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香芝 劉麗娜
【摘要】目的 探討中藥復方配伍在中藥臨床藥學中的應用。方法 對中藥復方配伍的概念、研究思路、基本原則進行文獻綜述。結果 中藥復方配伍在中藥臨床藥學中的應用廣泛,療效確切,能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西藥不良反應,確保患者臨床用藥安全。結論 將中藥復方配伍研究與中藥臨床藥學知識有效融合,能夠促進臨床用藥的合理性與安全性,對提高中藥學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藥復方;配伍;中藥臨床藥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R28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5..01
中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經(jīng)過千百年的傳承與發(fā)展后,其理論體系逐步完善。中藥復方根據(jù)證候差異,強調整體理念,遵循君臣佐使原則,旨在讓多種中藥配方發(fā)揮其最大效用,具有多組分、多靶點等優(yōu)勢[1]。將各味中藥材進行配伍后,其復方的藥性活性較單味藥材顯著提高,因此能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當中,煎煮所得的湯劑是中藥復方配伍的主要方式,其在中藥臨床藥學領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
1 中藥復方配伍的概念
中藥復方配伍的概念為: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以及藥學特征,有針對性地將兩種以上的中藥材進行配伍使用[3]。中藥復方配伍后,藥材與藥材之間會出現(xiàn)相互作用,以此達到改變藥效及毒副作用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錯誤的配伍用藥,可能導致藥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強,因此中藥復方配伍應合理選用藥材,綜合分析藥物的增效作用與減毒機制,以確保配伍的合理性。
2 中藥復方配伍的研究思路
2.1 ?以臨床療效為目的
驗證中藥復方配伍應用的優(yōu)勢在于臨床實踐。傳統(tǒng)中醫(yī)藥在臨床應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實踐經(jīng)驗總結,其具有多向性、適應性的特征。
2.2 ?以試驗研究為方法
中藥復方配伍的研究以中醫(yī)藥學理論為指導,通過現(xiàn)代科學的方法研究其對患者各項功能的影響與作用機制。通過現(xiàn)代化試驗研究方式,全面了解中藥復方的作用機理,為進一步研究其配伍應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3 中藥復方配伍的基本原則
3.1 ?以法類方
在中醫(yī)證法方藥中,中藥復方配伍應確保其具有較高的內在統(tǒng)一性以及較緊密的邏輯性,臨床應用時,應循證辨證論治原則。對于不同年齡、疾病類型、病情嚴重程度等患者而言,同一種中藥復方配伍應用所發(fā)揮的治療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為了最大化發(fā)揮臨床療效,應按照“以法統(tǒng)方”分類法讓同一種治法方劑在組方配伍上達到一定的相似性。另外,將體現(xiàn)出同一種治法類方處方用藥進行科學的統(tǒng)計,能夠在某種層面上反映出中藥復方配伍的傾向及內容,這對研究中藥復方配伍規(guī)律具有顯著意義。
2.2 ?以病類方
由于病癥本身固定的癥狀表現(xiàn)及變化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癥的證候特征,因此對治療某一病癥的古今方劑組成藥物進行成分分析,觀察疾病治療的中藥復方配伍規(guī)律成為一種可能。此類研究有益于呈現(xiàn)疾病治療方劑的藥物組成及配伍規(guī)律,能有效指導中藥復方配伍的臨床應用,提升臨床療效,尤其是對于疑難雜病而言,其意義非凡。
2.3 ?配伍機制
中藥復方配伍的科學性已獲得諸多臨床實驗的驗證,通過藥理學方式可將其科學性充分顯現(xiàn)出來,以此了解中藥復方配伍的基本原則與作用機制。相關文獻報道也指出,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方法可清楚地觀察中藥復方配伍的療效,尋找科學、合理的中藥配伍組合,同時量化復方的降毒增效功能指標,實現(xiàn)提高療效、降低副毒作用的目的,繼而為臨床用藥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jù)[4]。
2.4 ?配伍劑量
臨床運用中藥復方進行治療時,劑量的應用對治療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另用藥時,劑量的把控應合理、嚴謹。要求用藥前,應認真研究復方量效之間的關系,以指導臨床用藥劑量?,F(xiàn)代醫(yī)者可運用現(xiàn)代研究方法所觀察到的不同中藥配伍比例在同一病癥治療中所達到的不同療效,對配伍比例進行準確設定,以此確保復方發(fā)揮最大的功效[5]。
2.5 ?物質基礎
中藥復方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其物質基礎是各味中藥材中的有效成分。中藥配伍后,其治療效果出現(xiàn)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中藥化學成分的變化。所以,從中藥復方化學成分進行研究,以此分析復方的物質基礎及功效的實質,并從微觀層面分析中藥有效成分和中藥復方之間的相關性,可準確闡述中藥復方配伍的內涵,這對中藥復方的配伍及其臨床應用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亓詠梅,王小龍.中藥復方配伍在中藥臨床藥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18,38(03):110-112.
[2] 孟 ? 瑾,馮 ? 芳.中藥復方配伍機制研究現(xiàn)狀[J].廣州化工,2017,45(6):15-16.
[3] 康雯霖,顏容,孫中莉,等.中藥大復方配伍與運用的文獻整理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95):190-191.
[4] 呂春艷,呂邵娃,李國玉,等.中藥復方性味與組分配伍藥理效應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8,43(6):1099-1103.
[5] 程劍華.淺談中藥復方藥效物質基礎的研究思路和方法[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7,8(4):5-9.
本文編輯:吳 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