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英
(新余市渝水第三小學,江西新余 338000)
針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教師“一言堂”、學生“沉默聽”的現(xiàn)象,2012 年2 月,渝水三小自下而上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了主動謀變、大膽創(chuàng)新,即一變學生的排排坐為團團坐;二變一塊黑板為教室四周都是黑板;三變一張講臺為四面都是講臺,四變一位老師的講解為多位學生小老師的展示;五變學生的被動學為自學、對學、群學、展學等主動學習方式;六變老師的主演為導演,講師為導師,教師成為學生的學習合作伙伴;七變老師的備教案為做導學案;八變40 分鐘的課時為50、40、30 分鐘等大小不同的課時。由于家長對新課改的“八變”不甚了解,甚至是誤解、質(zhì)疑,因此,該校在全市中小學校率先提出了“孩子在校學習六年,家長到校工作一天”的辦學思路,啟動了首屆家長進校園工作制,讓家長以志愿者的角色走進校園,全程參與新課改體驗,全程跟蹤孩子在新課改中的變化、成長,全程參與學校管理等一系列活動。
1.值班站崗,保駕護航。早晨,家長志愿者在校門口注視來往的車輛和人群,關注孩子的安危,面帶微笑迎接上學的孩子。課間,他們又盡職地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進行巡視,維持課間活動秩序,并與孩子一起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與孩子一起參加跳繩、踢毽子等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
2.體驗課改,幸?;ㄩ_。課中,家長志愿者走進課堂聽課,與孩子一起親身體驗獨學、對學、群學、展學、查學等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孩子分享課改的溫馨感動,與廣大教師熱議課改的成敗得失,為學校課改工作出謀劃策。七年來,通過廣大家長志愿者的跟蹤、參與,該校的課改工作穩(wěn)步、持續(xù)推進,所有家長志愿者從最初對課改的45%認可率上升至如今的100%支持率。
3.參與決策,共管共融。課余,家長志愿者又走進教師辦公室與教師一道批改作業(yè),交流育子心得;家長志愿者也走進校長辦公室,與校長交談辦學思想、理念等;家長志愿者也走進學校的行政班子會,在班子會上提出自己的建議、良策。比如: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地點的選擇、校服的設計、教師的加班工資、校本教材的開發(fā)、收費,家校矛盾的化解等,他們一律有權提出異議。七年的堅持、堅守,該校有349名家長代表直接參與了學校行政班子會的行政決策,其中有15.6%的建議被學校采納。這一舉措,切實增強了家長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和成就感,成功實現(xiàn)了家長由“局外人”向“局內(nèi)人”角色的演變。
4.結對認親,三小有愛。在渝水三小教師的帶動下,廣大家長志愿者又積極響應學校開展的“結對認親,三小有愛”志愿幫扶活動,這些有心有力的家長志愿者愛心認領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或留守兒童,與他們“一對一”或“一對多”進行長期結對幫扶。例如:家委會會長林際與他的兒子林恩浩五年來長期幫扶該校孤兒小燁(化名)的故事,被全校師生、家長傳為佳話;家委會副會長薛蘭娟愛心幫扶該校35 名貧困生與留守兒童,在當?shù)匾彩羌矣鲬魰缘墓适隆∮袗郏瑦墼谌?。在廣大家長志愿者的愛心和資金資助下,這些特殊學生得以順利完成學業(yè)。七年來,有600 余名家長共愛心幫扶特殊兒童1365 人次,幫扶、籌集資金15萬余元,幫扶活動已走上了常態(tài)化、品牌化之路。
5.校建維修,愛熠光華。讓家長志愿者利用他們的愛心、責任心和職業(yè)優(yōu)勢,直接參與或監(jiān)工校建維修工程,也是該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如:家長易敏夫婦愛心搭建教師停放電動車的車棚,只收取了材料費與成本費,共節(jié)約資金5萬余元;江建夫婦利用兩個雙休日幫助校園改造老化線路,共節(jié)約資金3萬余元;林際家長義務監(jiān)工校慶亭的建設;黃茂青家長提議教學樓走廊欄桿加高加固并親自每天前來義務做小工;一批家長志愿者自主參與維修桌椅……通過這些家長的愛心技能幫扶,該校共節(jié)約校舍維修資金30 余萬元,為創(chuàng)建平安、節(jié)約型校園開創(chuàng)了管理新局面。
6.走進社區(qū),傳遞文明。每月的最后一個雙休日,該校的另一批愛心志愿者家長與廣大師生攜手,有時走進福利院為殘疾兒童奉獻愛心,有時走進敬老院,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有時走進貧困生、留守生、單親生家庭,對他們噓寒問暖,有時又走進社區(qū)清理垃圾,傳播文明,扮演城市美容師……七年來,為社區(qū)獻愛心3000 余人次,受到周邊居民的熱烈贊譽,為社會傳遞了溫情和正能量。
1.利益孩子,孩子品質(zhì)更優(yōu)秀。家長志愿者進校園工作是孩子們最自豪的事:清早上學,看到自己的父母到校工作,孩子們走路更神氣;課堂中,父母坐在自己身邊一同聽課或走進課堂上課,孩子聽得格外認真,發(fā)言格外積極;大課間,父母和孩子們一起玩耍,孩子們玩得特別開心……通過一天的接觸,家長無意中給自己的孩子樹立了榜樣,從而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個性、習慣,為孩子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校的調(diào)查問卷顯示,94.8%的孩子迫切希望他們的父母到校工作。
2.成就家長,家長素養(yǎng)有提升。通過進校工作一天活動,100%的家長更能體諒和理解教師工作的艱辛與煩瑣,81.7%的家長獲得了更多的教育技能、技巧。如:有的家長通過走進課堂聽課,明白了一些知識點的傳授講解方法;有的家長通過參加親子國學誦讀活動,懂得了孩子的品德教育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道理;有的家長利用一技之長走進課堂獻課,親子關系不但更和諧,也提升了他們參與學校工作,與教師、孩子打交道的自信。如:有9.7%的家長由此戒掉了打麻將,有95.3%的家長爭當優(yōu)秀家長志愿者,并鼓勵孩子爭當優(yōu)秀學生,時時處處與孩子比成長,曬進步。
3.成長教師,教師敬業(yè)精神更佳。據(jù)調(diào)查顯示,有63.4%的教師受到家長信息反饋的影響,不斷地審視、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為和教育效果,從而促進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如:更加關注學生,更好地設計家庭作業(yè),更重視課堂教學紀律和教學效果等。
4.盤活學校,撬動學校變革發(fā)展。至目前為止,該校共有661 批來自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4627 位家長分別走進了渝水三小校園進行志愿服務工作。七年來,家長進課堂聽課及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計2000 余次,進課堂授課661人次,為學校整理圖書20000余冊,為校園維修工程等節(jié)約資金近15萬元,為特殊學生獻愛心1365人次,為家校調(diào)解糾紛、矛盾6件,為學校提出切實可行建議10多條。家長志愿者進校園工作制,全方位、無死角對學校工作進行全面督查,切實增強了家長督教、督學、督政的積極性和成就感,成功實現(xiàn)了學校由封閉走向開放,盤活了學校,撬動了學校變革發(fā)展。
七年來的堅持、堅守,家長的參與、體驗、認可,鑄就了該校課改實驗的成功,給渝水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活力——全國、省、市、區(qū)兄弟學校領導、骨干教師近2000 人次蒞臨渝水三小觀摩新課堂教學改革及家校合作成果展示。同時,該校先后有數(shù)十位骨干教師走向山東、福建、浙江、貴州等地進行傳經(jīng)送寶。
1.直接監(jiān)護人參與面不夠。學校的初衷是讓孩子的直接監(jiān)護人——父母進校園工作,但有4.2%的家長外出打工或以工作忙為由,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姑姑、舅舅等進校工作。
2.男性家長參與積極性不高。據(jù)這十五屆家長參與活動的資料顯示,男女比例是1∶7.5。從孩子成長和發(fā)展來看,長期受女性化教育的孩子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而且缺乏果敢、自信、獨立等優(yōu)秀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