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作者單位:深圳市坪山區(qū)光祖中學(xué)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靈魂。語文教師通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豐富人文內(nèi)涵,注重人文關(guān)懷和語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學(xué)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xué)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發(fā)展健全人格,可謂任重道遠。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么?法國作家雨果說得好:善良?!吧屏技词菤v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yōu)于偉大的人?!敝袊鴤鹘y(tǒng)文化亦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讓每一個孩子能夠永遠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是語文課程應(yīng)該貫徹落實的。
文章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回憶了老王的幾個生活片段,刻畫了一個窮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實厚道的“老王”形象,表達了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不幸者的關(guān)心、同情和尊重。同時又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社會應(yīng)該以人道主義精神來關(guān)心不幸者嗎?
這堂課的目標主要是:兩個不同階層人物遭遇都很不幸,而他們通過善良的品性在那樣冷漠的社會環(huán)境下依然能感受到一抹溫情。也告訴我們的孩子,無論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善良的品性是我們必須堅持的!
第一步:初讀課文,重點感受老王的不幸。
文章中老王生計的來源“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他住的地方是“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幾間塌敗的小屋”;他還“瞎掉一只眼”。此外,他“是單干戶”“失群落伍”;他幾乎沒有親人,“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是一個“老光棍”,大腦還不靈活。
通過朗讀課文,學(xué)生不難理解,老王是一個飽受生活摧殘的處于社會底層的“不幸者”。病、殘、貧窮、孤苦是他的代名詞。
第二步:深入閱讀,引導(dǎo)學(xué)生悟出人物更深的不幸。
比如老王,“他也許是從小營養(yǎng)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許是得了惡疾,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該是更深的不幸?!?“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候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疾,而瞎掉一只眼?!?/p>
通過深入分析句子,在教師引導(dǎo)下,學(xué)生也很快能夠總結(jié)出老王更深的不幸在于:在冷漠的社會,在炎涼的世態(tài)下他的不幸并沒有讓他得到同情幫助,反而是被拋棄、被欺辱、被踐踏、被孤立、被排擠、被惡意戲謔,被踐踏尊嚴。
第三步:品出不幸背后的幸運。
兩個不同身份的人,本沒有任何瓜葛,但是這些不幸讓他們相遇,因為他們的善良讓他們感受到冷漠社會中僅有的溫情。老王送冰比別人家大,車費減半,幫忙送錢先生入院深感錢先生家也不易不愿意收錢,病入膏肓了還給錢先生家送香油雞蛋。楊絳女士則堅決不占人便宜,知道他有夜盲癥送他大瓶魚肝油,總照顧他生意后悔沒讓他進來坐坐。這些都充分顯示出兩個人本性中的善良。
兩個不幸者,以善良回報善良,以信任回報信任,在寒冷的歲月,抱團取暖,用誠實的品性、做人的本性守護著社會良知。底層的小人物也因善良、高貴的品質(zhì)而煥發(fā)出人性的光輝。
第四步:拷問社會良知。
問題導(dǎo)入:“我也不懂,沒多問?!泵鎸ι砉撞计嗳浑x世的老王作者最想追問的是什么?在社會生活中,應(yīng)愧怍的僅僅是作者嗎?這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呼聲?
呼吁我們: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卑微者要持一顆愛心,尊重他們,理解他們,關(guān)心他們,多給他們以善心,幫助他們改善處境。期待社會更加文明,期待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最后課堂寄語: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懷平等博愛之念!
美國馬克·吐溫說:“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滿著愛的人能不斷地給人間帶來幸福。”法國羅曼·羅蘭也說:“靈魂最美的音樂是善良!”
在我們周圍,也有一些像老王這樣生活艱難的人。他們不被人重視,卻有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也有像作者那樣深陷不公卻仍然能夠心懷平等博愛之念,樂于去幫助別人。我們可能隨時都會遭遇生活的不幸,但是唯有善良才能讓我們再次遇到溫暖,感受溫情!
語文課程需要進行人文關(guān)懷,培養(yǎng)學(xué)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發(fā)展健全人格,將善良的種子播撒每個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并讓它生根發(fā)芽長成參天大樹,這樣孩子們將來才會懂得與人為善并能樂善好施。此案例旨在通過課文對孩子們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dǎo),讓善良深植孩子們心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懷平等博愛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