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翠翠
在我國民間傳統(tǒng)美術活動中,剪紙藝術內涵豐富、造型夸張、藝法簡單,具有別樣的生活情趣與藝術審美意蘊。在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及培養(yǎng)藝術審美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中班幼兒剪紙活動課堂上,如何發(fā)揮民間藝術特色,讓幼兒從剪紙技法訓練與實踐中,發(fā)現(xiàn)“剪紙”的美,提升審美能力呢?現(xiàn)將教學策略歸納如下: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納入教育實踐中。民間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中的剪紙活動,可以拓展幼兒活動生活化視野,貼近幼兒成長實際。從中開發(fā)豐富多彩的剪紙活動,對幼兒實施趣味引導,讓其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剪紙” 的美。
對于中班幼兒,最初可以從剪紙素材的收集入手,來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我們可以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與剪紙相關的實物素材,如帶有圖案的廣告畫、賀年卡、報刊封面、服裝畫、食品包裝袋,以及各類常見的生活剪紙素材,讓幼兒在收集中觀察這些圖案,了解這些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然后,我們組織相關的評選活動,讓幼兒對自己收集的素材進行說明,既增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鍛煉了其語言、思維等能力,還讓幼兒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剪紙藝術,激發(fā)剪紙樂趣。
剪紙課上,一方面要激發(fā)幼兒對剪紙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要結合中班幼兒的身心特點,讓幼兒融入簡單的剪紙活動,從中感受剪紙藝術。在一次剪紙活動創(chuàng)作課上,老師帶領中班的幼兒剪簡單的花朵,幼兒們興趣正濃,在老師三言兩語的點撥后,很多幼兒也就能剪出一朵較有模樣的花了。有一名幼兒剪好花后,告訴老師她還想剪一只蝴蝶。老師走近她,詢問她為什么會想剪蝴蝶。她說,今天在幼兒園玩耍時,看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在花朵上休息,它的翅膀很漂亮,還有很多花紋。為了鼓勵幼兒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老師單獨對她進行了指導,簡單的幾步就剪出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了??粗舫龅幕ê秃?,幼兒開心地笑了,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一幕美景。
剪紙藝術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如陜西、山西等北方剪紙形式粗獷,而南方剪紙更顯清秀。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以游園形式讓幼兒從不同的剪紙造型特色中,初步感受不同剪紙的文化特色,增強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于地方剪紙文化的傳承,我們邀請古鎮(zhèn)臨澤一位81 歲的離休干部晏老來園,為幼兒們進行一次簡單的授課。不論什么圖案,只要他看一眼,就可以用紙剪出來,福壽圖、麒麟仙子送子圖、八仙圖、西游記、十二生肖……樣樣都是他的絕活。我們還邀請家長來參與班級親子剪紙競賽,讓家長在學習后指導幼兒剪出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在濃濃的親子氛圍中,傳承剪紙文化,再由晏老對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進行評析,從小培養(yǎng)幼兒捕捉生活中的美及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培養(yǎng)幼兒對剪紙藝術的審美能力,需要從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讓中班幼兒觀察剪紙,理解剪紙中的意義與文化,體驗剪紙藝術的美育特色。事實上,中班的幼兒已經(jīng)具備了觀察生活、了解世界的分辨力,利用剪紙活動,從剪紙藝術中挖掘對美的敏感性,增強美育素養(yǎng)。
剪紙作為民間藝術活動,可以用來美化班級環(huán)境。如我們在班級內的各個活動區(qū)域利用紙箱板、大卡紙等剪出不同的樹干、樹葉、花朵、動植物等樣式,張貼各類剪紙作品,將常見的花卉、瓜果、昆蟲、飛鳥等剪紙作品進行展示,讓幼兒了解不同的剪紙作品,并識讀植物、花卉、動物名稱。同時,將交通標志、安全標志、警示標志也運用到剪紙中,既讓幼兒看到了各類標志的形狀,又看到了剪紙的豐富表現(xiàn);我們也可以用剪紙制作十二生肖,讓幼兒觀察自己的生肖圖案;我們還可以在板報上設置專門的剪紙作品展覽,對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進行張貼、懸掛,讓幼兒在閑暇時進行觀察和學習。
室外剪紙環(huán)境的營造,包括廊道、室外活動區(qū)域等。在室外,我們可以制作大一點的剪紙作品,也可以組織由家長、幼兒共同參與的剪紙創(chuàng)作活動,如在廊道兩邊的墻面,我們利用剪紙制作文化長廊,有三國故事人物、西游師徒人物、白雪公主和小矮人,還有哪吒鬧海故事等,這些不同形狀的剪紙圖案,讓幼兒從中了解到文化故事、從中學習剪紙,感受剪紙的魅力。當然,一些節(jié)慶日活動,我們還會在室外組織剪紙競賽,將剪紙與其他手工課程相結合,讓幼兒從中感受豐富多彩的剪紙藝術,感受剪紙藝術的熏陶。
要讓中班幼兒參與到剪紙活動中,要讓幼兒手、腦結合,啟發(fā)幼兒的美術思維,引導幼兒從美的表達中感受剪紙藝術,提升藝術審美力。
剪紙藝術是手、腦并用的復雜思維與實踐活動,如果直接讓中班幼兒進行剪紙,可能會遇到很多難題,如手指靈活性、剪刀使用的安全性等,怎樣來引導中班幼兒掌握剪紙方法呢?我們需要從最基本的剪紙操作技能指導入手,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讓幼兒感受剪紙。例如,最初可以讓幼兒自由剪東西,剪自己喜歡的動物、植物,增強剪紙興趣;接著,引入剪紙樣品,如:簡單的樹葉和小狗、小貓等小動物,讓幼兒感受剪紙的成就感,提高剪紙的參與性;最后,滲透基本的剪紙方法,如剪圓、剪尖、剪方、剪線等基本技巧,讓幼兒從剪紙中發(fā)現(xiàn)樂趣、感受樂趣、探究樂趣,增強靈活運用剪刀的能力。
在學習了基本的剪紙方法后,我們可以融入一些創(chuàng)作活動,引導幼兒從剪紙中探索美、發(fā)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當然,剪紙也可以與其他繪畫、撕紙、粘貼等活動相結合,鍛煉幼兒在拼貼中美化剪紙作品的能力,提高剪紙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例如,可以將自己剪的小動物與樹木粘在一起,制作成樹下的動物園;可以將花草、水果、蔬菜等粘貼在一起,創(chuàng)建田園美景;可以設置墻壁展板,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力,剪出自己的作品并進行張貼評選,交流剪紙技藝。如我們結合幼兒剪出的“蝸牛”“樹葉”圖形,再展示真實的蝸牛、樹葉圖片,讓幼兒觀察兩者的異同,思考為什么兩片樹葉不一樣,為什么蝸牛長得也不像,讓幼兒從對比中來感受蝸牛的具體形態(tài)、樹葉的剪紙效果,提升幼兒對剪紙的審美意識。
要在剪紙活動的組織中融入審美教育,就要在活動中拓寬剪紙視野。比如,在節(jié)日活動中,我們讓幼兒用小剪刀來表達慶祝節(jié)日的喜悅?!叭恕眿D女節(jié),讓幼兒剪一剪“漂亮的媽媽”。首先,讓幼兒回想自己的媽媽長什么樣,如注意頭發(fā)的長短、身體胖瘦、個子高矮等;然后,鼓勵幼兒先用畫筆在紙上畫出自己的媽媽,多畫幾張,對比一下哪個更像自己的媽媽;接著,從中選擇最喜歡的“媽媽”進行剪紙活動;最后,將作品送給自己的媽媽。從這些剪紙活動中,幼兒們感受到了愛,并且豐富了審美感受。
作為一種傳統(tǒng)民間藝術,剪紙在中班幼兒課堂的融入,讓幼兒在剪紙活動中學會了剪紙技巧,陶冶了情操,增進了對美的情感體驗,促進了審美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為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奠定了實踐性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