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
臨近煙花三月,我們一行人來到南京,參加了秦淮區(qū)小西湖小學數(shù)學名師工作室的活動,這次活動緊張有序,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里的課堂“靜悄悄”。
一、老師靜
聽過的所有課,老師說得都少,開題,引入,啟發(fā),質(zhì)疑,分工合作,乃至結(jié)論,都是點到為止。換句話說,就是能詳細說的概括說,能拓展說的簡單說,能不說的就不說。課堂上大量時間留白,交給學生。與老師從頭講到尾的課堂對比,這幾節(jié)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為聽課者,不累。正是沒有了老師常見的喋喋不休的壓迫感,孩子們也能更放松地、更真實地參與到課堂中。在孩子自主探究的大量時間里,老師都在巡視、觀察、傾聽或指導孩子們的活動,聽過的這幾節(jié)課,老師們用這些環(huán)節(jié)上的時間基本上都超過了25分鐘,可以說,這種安靜的課堂把老師也解放了出來,不再是自己在講臺當老師,而是在孩子們中間被孩子真正需要的老師。我想,我要是聽課的學生,我也厭煩一言堂,會更喜愛這樣的課堂。
二、學生靜
課堂上,不論是獨立思考,還是小組討論,學生都很安靜。我留意到每個班的班額都超過了40人,可是每個班的活動都進行得很安靜。我剛開始不太理解,以為是公開課的緣故,所以孩子們有意輕聲交流,可后來了解到,這不是作秀,平時的課確實也是這樣。這就不難了解,正是因為老師說話輕而自然,沒有故意拔高語調(diào),孩子們當然也是用平時最自然放松的聲音語調(diào)來做課上交流。這樣既可以保證組內(nèi)交流的真實親切,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各小組間的影響,更是給那些想安靜獨立思考的孩子一個友好的氛圍,課堂上總會看到個別孩子在安靜專注地思考,我想,如果不是因為其他人給大家營造出這么安靜放松的氛圍,想要安靜地獨立思考怕也會遇到很多障礙吧。
三、傾聽靜
在我上課的過程中,我最頭疼的就是這個環(huán)節(jié)了,因為這里是孩子們最想表達的地方,往往是一有同學興高采烈地站到講臺上開始匯報,下面就群情激動,躍躍欲試,恨不得自己上去說,沒等上面匯報的同學說完,下面同學的小手就舉了起來,場面很是尷尬,最大的問題是小聽眾們急于表達,并沒有認真在聽匯報。紀律不好是其次,沒有從傾聽中學習是大損失。所以,這次聽課,我很留意每節(jié)課的交流環(huán)節(jié)。我發(fā)現(xiàn)課堂上有單獨匯報展示的同學,也有小組成員一起匯報的同學,可不管是誰在講臺上說,孩子們都在很安靜地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同學要想打斷,即使是匯報的同學一時遇到了困難,大家也是在靜靜地等待,并沒有誰想要搶奪“話語權(quán)”,只是耐心地等待匯報者把話說完。我不禁自問:我到底是失誤在了哪里?想了好幾天,現(xiàn)在總算有了答案——因為老師的言傳身教。老師先有了傾聽的姿態(tài),孩子們耳濡目染,自然也會這樣。我整天把“以孩子為學習主體”這樣的話語掛在口邊,但在課堂上當學生匯報時,我并沒有足夠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表達,心里只是在盤算他說的是不是我想要的,我的強勢干預,給了孩子們不好的示范,他們和我一樣沒有耐心從別人的發(fā)言中去思考和學習。整堂課,老師之所以敢放手給學生自己探究,關(guān)鍵是相信孩子能自主學習,能從別人的學習中得到學習,這樣的話,老師就自然被解放了出來。傾聽是很重要的,而我卻忽視了這個重點,往小了說我是沒有尊重孩子的學習,往大了說我是沒有尊重孩子的人格。這恐怕是我這次學習最大的收獲。
四、氣場靜
高手隱世,追求“靜”與“凈”。所謂的內(nèi)求,才能求得真世界。一堂課,老師、學生外在的“靜”不難做到,重要的是,如何在靜中涌動蓬勃的生命力。使得這力量成為支持老師和學生思考,支持能量交換的根本。所以,回顧聽過的這幾節(jié)課,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在看似安靜的課堂里所蘊藏的巨大的生命力。
以“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這一課為例,老師整節(jié)課說話不超過100句,學生通過小組中安靜地擺,安靜地說,得出結(jié)論。在這看似平常的課堂中,最出彩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匯報環(huán)節(jié)。也正是這個環(huán)節(jié),深深地吸引了我。在匯報時,學生1:“拿出學生用三角板,每個三角板的三個角的度數(shù)和都是180度?!睂W生2:“我們小組用的是量一量的方法,量出來的度數(shù),有的比180度多,有的比180度少,沒有一個確切的度數(shù)?!睂W生3:“我們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拼一拼,這時,有些孩子睜大了眼睛“還有這神操作?”于是,這位同學看著自己小組的照片展示,為大家解釋“我們將這三個內(nèi)角剪下來,拼出來一個新的大角”,看同學們不太明白,另一個小組同學補充:“拼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相鄰兩個角的邊并齊,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平角,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就是180度?!甭牰说耐瑢W開始點頭,覺得奇妙。老師請大家也用這種方法來試一試,可是有個小女孩一直沒動,老師注意到她,小女孩覺得自己的三角形很漂亮,不舍得剪動,老師輕聲道:“那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不破壞它就可以把三個角放在一起呢?”小女孩的眼睛里突然有了光芒,開始專注地嘗試。我想很多老師和我一樣,照著教案上課,就是這個程序,可是教案最終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的需求才是教案的立足點。課堂上,尊重了學生的情感與生命力,保護了學生的情感與生命力,才是學生想要的有生命力的靜課堂。
這里的課堂“靜悄悄”。自然舒展的課堂里,承載著自然舒展的靈魂,當每個靈魂都能自然自信地向內(nèi)尋求,我們尋找到的不只是數(shù)學的本質(zhì),而是生命的本質(zhì)。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