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麗
(河南省商丘市民權(quán)縣外國語學校,河南 商丘 476800)
情感教學具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實現(xiàn),取得最大化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就是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引發(fā)自己的情感,使學生從語文中學到真善美,樹立高尚的情操,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它對人的精神世界以及內(nèi)心情感都有視點投射,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共鳴。初中語文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倡導學生的真善美,初中語文加入情感教學,使學生在領(lǐng)略世界真善美的同時,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獲得巨大的動力,取得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而且情感教學運用到初中語文課堂中,還有利于消除語文學習的枯燥性,使語文課堂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實現(xiàn)。
愛你的學生,關(guān)心學生的生活,理解學生的心理。不因他們過激或錯誤的行為而鄙視、譏諷;寬待他們,成為他們的知友,讓學生在愛的芳香里不知不覺地喜歡你,親近你。
你的課堂輕松活潑,幽默風趣,笑聲不斷;你的聲音如鳥語鶯歌,舉手投足是風情韻味;你的講解熱情生動,深入淺出……在知識的海洋里,你是一盞明亮的指航燈,你智慧的光芒不可阻擋的吸引了學生。
你以身作則,處處為學生著想。你正直、善良、堅強、誠懇、高尚的人格在點點小事中熠熠生輝。獨特的魅力征服了學生,也許將潛移默化他的一生。學生喜愛,親近這樣的老師;打心底里佩服,愛戴這樣的老師。師生情意相投,彼此親近,對語文的熱愛也就油然而生了。
著名的教育家貝克曾指出,盡管各國,各民族乃至個人具有多種價值內(nèi)容,但是人類“學會過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語文課教學的真正任務應該是使學生獲得幸福的生活。要實現(xiàn)這一任務必須切入中學生的生活世界,因為學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丟在校門之外,學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語文課教學取得效果的一條“紅線”。只有從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以課堂為起點實現(xiàn)語文的生活化(例如憑借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聯(lián)系生活進行思想感悟、模擬生活進行語文實踐)。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在教學中要把學生引到愛國主義情感、正義感、責任感、同情感等情感生活中去。我們在教詩歌《我愛這土地》時就可以這樣攝入情感生活。在詩中,詩人呼喊道:“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這里詩人所表達出來的就是一種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最偉大、最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然后,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這樣一個靜態(tài)的特寫,表現(xiàn)了一種悲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縈繞在“我”的心中,“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此時,其情之切怎能不引起我們中學生的強烈共鳴呢?
情感之樹郁郁蔥蔥了,我們便期望它開花結(jié)果,滿身滿心的花香、果香,悅?cè)藧傄选.斝闹械那楦杏縿?、澎湃時,借助語言、文字、形為等,使學生的情感言語化、實踐化,即使學生內(nèi)在的情感體驗遷移外化。“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借助口頭言語抒發(fā)讀者體驗的內(nèi)心情感,簡而言之,就是談情說愛。說,是情的輸出,是情感的物化,將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轉(zhuǎn)換為外部有聲語言,是一種明顯的情感活動。作為情感表達方式之一,主要是學生在理解文章后整體性的交流評述。主要形式有:誦讀,獨白,對談,論辨。例如,在學習《背影》一文中,朱自清把父親“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描寫得感人至深,把父親愛子以及兒子感傷的情境寫到了極致,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入這個情境,可以從學生含辛茹苦的父母切入,讓學生體驗其中的情感。
將音樂恰當?shù)匾胝n堂,也可以很好地撥動學生情感之弦。因為,音樂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能調(diào)節(jié)學生情感使他們產(chǎn)生共鳴,能激發(fā)學生想象,啟迪學生思維?!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名言到現(xiàn)在都有普遍的借鑒意義。能不失時機地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就能忘我,就能入迷,就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力,課堂上就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对诼曇舻氖澜缋铩愤@篇課文,題目枯燥又單調(diào),有沒有辦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有。課前我?guī)ь^唱歌,然后讓聲音洪亮、歌唱得好的同學唱歌,接著問大家喜歡唱歌的原因是什么?喜歡唱哪些歌曲?對于前一個問題,大多數(shù)回答“消除煩惱”、“輕松愉快”、“陶冶情操”等等,反正有益無害;對于后一個問題,回答則是《魯冰花》、《童年》等等,當然還有校園歌曲、流行歌曲。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歌能激發(fā)我們對父母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這時我要求學生帶著激情大聲朗誦課文,思考作者為什么喜歡音樂,想想這世界如果沒有聲音會怎樣,人如果聽不見聲音心情會怎樣,如果全世界都是噪音會怎么養(yǎng),最后引導同學得出結(jié)論:我們每個人來到這世界上都要創(chuàng)造和留下一段美好和諧的聲音,以供別人欣賞和懷念。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情感因素的融入,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在愉悅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