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津 林興棟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廣東 廣州 510405
頑固性失眠是指長期持久的難以入睡,頻繁或持久的覺醒、早醒,持續(xù)3周以上,且單一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的睡眠障礙,屬中醫(yī)學“不寐”范疇。筆者導師林興棟教授善用經(jīng)方辨治失眠癥,效果滿意?,F(xiàn)擇其運用烏梅丸治療頑固性失眠典型病案如下,并闡釋其證治機理。
方某,男,54歲。主訴:入睡困難2年余,于2018年8月26日初診?;颊?年前因工作不順等原因開始出現(xiàn)入睡困難,間斷服助眠藥(思諾思),伴夜夢多,常于凌晨2~3點醒來,醒后難入睡,自覺肢體乏力,咽干口苦,白天精神困倦,注意力難集中,影響工作,遂于我院門診就診。進一步問診,知患者平日感頭部脹悶、咽部干癢不適,四肢畏寒(過肘膝部),腰部酸軟感,納差,大便稀,不成形,1~2次/天,舌黯、苔白偏干,脈弦細。查體:雙眼結(jié)膜充血,咽部扁桃體Ⅰ度腫大,輕度充血,淋巴濾泡增多。既往史:高尿酸血癥、腰椎間盤突出。中醫(yī)辨證:厥陰證(上熱下寒)。處方:烏梅、白芍、天冬、首烏藤各30g,鹽牛膝、酒萸肉各20g,川芎、太子參、醋香附、酸棗仁各15g,淡附片(先煎)、桂枝、干姜、黃芩、炙甘草各10g,黃連5g,細辛(先煎)、肉桂(沖服)各3g。8劑,日1劑,水煎服,服藥期間禁食生冷、油膩之品。同時囑患者嘗試停用助眠藥,若難以入睡可酌情服用。二診:患者怕冷感較前改善,但入睡困難感仍在,于原方加入北沙參30g以補益肝陰。5劑。三診,訴癥狀緩解明顯,睡眠時間每日可有5~6小時,中間仍會醒來,醒后可再入睡2個小時,大便偏軟,成形,腰部酸軟感仍在,舌脈同上,查體:扁桃體現(xiàn)無腫大,濾泡較前減少。于原方加補骨脂10g,繼服2周。四診:患者已基本停用安眠藥,每日基本能保證6~7小時睡眠,時咽干無口苦,四肢畏寒感明顯減輕,大便日1次,成形?,F(xiàn)遺留腰部酸軟感,囑其針灸推拿門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加服金匱腎氣丸。2019年1月電話隨訪,患者訴睡眠改善明顯,癥狀未再復(fù)發(fā)。
按語:烏梅丸作為治療厥陰病本證的代表方,基本確定病位在足厥陰肝,屬上熱下寒證;因足厥陰肝經(jīng)主藏血,寄相火,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郁,其性體陰用陽,若肝陰血不足,則心神失養(yǎng),故見入睡困難、夜夢多等癥。由于病情日久不愈,患者多有焦慮情緒,長期睡眠不滿足感進一步加重焦慮狀態(tài),若氣郁化火,可見上熱表現(xiàn)。此外,厥陰經(jīng)經(jīng)氣旺于丑時,故部分患者往往于凌晨2~3點易醒。林師用烏梅丸湯劑溫下清上,并加用首烏藤、酸棗仁寧心安神;香附疏解三焦氣機;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從而達到補益陰陽、調(diào)和寒熱作用。臨證時使用烏梅丸可以抓住3點進行辨證:①易醒時間多在凌晨2到3點;②患者平素易上火(如口腔潰瘍、咽痛等),兼見畏寒肢冷;③大便不調(diào),以便稀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