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要從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習情況出發(fā),在總結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情況下,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提升。本文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
在國家素質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要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就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課堂教學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加以適當?shù)囊龑Ш椭笇В寣W生在不斷的自主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的掌握和自我能力提升。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課堂情境
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合適的課堂情境,搭建學生自主探究的平臺,讓學生在一定的課堂情境中,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自主探究過程,養(yǎng)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主探究能力[1]。例如,在學習《落花生》這篇課文時,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課堂情境,先用一則謎語作為導入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著個白胖子?!睂W生瞬間帶入學習課文的場景當中,接著利用幾個問題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課文描寫了哪些事情?”“文中的‘我和誰一起做的?”“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是哪一句?”“文章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和修辭方法?”“文章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通過這樣的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接下來的課文學習中,帶著問題去自由思考和探究,不但提高了課堂效率,還鍛煉了他們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二、圍繞課文題目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一篇課文的題目,往往最具有概括性,從題目中可以找到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通過對課文題目的初步研究和探索,可以對文章有大概的了解,再通過深入的研究,可以對理解整篇課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學習《草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兩遍題目,接著提出問題:“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到草原上有什么呢?”,學生圍繞題目“草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有的說,藍天白云,有的說綠的草地,還有的說奔馳的駿馬,無邊無際的羊群。由此可以看出,通過一個概括性強的題目,可以給學生帶來無限的遐想,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圍繞課文題目展開了探究,再結合作者老舍描繪下的內(nèi)蒙古大草原的景象,學生能夠進一步展開有益的探索[2]。
三、利用巧設疑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引導和輔助作用。小學生還不具備完全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教師通過巧設疑問,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fā)揮質疑精神,并對有疑惑的部分進行探索,養(yǎng)成自主探究學習的習慣。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故意說:“諸葛亮真是好面子,為了不讓周瑜小瞧他,硬著頭皮答應為他造箭,如果不是趕上下大霧,他肯定要被砍頭了,而且他運氣也是太好了,曹操居然沒有用火箭射他,不然他的船早就燒起來了。”聽到這樣的評價,很多學生都不贊同老師的說法,他們通過對文章的認真理解后指出:“1、諸葛亮不是逞能,他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他算準了三天后有大霧,才會答應周瑜的挑戰(zhàn);2、諸葛亮通過對曹操性格的分析,確定他不會在不明敵情的情況下引火燒身,所以才大膽帶著船去借箭?!保ㄟ^巧設疑問,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實現(xiàn)了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四、發(fā)揮發(fā)散性思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要想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還要鼓勵學生發(fā)揮發(fā)散性思維,對課堂活動中要敢于提出問題,進行積極努力的思考,放下包袱,消除心理障礙,即使提出的問題是錯誤的,也不影響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獨到的知識見解,教師要予以鼓勵,并幫助學生在求同存異中不斷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3]。例如,在學習《鯨》這篇文章時,在閱讀了第二自然段“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類”之后,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變化,為了適應自然界生存法則的要求,鯨的前肢和尾巴退化成鰭,后肢也退化了,具有了魚類的特征。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森林變成陸地,人類也從類人猿慢慢進化成了人,開始了直立行走,尾巴功能也退化了,再經(jīng)過若干年以后,陸地變成海洋,人類是不是也會像鯨一樣,四肢開始退化,變成魚的樣子?”這個問題具有很強的前瞻性,雖然沒有經(jīng)過證實,但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獨到的見解值得推崇,也許在若干年后,這位學生的超前觀點會成為事實。
結束語:
由此可見,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但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和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必經(jīng)途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小學語文教材為基礎,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平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通過巧設疑問和鼓勵學生發(fā)揮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斷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學梅.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 文存閱刊,2017(19):113-113.
[2]王俊義. 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初探[J]. 學周刊,2017,9(9):112-113.
[3]孫大林.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 新課程(上),2018(7):180-180.
作者簡介:
唐宇波(1970.05——),性別:男,民族:漢族,戶籍:湖南,職稱:一級教師(小教高級),學歷:本科,單位名稱:白牙市鎮(zhèn)第一小學 ?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