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
[摘? ? ? ? ? ?要]? 計算機基應用基礎在中職學校屬于一門基礎課程,是入校學生第一年的必修科目。目前,中職計算機教師授課大多采用學案導學模式,以講解演示為主,學生的操作實踐時間有限,導致課堂效率較低,學習效果不甚理想。著眼于微課課堂教學實踐,通過分析資料,分析當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不足,提出運用微課教學的可行性,通過方便取樣法,選取班級進行教學實踐,通過比較分析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和微課教學法的班級成績差異,有效驗證了微課教學法的實用性和必要性。最后進行反思歸納,總結(jié)研究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之處。
[關(guān)? ? 鍵? ?詞]? 微課;中職;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044-02
一、課程實施前分析
(一)課程目標分析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的一門基礎文化課。培養(yǎng)學生能夠運用計算機及相關(guān)知識解決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辦公問題。本課程側(cè)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及MS office使用方法的教授。課程的主旨為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學會用何種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并對相關(guān)結(jié)果進行評價總結(jié),為日后職場工作做一定準備[1]。
(二)課程內(nèi)容分析
本文中研究的教材為馬成榮主編的第3版《計算機應用基礎》。本教材主要以項目形式展開,分為6個學習領(lǐng)域,如下圖所示。
通過上述介紹,本課程的重點部分是辦公自動化軟件office的應用。此部分實踐操作性強,部分內(nèi)容較難理解。故在編制教學計劃時,我校采用學案導學的模式進行教學,即通過編制學案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研究學習新知識,通過建立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自己研究出正確的操作方法。因為學案編制年代較長,主要是文字和圖片,很多知識點并不直觀,學生通過多次閱讀理解學案和重復練習,有些要點不能正確掌握。雖然學生自主探究后,教師會進行白板演示和理論講解,但是講解過程限于上課時長,一般不超過兩次,學生能力參差不齊,理解水平不一,在某些較難理解的知識點面前很難保證教學質(zhì)量,在此情況下,微課教學可能會解決這樣的教學痛點。
(三)教學對象分析
中職生頭腦活躍,對新興事物的動手需求很強,具有較強的主觀表現(xiàn)欲望,對新觀念易于接受卻難以持久,但是學習能力偏弱,對枯燥的文字和圖片教學接受程度不高。所以,微課教學更容易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潛力。
(四)微課課堂實施的必要性分析
微課教學模式經(jīng)過理論和實踐研究,證明有其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有利于改變目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xiàn)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學習。課堂上,借助微課視頻和學案輔助,通過任務清單,學生可以自己探究知識點。課堂下,學生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回憶鞏固知識,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2]。
2.通過觀看微課視頻,讓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空白,便于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shù)
3.通過視頻的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授模式,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輔以教師講解,重構(gòu)學習流程,易于學生完成“吸收內(nèi)化”,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
二、教學實踐
本研究是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升級,添加微課視頻更易于學生主動學習,全面理解。教學實施依然采用課前準備、課堂發(fā)揮、課后反思來進行,學生要通過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三個步驟來“學”。
教學實施過程中向全班學生下發(fā)利用Camtasia studio做成微課。微課時間一般不宜太長,控制在3~5分鐘,太長將導致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同時下發(fā)任務清單和練習提出若干問題,學生利用微課視頻,輔助以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學習過程中通過任務和獎勵等方式鼓勵學生將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在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中解決問題。通過討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掌握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
三、微課教學效果分析評價
(一)選取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采用方便取樣法選取同年級,接受教育水平相當?shù)膬蓚€平行班級進行教學評價分析。一個班級采用傳統(tǒng)學案導學教學方法,另一個班級采用微課+學案導學教學方法進行。
(二)分析評價方法
對采用微課教學法和傳統(tǒng)學案導學模式的不同班級通過課堂學習情況分析,參考無紙化模擬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考試成績,對本研究產(chǎn)生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及驗證。
(三)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分析
采用微課視頻+學案導學模式后,學生由被動聽講轉(zhuǎn)變?yōu)橹鲃佑^看,由臺下的觀眾變成了臺上的主角,由傳統(tǒng)的“教師演示,學生觀看”轉(zhuǎn)變?yōu)椤皩W生演示,教師引導”,創(chuàng)造了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適當鼓勵引導的新模式。學生學習興趣大增,自信心更強,更加愿意主動學習。
(四)學生成績分析
采用全國計算機一級B考試分數(shù)構(gòu)成表,如下表所示。
對兩個班級學生采用無紙化測評,考試時間為90分鐘,系統(tǒng)自動評分,測試構(gòu)成情況如下表所示。
在此成績表中,微課教學的班級成績?nèi)娓哂趥鹘y(tǒng)教學的班級。微課視頻側(cè)重于培養(yǎng)實踐能力,在此成績分析表中,Windows操作題、Word操作題、Excel操作題、PPT操作題均為實踐操作題,發(fā)現(xiàn)通過微課視頻教學后,考試成績?nèi)鎯?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由此更證明了微課教學的翻轉(zhuǎn)課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成績。
四、研究結(jié)論
本文通過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傳統(tǒng)教學現(xiàn)狀分析以及微課教學的應用等相關(guān)問題進行研究實踐,采用方便取樣法選取兩個班級進行分析對比,比較了傳統(tǒng)教學法和微課教學法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以及計算機一級B考試中成績的差異,經(jīng)過總結(jié),歸納如下。
(一)反思
1.網(wǎng)絡互聯(lián)大環(huán)境下,基于微課教學課堂模式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存在可行性,不但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的傳授和遷移,還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和進步,提高教學效果。
2.通過對中職學生特點的分析,目前的微課教學模式是將若干知識點制作成微課視頻,課堂上需要師生共同完成任務,解決疑難問題,在課堂上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
3.微課教學模式還能有效拓展教師的知識面,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微課制作能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明確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操作水平,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不足
1.許多學生多年來被動學習,養(yǎng)成了被動灌輸?shù)亩栊?,讓其在課堂上主動學習、自主探究仍需要一個過程。
2.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認知水平不一,雖然視頻教學+學案導學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成績和解決教學問題,但是要完全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也只是相對而言的。
3.視頻教學課堂雖然交流互動熱烈,但是需要老師加大管理力度,否則學生在談論中存在容易脫離主題的現(xiàn)象。
4.微課教學,大量準備工作在課前,課中大量學習資源需要提前準備完善,教師的備課難度提高,短小精悍的微課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制作,有些很難長期堅持。
參考文獻:
[1]蔡曉麗.信息技術(shù)課程個性化教學研究[D].江蘇:揚州大學,2005.
[2]張旸,蒙澤察.“導學案教學”與“翻轉(zhuǎn)課堂”的價值、限度與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7):10-17,94.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