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霞
摘 要:讀寫結合模式就是在閱讀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同時鍛煉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閱讀理解與文字運用能力。就以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作為研究重點,著重探討了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此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讀寫結合;教學模式;設計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通常都是分開進行的,但實際上閱讀和寫作的關系緊密:通過“讀”能夠為“寫”提供素材與思路,通過“寫”能夠加深對“讀”的理解,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1]。因此可嘗試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以下就重點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設計展開探討。
一、針對詞匯的讀寫結合教學
詞匯是構成的文章的一個基礎單位,在閱讀理解時要準確把握作者的用詞,在文章寫作時,也要正確理解詞匯的含義及所表達的效果,因此循序漸進,建議先從詞語入手。以人教版第十冊《再見了,親人》為例,文中很多地方真切地表達了中朝人民間的深情厚誼。比如感謝大娘來戰(zhàn)場上為志愿軍戰(zhàn)士送飯的段落中,有一句話“真是雪中送炭啊”,這就是一個重點詞語。先對學生講這個詞的含義,原意是在下雪的寒天里送來取暖的炭火,之后又給予及時的幫助。之后引導學生,提問“同學們,這個詞能說明什么?表達了什么感情?”“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有人給予你幫助,你會有什么樣的感情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總結出如“大娘的幫助很大?!薄皯?zhàn)士們非常感激”等答案。這個答案實際正是這段文所描寫的主旨,即中朝人民深情厚誼,使戰(zhàn)士們十分感激??梢娺@個用詞不但表達的含義豐富,更有明顯的深化主旨的作用。為加深學生對于這一詞匯的理解,可要求學生用雪中送炭進行造句?;?qū)懸欢螏в小把┲兴吞俊焙x的小短文,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針對句子的讀寫結合教學
納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每篇文章中都有經(jīng)典的句子、構思巧妙的手法與修辭等,深化了文章主旨與藝術價值,同時也值得學生在寫作中加以借鑒。但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可能難以發(fā)現(xiàn)其中精彩的部分[2]。因此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帶領學生進行隨文批注。比如,以人教版第八冊《桂林山水》為例,教師在進行這篇文章的讀寫結合教學時,就可首先帶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帶領批注精彩的句子。文中作者運用了一些精湛的比喻,例如桂林的水如同綠翡翠一樣,漓江的山如同初生竹筍一樣。在閱讀教學時要求學生找出其中的比喻句子,并劃上。教師先對這些比喻進行講解,但一些學生因為沒有去過桂林見過實物,受年齡限制其抽象思維、想象能力也有限。這時教師可借助如視頻、短片、圖片等網(wǎng)絡資源為學生播放桂林山水的景觀。當學生看到翠綠的桂林山水后,會驚嘆作者所用的比喻如此巧妙、恰當。在閱讀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模仿其中的修辭方法進行句子的仿寫練習。
三、針對文章總體結構的讀寫結合教學
除巧妙的比喻之外,寫作手法、文章的結構布置也是學生應當掌握的內(nèi)容。因為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寫作時,會缺乏邏輯,結構混亂。東一句西一句,沒有清晰的思路。應強化這方面的教學。以人教版第七冊《頤和園》為例,這篇文章的結構布局十分清晰,文章運用首位呼應,每寫一處景物,都有清晰、合理的交代。比如文中先描寫了在萬壽山上所看到的景物,后又寫了萬壽山下來后看到的景物。通過“登山萬壽山”和“從萬壽山下來”這樣的詞來交代結構關系,引出所在方位看到的景物。教師就可要求學生劃出這些呈現(xiàn)邏輯關系的句子。之后學生將所有這類句子劃出來后,再匯總一看,會看到是一個完整的游園路線圖,一個清晰的結構。教師就可要求學生按照這種結構清晰的寫作方式,寫一篇游園寫景的寫作練習,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明確如何整理自己的寫作思路。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模式就是在閱讀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模式,寫作的內(nèi)容可以是文中重點詞匯的造句練習,精彩句子的仿寫,也可以是教師結合閱讀教學中重點講解的內(nèi)容,設置寫作方向,要求學生隨堂寫一篇作文。無論是哪種方式,其目的都是強化學生對閱讀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將其學以致用,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能力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豆懷愛.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95-96.
[2]鄒麗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寫作訓練[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3):13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