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要發(fā)展,離不開科學的管理,尤其是研究性大學。那么作為大學管理的基礎一環(huán)——院系管理又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筆者從武大新聞系主任辭職有感而發(fā),分析了研究型大學基層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了建議,以其大學基層管理能有所改善,進而研究型大學可以發(fā)展的更好。
關鍵詞: 研究型大學 院系 基層管理
2017年5月,武漢大學新聞系教授夏瓊向其所在的學院遞交辭職信,提出辭去系主任一職。同時,她也在微信朋友圈中曬出了自己的辭職信,“尊敬的學院領導:本人因任新聞系系主任一職長達十二年之久,其間既無所作為,更無甚建樹,且嚴重違反任職年限之政治規(guī)矩!特請求辭去新聞系系主任一職,懇請批準為盼!”并且,她還配發(fā)了一段言論,“至于辭職理由嘛,實話實說:累了,倦了,也絕望了……長期與這種不懂教育,不尊重教學,踐踏教師尊嚴,侮辱學生智商的高校行政管理體制進行著自不量力的抗爭,突然發(fā)現(xiàn)毫無意義與價值!辭職感言:高校已放不下三尺講臺,如今想做一個認真的教書先生真的很困難?!盵1]
無獨有偶,就在此前幾個月,也即2016年12月,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系主任程紅艷教授也提出辭職。 程紅艷在其文章中稱,她從2011年擔任系主任至2016年,也有五年。在這五年之中,她還是有些許抱負的,期盼能通過自己和其他人的努力,提高本科生的教學質(zhì)量,同時也希望教育學院變得更加團結(jié),學生和老師能更有歸屬感。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些想法的實現(xiàn)都是比較困難的,只能是理想。
她還提到,系主任的工作中,她最不喜歡的就是教務處的形式主義和繁瑣主義。關于這一點,程教授還舉了個例子。自己和同事通過征求師生意見,辛辛苦苦修改的2013年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被教務處要求以變化幅度極大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指導性文件為依據(jù),重新修訂,最后十易其稿,改的面目全非,漏洞百出,雖然實行了,但是問題頗多,果然2014年要修改,2015年又要修改。教務處的其他規(guī)定大多也如此繁瑣,形式主義。[2]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這兩位管理者都是有抱負有理想,但是大學院系現(xiàn)有的基層管理體制讓其無法大展拳腳,工作多年依然無所建樹,進而心生失望,轉(zhuǎn)而辭職。如果一個學校的一個院系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個例,可是兩所學校的不同院系的基層管理都有這種情況,這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了。
一、研究型大學院系基層管理之痛的原因
我國的大學主要是由各個院系和職能部門組成,可以說,院系是大學的生命線和核心。如果大學沒有各個院系,那為其服務的職能部門自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以上兩所高校都是211院校,又同屬研究型大學,其基層管理卻為自身管理者所詬病。那么,為什么研究型大學基層管理如此之難?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研究型大學的管理行政化傾向
目前,中國大學的管理主要是行政管理模式,研究型大學更甚。幾乎每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級別,部屬高校和省屬高校不同,省屬高校又和地方高校不同等等,每所大學的校長的行政級別也不同、雖是大學,但是幾乎成了“政府”部門。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統(tǒng)治著大學,大學內(nèi)部職能部門繁多,人員臃腫,辦學成本增大,但是辦事效率卻并未提高。在大學管理行政化的傾向下,本是擔任服務職責的職能部門卻一躍成為大學的管理者,而處于核心地位的院系卻成為了服從者。研究型大學每年有大量的改善大學辦學條件的經(jīng)費下放在各職能相關部門,但是,教授老師的科研經(jīng)費申請卻是如此之艱難,尤其是文科專業(yè),更是難上加難。分撥到各職能部門的經(jīng)費除了用來建設教學樓,買各種設備,甚至有些設備買了只當擺設,幾乎沒用過。而在大學的文化軟實力方面,卻沒有多大建樹。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很多大學的圖書館雖然修葺的壯觀雄偉,但是里面的書籍卻種類不多,年代久遠。這不是說一所學校的硬件不重要,但是相比而言,大學的軟實力、影響力不應該更重要嗎?正如曾經(jīng)擔任過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所說,“大學之大,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除此之外大學管理行政化還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以下二個方面:第一,在大學內(nèi)部存在“官謀學術”現(xiàn)象,又稱為官閥,學閥,即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和影響力為自己謀取利益,或者是謀求遠超過自己實際水平的職稱,或者是獲得更多的學術項目,從而打壓排擠真正有學術能力的教授學者和無名望的青年學者。在很多大學,其教學科研資源往往按職位大小進行配置,在實驗室使用、儀器購置、經(jīng)費使用等方面領導有決定權,在科研課題申報、成果鑒定、評獎、對外協(xié)作等方面領導有優(yōu)先權,在教師中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也傷了廣大基層管理者和教師的心。第二,少數(shù)學校領導不顧學校的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和具體情況,大搞“形象工程”,追逐一時的轟動效應。在進行基層管理的時候,不考慮基層院系的實際情況和廣大師生的心聲,一味追求表面工作,只抓時間短、見效快的項目,完全把學校當做一個追逐利益的場所,采用市場化方式來管理學校,追求一時的名利,卻把提高教育質(zhì)量和學校長遠的發(fā)展規(guī)劃拋到九霄云外。
這些理念和作風,都給基層管理者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基層管理者和廣大師生接觸最多,最了解師生的訴求,可是他們的心聲卻無人傾聽。大部分中層管理者仍然是惟上不惟下,造成頂層形勢一片大好,基層師生怨聲載道。正如上文所說的“長期與這種不懂教育,不尊重教學,踐踏教師尊嚴,侮辱學生智商的高校行政管理體制進行著自不量力的抗爭,突然發(fā)現(xiàn)毫無意義與價值”。同時這也是是高校管理行政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的生動說明。
(二)中高層管理者沒有真正意識到院系基層管理的特殊性
大學不像政府和企業(yè)等組織,它有自身的特殊性,如果管理者把大學完全當做企業(yè)一樣去管理,而不關注大學的院系基層管理的獨特性和差異性,這對大學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傷害。大學的特殊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
1.管理對象特殊。大學管理的對象主要是教師和學生,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工作者。尤其是院系的基層管理對象,他們一般都是教授副教授,是“高知”群體,具有學歷高、個性鮮明、知識淵博,學問深厚等特點。他們不僅要進行教學科研,還要和廣大的師生群體打交道。其工作比較繁雜瑣碎,需要巨大的耐心和精力。他們進行的是知識傳播的工作,這種工作特殊的性質(zhì)決定了他們在工作時是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的。因此高校管理的一大重點就是要意識到院系基層管理者的這種特殊性,要給予其發(fā)揮能力的環(huán)境和條件。
2.管理過程特殊。在大學的管理過程中,不僅有學術管理工作,還有一定的行政管理工作。學術管理工作是和學術知識和學術內(nèi)容相關的管理工作,而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通過行政權力來行使的,行政權力是通過行政組織和領導職務來行使的。一所大學要想發(fā)展的好,不僅要行政管理得當,同時還要有行之有效的學術管理,確保教學和科研的發(fā)展和成長。高校的學術管理主要涉及到學校學術組織和個人的學術管理活動。在目前的高校管理體制下,學術管理要想有效執(zhí)行,就繞不開行政管理。因此高校管理過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整體上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善于調(diào)動各方面人員的積極性,依靠集體的力量來推動學校管理過程的有效運轉(zhuǎn)。正像古人所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二、研究型大學院系基層管理之痛的對策
在分析了原因之后,筆者嘗試從以下幾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期其改善。其具體對策如下:
(一)改變高校管理中行政管理泛化的趨勢
雖然這項改革比較難,但是不能因為其難度較高,我們就自動放棄。作為身在其中的相關人員,強烈呼吁其改革。建議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首先,要改革雙肩挑型的大學校長(既研究學術又管理學校)的體制。現(xiàn)在我們大學的校長一方面要管理學校,一方面又要做研究工作,指導數(shù)量眾多的研究生。此外,還要出國考察,參加各種學術會議,身兼數(shù)職,不可避免的顧此失彼。不排除,他們之中有個別的優(yōu)秀校長,但是就大多數(shù)而言,他們的弱勢也是很明顯的:由于他們是某方面的專家,看問題容易受專業(yè)局限性的影響;又或者利用自己的職權,建立自己的學術山頭。英國牛津大學盧卡斯,他的研究領域原來是18實際的法國歷史,但是他接任校長后,就必循停止教學研究招手研究生,否則就不能任命為校長。
其次,大學校長的帶領下,借鑒建立職業(yè)經(jīng)理人隊伍的經(jīng)驗,在結(jié)合大學自身的特點,逐步建立起一支熱愛教育、精通高校管理的專業(yè)化、職業(yè)化人才隊伍,使其能真正為在校師生服務,為科研學術服務。尤其是在管理人員的選拔任命上,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配備校級或中層管理人員時,要注意保護那些創(chuàng)造力正處在旺盛時期的青年研究人員,要全力支持他們在專業(yè)技術上做出更大貢獻。在選擇學院院長時,可選擇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的各學科學術帶頭人擔任學院院長,以適應高校普遍采用的“校院兩級管理、院為基礎”的需要,保證學院的各項事務能良好的運行,使學院真正承擔起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任務。
(二)在管理中,充分認識到院系基層管理的特殊性
在大學的管理中,要充分認識到院系基層管理的特殊性,就要充分認識到管理對象和管理過程的特殊性。首先,要樹立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基層管理人員是學校管理最基礎的一環(huán),直接面對的是學生和群體,代表的是學院和學校的形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中高層管理人員要充分尊重有理想有抱負的院系管理者。不僅要尊重其個性和價值,關注其需要和需求,更要為其提供發(fā)揮其能力的良好環(huán)境,促進其更好的發(fā)展,進而帶動整個學院的發(fā)展。其次,應堅持科學管理的原則。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發(fā)展的越來越大,大學面臨的內(nèi)外環(huán)境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大學基層管理的特殊性也就更加明顯,因此堅持科學管理的原則自然是一所大學要又好又快的發(fā)展的題中之義。大學僅僅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不夠的,還要堅持科學管理的原則。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大學在重視人才的基礎上,也要科學管理院系基層人才、嚴格管理院系基層人才。不僅要做到責任到人,更要做到賞罰并重,為大學打造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基層管理環(huán)境。
注釋:
[1] 來源于新京報
[2] 來源于華中師范大學制度德育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參考文獻:
[1] 魏澄. 高?;鶎庸芾碇械臎_突及管理[J]. 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學報,2013,06:122-125.
[2] 廖江華. 我國高校管理體制泛行政化弊端及對策[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01:98-100.
[3] 張?zhí)O. 淺談高?;鶎庸芾砣藛T的現(xiàn)狀與出路[J]. 勞動保障世界,2016,12:20+22.
作者簡介: 張貝貝(1990--)女,河南周口人,華中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