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會
(一五七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45)
牙列缺損伴牙頜畸形多由頜骨病、牙周病、外傷及發(fā)育障礙所致,嚴重影響患者咀嚼功能,發(fā)音功能及臉部美觀性[1]。牙列缺損常用治療方法為義齒修復,但僅經義齒修復治療的患者失敗率高,牙齒使用功能受限。故臨床多以正畸聯(lián)合修復治療。為探究兩種療法效果差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牙科牙列缺損伴牙頜畸形者102例,依隨機表法分兩組,各51例。觀察組男31例,女20例,病程7~21(14.3±7.1)年;對照組男29例,女22例,病程6~22(14.9±8.9)年。納入標準:先天性牙列缺損;外傷致缺損;齲齒拔出致缺損者。排除標準:年齡<18歲;中途中止治療;牙周炎活動期。
1.2 方法:對照組予修復治療。攝患者全口X線曲面斷層片及頭側位定位片,建立患者牙模型。依X線片及定位片觀察患者牙根、牙槽骨情況。如有無埋伏牙。依模型分析患者牙頜畸形具體情況。如部位、程度等。予牙周潔治后復制牙模型,取一留用對比療效。另一模型依設計行預處理。如選取牙齒歸位固定,矯正器類型選取,咬 重建等。依該模型所示最佳方案為患者施治。此種咬 重建需從垂直、橫向、矢狀三個角度出發(fā)。矯正器試戴2周,觀察無異后進入6~18個月的矯正期及3~6個月保質期。見患者牙齒排列正畸,前牙覆牙合及覆蓋在3 mm內,后牙咬 正常,無咀嚼、發(fā)硬異常,美觀性良好為治療完成。觀察組行正畸+修復療法。修復法同上。依患者牙列缺損數目、位置、基牙條件、缺牙區(qū)牙槽嵴吸收、口腔條件制定修復方案。①若患者牙列缺損伴牙列稀疏可于齒間隙予集中義齒修復。②壓裂缺失伴錯位者可行固定校正,將錯位牙齒牽入正確牙列后依照間隙大小行義齒修復。若無間隙可不予修復。③牙列缺損伴深覆頜壓裂缺失者可予導板矯治器前牙壓低,義齒修復。或以矯治器打開牙合再行義齒修復。④牙反頜者予固定矯治器矯正頜牙后修復。⑤個別牙傾斜者予矯治器扶正,修復。
1.3 評價指標:對比兩組治療成功率及牙齒恢復效果差異。成功判定[2]:①修復體大小、形態(tài)匹配鄰牙及對側牙,解剖形態(tài)與相鄰關系正常;②前牙覆蓋正常;③修復體美觀、發(fā)音及咀嚼功能良好;④基牙正常,正畸牙穩(wěn)定無松動,無復發(fā)。1年內出現(xiàn)上述條件未滿足即為失敗。牙齒功能評分依自擬評價量表評定,含面部美觀性、咀嚼、咬、語言項。百分制,分數高則功能好。
2.1 組間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成功例數為50例,成功率為98.04%,治療失敗例數為1例,失敗率為1.96%。對照組治療成功例數為44例,成功率為86.27%,治療失敗例數為7例,失敗率為13.73%。觀察組治療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2.2 牙齒恢復效果比較:所有患者治療后隨訪1年,觀察組牙齒功能評分為(80.1±7.3)分,對照組牙齒功能評分為(70.3±6.9)分,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牙列缺損伴牙頜畸形者牙槽骨吸收加快,致臨牙向近中傾斜,影響患者咀嚼功能。臨床多以修復、正畸治療為主。修復治療可糾正患者牙列缺損狀態(tài),療效一般。且治療期間修復體制作易初選問題,影響患者整體美觀性及咀嚼能力。治療失敗率高,嚴重影響患者最佳就診時間,治療后易出現(xiàn)對側牙齒不對稱,覆蓋不佳等現(xiàn)象[3-4]。正畸聯(lián)合修復療法可通過治療將錯位、扭轉或傾斜牙齒矯正到正常位置,后評估缺失牙齒間隙,行修復治療。該方式可保護患者牙體組織,提高修復效果。本次聯(lián)合治療依照患者不同病情予不同治療方案。牙列缺損伴牙齒稀疏者行集中間隙義齒修復治療;牙列缺損伴錯位牙予矯正器矯正,后評估間隙大小修復義齒,回顧錯位牙;牙列缺損伴深覆蓋者可予導板式矯治器治療,矯正牙列傾斜,內斂上前牙;牙反頜者予固定矯正器矯正修復;牙齒傾斜予矯正器扶正修復。依照病者不同條件予針對性修復治療,可提升治療針對性,保證牙齒恢復效果。相關學者報道,經聯(lián)合治療患者多可見牙齒排列整齊,口腔清潔度高,美觀性好,修復體不易破損。本次也見聯(lián)合療法可有效糾正患者牙齒錯亂無序,提高牙齒咀嚼能力。故對比實驗間正畸+修復療法用于臨床,總有效率及牙齒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但聯(lián)合療法美中不足即治療周期長,工序復雜,治療費用高。
綜上所述,牙列缺損伴牙頜畸形中正畸+修復治療患者牙齒功能恢復好,治療成功率高。故臨床可將正畸+修復聯(lián)合療法作為牙列缺損牙頜畸形者首先方案。若患者條件受限,或可退減修復治療,后叮囑患者相關注意事項降低治療失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