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玲
摘 要:對于小學生的閱讀,教師應在“學為中心”的背景下,基于課文重點知識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實現(xiàn)“精準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精準閱讀;學生本位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12B-0046-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出了要求,強調(diào)教師在實踐中采取有效措施來整合教學內(nèi)容,統(tǒng)籌安排教學活動。為此,可通過“精準教學”來完成,其目的就是要將教學過程建立在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保證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那么怎樣才能保證小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呢?怎樣使閱讀教學達到精準化的目標呢?
一、引導課前預學,為精準閱讀“奠基”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以“學為中心”為背景,鼓勵學生重視預學。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感知課文內(nèi)容,為保證課堂閱讀的效率提供保障。
(一)指導預學步驟
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段特征,細化相應的預學步驟,并提供有效的輔導,以保證學生能有效完成預學過程,并幫助他們養(yǎng)成預學的好習慣。
以教學《荷花》一課為例,在預學階段可指導學生按如下步驟進行:第一遍閱讀課文階段,標記自然段的序號;第二遍閱讀時,找出生字詞,并勾畫,而后自主展開對生字詞字音字形的學習;最后流利地閱讀全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對課文中理解起來有困難的地方進行標注,以便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學習。
通過這樣的預學步驟,學生就能通過自主學習,對生字詞進行初步學習,掌握其正確的讀音和寫法。不僅如此,在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時,學生通過分段概括,亦能對課文的整體脈絡進行把握。有了這樣的預學基礎,不管是主要內(nèi)容,還是結(jié)構(gòu)層次,亦或者重難點,都有了大致的了解,為后期課堂閱讀的有效性打下了基礎。
(二)檢測預學成果
除了給學生制定詳細的預學步驟外,教師還應在課堂上對學生預學的效果進行檢查。而檢查過程中,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學生對生字詞的學習和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上,并鼓勵學生提出閱讀課文后的不解之處。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在考查中貫穿相應的學習方法,以便學生掌握相應的策略和技巧。
通過反饋預學成果,學生在鞭策之下會更自覺地完成新課的預習;同時,其預學的效率也能不斷地提高。這樣一來,學生在今后的預學中就能以更高效的方法對生字詞和課文進行學習。而對教師來說,可通過檢測及時了解學生的預學情況,把握他們理解的難點,進而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梢?,提問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通過有效的引導來幫助學生掌握提問方法,使他們的提問更有價值。
二、“精設”導讀問題,為精準閱讀“導航”
對于小學語文新課教學的導讀環(huán)節(jié),教師也應注意在課文重點的基礎上,對導讀問題進行設計,確保其具有引領性和針對性。這對“精準閱讀”教學的開展也具有良好的鋪墊作用,對學生良好閱讀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一)緊扣文本重點,設計針對性導讀問題
在設計課堂導讀問題時,教師應立足于課文的重點部分進行針對性的設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抓住重點,才能保證學生閱讀的高效性,進而更快更準地理清課文思路,了解主要內(nèi)容。
以教學《珍珠鳥》一課為例,課文的重點部分細致地描寫了珍珠鳥與“我”從陌生到親密的過程。只要學生弄清了這個重點,在后續(xù)理解全文的過程里,就能大大地降低難度。通過分析課文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在表達主旨時非常注重細節(jié)描寫。于是,教師以如下導讀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文義:(1)作者在描寫珍珠鳥與“我”的關系時,主要寫了幾個階段?(2)不同的階段里,珍珠鳥的試探動作有什么變化?“我”對它的試探進行了怎樣的回應?有了問題的引導,學生很快抓住了課文重點展開研讀,通過細致地體會,學生不僅有效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更對作者的描寫手法有了領會。
以上教學片段中,教師抓住了對珍珠鳥與“我”關系變化的重點,進行導讀問題的設計,確保學生在學習中更具有針對性。也正是在針對重點段落的學習中,提升了學生閱讀課文的效率,更好地掌握了課文中的語言表達方法。
(二)基于課文關鍵,設計導讀問題
通觀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很多都有其關鍵點,倘若學生能圍繞這些關鍵點展開學習,定能使閱讀學習事半功倍。這就需要教師首先對課文的關鍵點有清晰地把握,然后立足于關鍵點進行導讀問題設計,幫助學生實現(xiàn)閱讀學習的高效性。
以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為例,一位教師在設計導讀問題時,就抓住了課文中的關鍵語句——“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具體問題如下:(1)你覺得誰是你心中最親的人?(2)文中所寫的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他們是有血緣關系的親人嗎?(3)為什么他們在分別時,心里非常難過?事實上,學生往往認為只有具有血緣關系,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才能稱為親人。而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閱讀課文,可以逐漸深化對課文“親人”的理解,讓他們更能體會到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的深厚情感,實現(xiàn)對主旨的準確把握。
以上教學片段中,教師立足于課文的關鍵語句,進行了導讀問題的設計,并且每個問題層層遞進,帶領學生逐漸深入文本所蘊含的情感,從而順利把握課文主旨。
三、聚焦語言訓練,為精準閱讀“搭臺”
語文除了具有人文性,還具有工具性,只有把語言訓練融合到教學中,才能更好地推進“精準閱讀”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機會,推動學生提升個人語文素養(yǎng)和表達技能。
(一)巧借載體,促進語言習得
任何課文都有自己獨有的語言特色。在引導學生品味課文語言特色時,需要結(jié)合學生所處年齡段的特征。一位具有教學智慧的教師,應該是通過引導來讓學生層層深入地體會語言的特點,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學會正確有效的表達方式。
以教學《翠鳥》一課為例,對于課文語言的學習,可按如下方式進行。
師:同學們,課文中配有一幅翠鳥的插圖,圖上的翠鳥具有哪些特點呢?
生:翠鳥的頭上有一撮綠色羽毛,就像戴了頭巾一般,腹部羽毛是赤褐色的,背上的羽毛也有一些翠綠的花紋,像是在里面穿了一件襯衣,再套上了一件外套。
師:課文中用的哪個短語對翠鳥的顏色進行了描寫?
生:顏色鮮艷。
師:那這個短語與后面的語句存在怎樣的關系呢?
生:是總分關系,先總寫,再分點描述。
師:大家可以按照課文的表達方式對下面這個句子進行具體描述嗎?
出示:同學們在課間玩得非常開心。
生:同學們在課間玩著自己喜歡的游戲,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跳繩,還有的在玩捉迷藏。
(二)巧妙點撥,體會文本用意
除了把握課文基本內(nèi)容外,教師也應通過點撥讓學生領會課文用意,確保他們通過學習能實現(xiàn)“言意兼得”。
例如,課文《七色花》的主要內(nèi)容為主人公用七色花的七朵花瓣實現(xiàn)了七個不同的愿望,這個故事意在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做更多有意義的事。一位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在完成了課文內(nèi)容理解后,抓住課文的寫作特點:主人公每次用七色花花瓣時都需要唱歌謠,但文中除了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用花瓣之外,其他幾次都沒有寫出具體的歌謠。教師借此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其原因。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課文內(nèi)涵進行理解,進而感受到一共做了七件事,如果每次都寫出所唱的歌謠,會給讀者一種單調(diào)重復的感覺。
綜上所述,教師應在“學為中心”的背景下,基于課文重點知識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實現(xiàn)“精準閱讀”,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衛(wèi)洪.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導學法[J].內(nèi)蒙古教育,2019,(23).
[2]何其芳.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20).
[3]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的策略[J]. 吳巧珍. ?西部素質(zhì)教育. 2019(20)
[4]翻轉(zhuǎn)課堂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J]. 程貝貝. ?現(xiàn)代交際. 2019(20)
[5]在小學語文課堂應用微課的探索[J]. 李潔. ?基礎教育論壇. 2019(29)
[6]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表達內(nèi)容個性化的探索與實踐[J]. 陳欣. ?基礎教育論壇. 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