說節(jié)選,其內容篇幅比較長,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這是我們集備要解決的問題。在集備操作中,成員們從教案程序設計上展開重點討論。
“看過一些名師的課堂實錄,他們都是從文本細節(jié)展開的教學引導,讓學生進入情境之后,對人物心理、情感等因素展開揣摩,自然建立人物形象認知?!薄伴喿x教學不應該嚴格按照某種特定模式進行操作,應該根據教學實際需要作出適時調整,教學不僅僅是走教案,還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作出科學調整,即使不能完成教案設計,只要能夠讓學生有所獲,這樣的教學也是成功的。”成員們對課堂教學操作程序進行集體探究,對學生閱讀特點展開對應分析,都體現出教研的意味。教師教學研究未必是什么課題內容,對課堂細節(jié)的科學處理,同樣屬于教研能力的范圍。
四、延伸集備視野,形塑成員教研能力
集體備課形式眾多,其操作不能受時空條件的限制,這樣的集備才是最有實用性的。大范圍集備,可以關涉其他年級和其他學科;小范圍的集備,也可以吸引學生參與,讓集備成為一種教學研究的手段,其應用范圍便會無限拓展。如果能夠利用網絡信息共享平臺,邀請到些專家或者學生家長參與進來,無疑可以為集體備課帶來更多探索啟迪,提升集備的互動性,增加集備的研究性,對全面提升成員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有重要幫助。
教研組展開集備時,需要建立完善的操作體系和操作思路,讓教研組成員在每一次的集備中都有所收獲。
教研組在對《巨人的花園》,展開集體備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我們主要對這種文學體裁特點展開研究。
童話故事是通過豐富的情節(jié),表達一種觀點和哲理,如何讓學生順利接受這些道理,這是教學需要面對的難題。成員們對此展開討論:“學生都閱讀過大量的童話故事,在具體引導時,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掘、去感悟,而不能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原來教過類似的課文,學生大多能夠順利進入文本核心,揭示出故事主題?!薄皩W生生活認知有限,很難揭示童話中的基本道理,特別是國外的童話,對小學生來說更有難度。需要教師給出更多提示,讓學生順利接受童話故事主旨?!?/p>
成員就這個課題展開互動交流,并自覺聯(lián)系相同體裁內容教學經歷,對基本教法展開研究,自然形成科研視角,對豐富成員的教研視野也有重要幫助。集體備課有針對性更強話題,給成員提供思考討論的方向,在互動交流中,大家充分討論,自然能夠形成更多教學契機。集體備課不能成為一種擺設,需要每一個成員都認真對待,用心參與討論互動,這樣才能形成集體教育合力,提升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能夠有效歷練教研組成員的教研能力。
五、結束語
集備是教研行為,可以給教研組成員帶來更多研究學習的機會,利用集備機會發(fā)布最前沿教育信息,展開教學研究,這是全面提升教研組成員教學品質的重要選擇。集體備課不能走形式,要精選備課內容、創(chuàng)新備課形式,增加更多教研成分,發(fā)動成員自覺展開教研探索,研究教法,也討論學法,可以為其教學實踐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基金課題: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課題、江西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立項課題《提高小學語文教研組成員教研能力策略的研究》(項目編號17PTYB025)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李柏林.分析小學語文集體備課現狀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5,(9).
[2]楊靖.小學語文教學備課新探[J].學周刊,2014,(9).
[3]田富忠.集體備課中的“話題”設計與思考[J].中學語文,2015,(9).
[7]集體備課——科組教研活動的一枝奇葩[J]. 莫德榮. ?中學教學參考.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