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蘋
(無錫市梅村實驗小學,江蘇無錫 214000)
心理健康活動課(以下簡稱“心育課”)是當前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心育課堂中,教學資源的有效運用,是課堂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一節(jié)成功的心育課,預設非常重要。每個學生都是鮮活的生命體,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獨立的思想。因此,教師只有精心進行教學預設,才能引領學生暢游心靈世界。而心育課堂教學資源如果源自學生身邊,貼近生活,這樣的教育就更有說服力。
例如,在筆者曾參加江蘇省心理會課獲得一等獎的《珍惜擁有》一課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付出,筆者先出示了一封媽媽寫給孩子的信,內(nèi)容講述了父母撫養(yǎng)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通過許多小事,體現(xiàn)了父母的偉大。伴著極富感染力的背景音樂,這封信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學生以及聽課老師。信中的媽媽所說的每一件事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的,而通過對信的解讀,讓學生體會到這些點點滴滴、細細碎碎、平常卻不平凡的事情,就是一直伴著他們成長的一件珍寶——親情。
接著,筆者播放微視頻,視頻中是家人為孩子準備一日三餐、接送孩子上下學、輔導孩子學習的畫面。隨著微視頻的播放,想到這一幕幕每天都在上演,365天從不間斷,孩子們的內(nèi)心徹底被震撼了。正是來源于學生生活的資源,把孩子們的記憶深深喚起,感恩之情自然而然被激發(fā)出來了。
在心育課堂中,預設固然重要,但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與生成更有意義。這些動態(tài)的生成,往往可以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教師不要怕有問題出現(xiàn),因為在心育課上,恰恰是這些問題,可以成為促進學生成長的契機。
在繪本心理課《小狐貍的幸福》課堂中,筆者就遇到了這樣的一個突發(fā)狀況。這堂課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講到了一個筆者在學校開設的“蘋果信箱”中的真實案例:“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經(jīng)常一起玩,一起做作業(yè)。有一次放學,我有點事情先走了,第二天開始,我就發(fā)現(xiàn)她對我愛理不理的,下課也不找我聊天了,有時候甚至把我當成了空氣,我感到很難過。我該怎么辦?”
絕大多數(shù)孩子看到這個事例的反應基本都認為這是朋友之間的一個誤會,只要能主動溝通,求得對方的諒解,一定能和朋友重歸于好。可有個孩子站起來說:“這種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不要也罷!”當時筆者一愣,剛想脫口而出:“怎么可以這樣放棄這段友情,不要這個朋友了?”但轉(zhuǎn)念一想,這個孩子有她自己的想法,于是追問了一句:“為什么你會這么說呢?”這個孩子便把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講了出來,同時還詳細地講述了她自己的感受。她的肺腑之言激發(fā)了班級中其他同學暢所欲言的勇氣,筆者順勢讓同學們展開討論:“什么樣的友誼才是真正的友誼?”“我們應該怎樣來維護一段友誼?”在這一突發(fā)情況的“打擾”下,課堂反倒變得熱鬧、積極、富有張力了。在同學們的頭腦風暴下,大家懂得了,一份真正的友誼是得來不易的,需要雙方的悉心呵護,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產(chǎn)生矛盾時要多多溝通。雖然一節(jié)課沒有按原來的設定進行,可是主要目標卻得到了深入的探討與思考。
在面對學生的非預期反應時,我們要尊重學生的想法,不能簡單評價學生想法的對錯,而是把問題拋給學生自己去討論、思考,通過“四兩撥千斤”,讓這份心育課堂中最佳的生成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在心育課堂中,教師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不僅要為學生帶去心靈的震撼,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而且要通過一堂堂心育課改變自己,找到最美的自己。
在無錫市首屆中小學心理骨干教師培訓活動中,筆者上了一堂心育展示課《愛心樹》,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大家在音樂聲中回憶自己的父母曾經(jīng)為自己做的一件事??赡苁且驗榄h(huán)境比較陌生,也可能是學生比較拘謹,還有可能是當時聽課的老師比較多,學生普遍有點緊張,這個問題提出來,竟然沒有人舉手回答??吹竭@樣的情景,筆者并不著急,而是和學生們分享起自己的經(jīng)歷。筆者講述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和照顧,講述了記憶中父親不辭辛勞送我上學、伴我成長的點點滴滴。聽著筆者的這段真情表白,學生們都被吸引住了,有幾個甚至在默默流淚。更令人欣慰的是,課堂上孩子們的小手高高舉起,他們愿意分享了。因為教師的自我表露,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在心育課堂中,真的是可以暢所欲言的;也因為教師的敞開心扉,打開了孩子們的心鎖。這堂課從這里開始,學生忘卻了周圍的一切,一心一意沉浸在了課堂中,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也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心育課堂中。每堂課中,我們都會使用PPT 課件,課件中會綜合運用到圖片、文字、音樂、視頻等,讓學生在心育的課堂中始終“不寂寞”。除此之外,筆者在心育課堂中還會靈機應變地使用到手機、拍立得或者iPad。
在《享受過程》這堂心育課中,筆者在利用繪本導入主題后,設置了活動環(huán)節(jié),這個活動叫“搭紙塔”:以小組為單位,在15 分鐘的時間內(nèi),用一疊卡片紙和透明膠帶、雙面膠帶、繩子、剪刀等工具搭一個盡可能高的塔。
在學生整個的活動過程中,教師并不做任何指導,而是拿著iPad 抓拍每一小組的活動過程:從一開始的爭論,到齊心協(xié)力地“搭紙塔”,再到遇上困難時群策群力想辦法,最后是學生成功完成作品后開心的笑容,都被記錄在一張張照片中。在活動完成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學生會說這個活動本身他們是怎么做的,小組是如何共同完成。但當教師用iPad讓孩子們看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的這些照片后,他們的關注點就不一樣了,學生們看著這些照片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嘆:“投入到一個活動中,真心享受那個過程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边@個時候,哪一組獲勝已經(jīng)顯得不那么重要了,這堂課的主要目標在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及時捕捉和反饋的過程中輕松達成了。
《珍惜擁有》這堂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一個活動——給自己的朋友做一份表達友情的禮物:與你的朋友左手拉右手,緊緊不松開;用另一只手共同剪出一個愛心;在愛心上寫上雙方的名字。在學生完成這個活動的同時,老師拿著拍立得立刻抓拍了幾組學生的活動過程?;顒咏Y束后,在分享時,學生不僅明白了合作、默契就是友情的表達方式,而且從拍立得呈現(xiàn)的照片中還發(fā)現(xiàn)了有時候友情也像這照片一樣需要等待才能得到。最后,教師把這幾張照片送給了這些孩子,相信這份友情的禮物不僅見證了他們之間的友情,同樣也記錄了老師和這些孩子的一課之緣。
有人說,如果心理學是這個地球上開放得最為燦爛的花朵,那么,孩子的心靈就是這個地球上最為嬌嫩的花瓣。行走在心育的課堂中,有效運用多種教學資源,讓這股源頭活水滋潤著我們的心育課堂,能使心育課堂更鮮活,更有溫度,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