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萌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見義勇為事跡在社會中層出不窮,在見義勇為者受到表揚和關注的同時,相關的爭議和責任的認定問題也逐漸突出。因為我國目前對見義勇為者的法律保護制度還不夠完善,相關的司法認定標準不統(tǒng)一,導致許多見義勇為者在事后處理認定的過程中得不到應有的法律保障,嚴重打擊了人們見義勇為的積極性,進而導致見義勇為的人越來越少,而旁觀者越來越多局面的發(fā)生,這樣不利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進步,必須為見義勇為者提供相應的法律保障,只有在法律的保障下見義勇為的事件才會更多,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好。
關鍵詞:見義勇為;權益;法律;保障
引言:
從古至今,見義勇為一直是中華民族所贊揚的的行為,隨著英雄事跡的不斷涌現,針對性的問題也開始暴露:見義勇為者的權益如何保護?怎么認定事后見義勇為者的責任?這些問題逐步動搖著人們做好事的心。然而我國法律設置的重點在于如何懲治人性中的惡,而極大程度上忽視了人性中的善,從而導致生活中人情淡漠,每個人都為自己而活,很少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人,大多數人都是湊熱鬧的旁觀者。因為法律保障不到位,所以更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們參與見義勇為的事件之中。
1.我國見義勇為者權益保障的現狀
隨著我國關于見義勇為事件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針對見義勇為者的保護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對見義勇為者的獎勵和幫助也在不斷細化。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綜合運用的方式不斷地表揚見義勇為者的英雄事跡,發(fā)揚其見義勇為的優(yōu)秀品質。同時在對見義勇為者及其家屬的日常生活給予相關幫助,幫助其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為每個見義勇為者提供援助他人的堅強后盾,進而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見義勇為的行列之中,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盡管國家在不斷地對見義勇為者的權益進行保護,并且保護范圍不斷擴大,但實際生活中見義勇為者在施救后遇到困難仍舊很難尋求相應的保障。首先司法機關在常常站在主觀角度去解決相關的糾紛,導致同一案件經過不同的法院審理,經常出現對見義勇為者同樣的行為卻給出不同的認定結果,從而挫敗了人們見義勇為的積極性。然后,在如今人口流動密集的中國,異地見義勇為的事件頻繁涌現,但是由于各地政府部門對見義勇為者的保障缺乏溝通機制,導致見義勇為者尋求異地保障更為不便,程序也更復雜。并且,即使有的見義勇為行為符合申報條件,但由于認定程序的復雜性,導致各部門開始相互推諉,難以保障見義勇為者得到切實的救濟保障。
2.我國見義勇為者權益保障的問題
2.1缺少統(tǒng)一的立法
缺少全國統(tǒng)一的立法是我國在見義勇為者權益保障中面臨的基礎性問題,使權益保障中的其他根本性法律得不到統(tǒng)一性的規(guī)定。導致各個地方的地方性法規(guī)存在較多差異,其中就“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別。例如有的地方性法規(guī)會審查見義勇為者的行為是否包含職務職責,在是否達到了“制止違法犯罪”的目的上均有所區(qū)別。因為地方性法規(guī)的不同,導致同一救助行為在不同地區(qū)會產生不一樣的法律后果。所以,我國要保護見義勇為者的權益的前提是必須將其的權益保護列入立法計劃之中。
2.2法律責任的認定不完善
我國經常會出現因見義勇為而被陷害的事件發(fā)生,因為見義勇為者不具有賠償豁免權,從而導致見義勇為者的救助行為使他人受損,無論見義勇為者的行為是出于善意還是惡意,被救助者都可以要求其賠償損失,法律責任的認定不完善,加重了見義勇為者的權益得不到應有的法律保障。一方面,是我國在見義勇為行為的法律責任認定上缺乏一致的標準,另一方面,我國見義勇為者缺少相關的刑事免責事由。導致因見義勇為者在施救過程中造成被施救者權益損害而引發(fā)的糾紛越來越多,進而造成見義勇為者承擔民事責任的事件也逐漸增多。因此,為了保障見義勇為者的權益,我們需要賦予見義勇為者一定程度的豁免權,這樣才能消除見義勇為者的顧慮,確保社會的正常運行。
2.3民事救濟方式有矛盾
見義勇為者在施救的工程中必然會對自身造成損失,對于這些損失采用什么方式進行彌補我國的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我國現狀的主要觀點是針對主張見義勇為的行為是否屬于無因管理,如果屬于就采用賠償的形式,反之就采用補償的形式。這就造成在處理同一案件時法官的不同得出不一樣的法律認定,進而無法對見義勇為者的權益提供很好的保障。盡管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見義勇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許多問題,進而導致民事救濟機制成為見義勇為者權益的最后保障,而救濟的方式不同會直接影響到救濟的結果。
3.完善見義勇為者權益的建議
3.1制定統(tǒng)一的權益保障法
首先需要國家制定統(tǒng)一的見義勇為保障法,切實地解決見義勇為行為中的根本性問題,避免各地對見義勇為的行為認定標準不統(tǒng)一的情況出現。堅持平等處理原則是在制定見義勇為保障法中的基礎性原則,避免因為身份職業(yè)的區(qū)別造成救濟結果的不平等。同時在統(tǒng)一如何認定見義勇為者相關行為的標準上,首先需要排除有法定行為和約定的義務行為,因為見義勇為行為是出于人道主義,而非法定行為和義務行為。然后,認定的標準應當區(qū)別對待,保障法中應包含基本的見義勇為類型,采用列舉的方式進行補充,這樣既能考慮到生活中見義勇為行為的基礎性,又能考慮到其中的復雜性。
3.2完善責任認定制度
見義勇為者往往是冒著較大的危險去救助他人,見義勇為者來不及思考和斟酌自己的行為,因此會導致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發(fā)生。為了鼓勵見義勇為的行為發(fā)生,法律在責任認定上可以根據行為人產生的行為結果來進行認定。只要沒有故意過失就可免責,如果行為人在救助過程中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那么見義勇為者就需要承擔對應的法律責任。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見義勇為者的行為需要統(tǒng)一立法,特別需要建立見義勇為者權益保障制度,明確政府在見義勇為者權益方面的職責,發(fā)揮政府的實際效益,這樣才能充分地解決見義勇為者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徐國棟.見義勇為立法比較研究[J].河北法學,2006(7).
[2]鄭麗清.法律論域下“見義勇為”概念的厘立[J].廣西社會科學,2011(4).
[3]李云.也談見義勇為的法律救濟[J].福建法學,2007(3).
[4]曾大鵬.見義勇為立法與學說之反思一—以《民法通則》第109條為中心[J].法學論壇,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