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玲萍
[摘? ?要]文章以一節(jié)《牛津高中英語》M2U3 Project課型教學為例,分別從標題、開頭、主體、結(jié)尾等深入剖析比較閱讀的具體實施,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
[關鍵詞]比較閱讀;高中英語;Project教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4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34-0028-02
在Project課型中,有效開展比較閱讀,不僅能讓學生對文本有全新的認識,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yǎng)。本文以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2 Unit 3(簡稱M2U3) Project“Explorer”教學為例,針對文本的標題、開頭、主體和結(jié)尾等做了比較分析和評價,讓學生在比較分析中產(chǎn)生閱讀興趣,拓寬思維廣度,提高閱讀素養(yǎng),實現(xiàn)高效優(yōu)質(zhì)教學。
一、文本解讀
M2U3 Project為Interviewing an expert,文本標題為Explorer。從文本的標題看,這是一篇與“探險家”有關的寫人敘事類文章,而閱讀板塊中的文本“The Curse of the Mummy”則是以“咒語”為關鍵詞講述探險家Howard Carter 探索Tutankhamum墓之后發(fā)生的離奇死亡事件,屬于夾敘夾議類的文章。這兩篇文章在體裁上稍有不同,但是都是圍繞探險展開論述。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文本,提升學生對寫人敘事類文章的解讀能力。(2)通過兩篇文章的比較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思維能力。(3)借助話題寫作,提高學生比較分析思維能力的有效遷移。
(二)設計思路
以話題為主線,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思維完成文本解讀。(1)課前,讓學生描述對“探險家”的理解,再通過閱讀文本內(nèi)容進行比較。(2)針對這兩篇文章,分別從標題、開頭、主體、結(jié)尾等段落比較分析寫作特點。(3)設計同話題多篇比較閱讀,輔助學生完成寫作任務。
(三)教學過程
1.課前預測,比較驗證結(jié)果
預測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可能闡述的問題進行猜測,通常是在閱讀前或閱讀中,需要激活學生原有的背景知識,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進行信息交換,利用各種不同的推理方式,理解文本意義,從而賦予文本更為豐富、鮮活的內(nèi)涵。在課前,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探險家”的理解和背景知識,對探險家的特征及其具有的品質(zhì)進行描述。其后,組織學生快速閱讀文本,找出文本是如何描述探險家的特質(zhì)的,再與自己的描述進行比較,從中找到異同點,同時對自己的描述進行修正。
步驟設計如下:
(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dventurers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ies?
(2)Scan the passage quickly to find keywords that describe the quality of explorers.
(3)Modify your vocabulary description.
閱讀本質(zhì)上不是被動接受,也不是對作品的簡單復現(xiàn),而是積極主動參與和構(gòu)建,不斷探究追問的過程。教師設計預測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提煉文本信息,整個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讓學生完成了對信息構(gòu)建的再思考。
2.比較異同,分析寫作特點
本單元話題圍繞“amazing people”展開,兩篇文本話題相似,內(nèi)容均是圍繞探險人物展開。教師對這兩篇文章寫作特點進行了深入解讀,分別從文本標題、開頭、主體和結(jié)尾等入手設計比較閱讀活動:
(1)比較文本標題,感知不同體裁文本寫作與標題之間的關系。教師設問:Compare the two titles—“Explorer”vs.“The curse of the Mummy”,which one is more attractive? Why?讓學生圍繞標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篩選關鍵信息,逐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幫助學生深層閱讀文本。
(2)比較文章開頭,引導學生批判性分析其合理性。教師設問:Compare the two beginnings. As for people-telling,which one is more reasonable?學生在熟悉描寫人物、事件類的文本特征的基礎上,對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分析,區(qū)分兩類文本的寫作特點,了解多種體裁的寫作方式。
(3)比較文章主體和結(jié)尾,引導學生找出兩篇文章的共同特征,學會分析和歸納。教師設置如下填空任務:Both focus on the e_____, such as Howard Carter,Y_____. Both d_____ information and events related to characters in t____ sequence. Both end with affirmative r_____.通過比較分析和閱讀,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兩篇文章文體特征的異同點,通過“首字母填空”的任務設計,為學生搭建了幫助其尋找二者共同點的支架,學生在提示下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3.閱讀篩選,設計讀寫任務
教師設計多篇話題相同的文本(如以紙的發(fā)明和鐵達尼號為話題),結(jié)合本單元的主題“探險”,根據(jù)教材提供的范文和寫作特點,要求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篩選信息,找出探索“紙的發(fā)明”和“巨輪沉入海底”的驚險過程,讓學生完成“探險成功人物故事”的撰寫。
步驟設計如下:
(1)How to write an adventure story? Four parts as follows:①An interesting title and an attractive beginning.②Time and historical events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s.③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uccessful event.④ An affirmative end.
(2)Steps of doing the project. Four parts as follows:①Compose a passage.②Select useful information.③Read the given materials.④Show off your projects.
讀后語言輸出活動的設計要緊扣閱讀的主題。教師引入與話題相關的閱讀資料,引導學生比較分析,歸納出英文探險人物故事的幾個組成部分:具有趣味性的標題和引人入勝的開頭、與人物有關的時間和歷史事件、具有典型性的成功探險事件和一個肯定性的結(jié)尾。然后,緊扣話題,學生對教師提供的素材進行二次比較分析,進行歸納和改寫,找出適合撰寫探險人物故事的素材。
三、關于比較閱讀教學的反思
比較閱讀以建構(gòu)主義為理論依據(jù),強調(diào)學生對信息的篩選、加工、處理與整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強化學生在比較分析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不斷進行有意義的探究,并重新構(gòu)建對新觀點的認識,從中獲得新的經(jīng)驗。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比較閱讀時,應注意文本間的可比性,并設置合理的比較點。
(一)同體裁文本比較
文本體裁可以分為說明型、描寫型、敘事型和議論型等,不同的體裁,在寫作形式和篇章結(jié)構(gòu)上有所不同。如,本單元的“Explorer”是敘事型的,是以時間順序來組織人物和事件,按照年份,闡述航天英雄楊利偉的生平,并以其成功返回地球為典型的歷史事件,高度贊揚了他勇于探險的精神。閱讀文本“The Curse of the Mummy”也是圍繞探險的話題,對探險家 Howard Carter探索Tutankhamum墓之后陸續(xù)有人死亡的事件展開敘述,同樣是按照年份的順序,敘述了探墓之后發(fā)生的離奇死亡事件的原因。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找出異同,總結(jié)寫作特點,有效提升了思維品質(zhì)。
(二)不同文本多元比較
不同文本的比較可以從話題、作者、體裁、結(jié)構(gòu)和語言等角度進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促進學生演繹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使得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加強。因此,通過進行有針對性的比較閱讀訓練,能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得以提高。
總之,比較閱讀的合理實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信息群”,從而有效地提高閱讀成效,提升閱讀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