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悟潔
所謂化繁為簡,就是指問題的設計要從課文整體出發(fā),能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而不是在細枝末節(jié)上多次提問。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狼和鹿》這篇課文時,它的寫作特色在于由事及理,對比鮮明。對于這篇說理性較強的課文,問題設計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問題的設置應該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思考的深度和廣度,這樣才能有效突出文章的重點,讓學生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發(fā)散思維,領悟到自然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些教師為了將狼和鹿之間的關系說透,設置了以下四個問題:(1)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透過文字你看到了什么?(2)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們真是恨透了狼?(3)沒有了狼,鹿群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4)你對狼和鹿有什么新的認識?整節(jié)課下來,初步統(tǒng)計大約有這四個大問題和十幾個小問題。這樣的提問不僅煩瑣,還代替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深刻感悟,學生無法通過實實在在的品詞析句悟出精髓,實現(xiàn)對文本內涵的獨到叩問。
教師應該重新解讀文本,從課文的整體出發(fā),把問題整合聚焦到森林前后的變化上面。教師不妨設計這樣的主問題——“當狼和鹿共存時,你看到了怎樣的森林?”“沒有了狼,你又看到了怎樣的森林?”和次問題——“面對這樣的差異,人們明白了什么道理?”把重點放在森林前后的對比上,用整合的問題替代瑣碎的提問,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的,又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間,自然就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這樣化繁為簡的問題設計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在教學《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主問題——“為什么說小駱駝應該感到自豪才對呢?”以這樣一個問題貫穿全文,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質量,加深思考的層次,為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課堂對話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