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小紅
摘 要:小學生最難掌握的就是幾何作圖技能問題,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數學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主要對學生了解作圖的原理和學會作圖的方法進行指導,對小學生幾何作圖技能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提升學生的作圖技能。
關鍵詞:小學;幾何作圖;教學策略
一、重返原點,抓住本質
教師只有讓學生了解作圖的原理和幾何作圖的概念,才能讓學生掌握幾何作圖的技能。教材中有很多概念和定義全部都是較長的文字說明,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先幫學生梳理清前后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再抓住概念和定義本質進行教學。例如:在畫平行四邊形的時候,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特點難以理解,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抓住高的本質“其實就是點到直線之間的距離”進行指導。
二、以喻激趣,化難為易
由于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薄弱,空間概念也比較差,而幾何作圖本身又比較抽象,很多圖看起來簡單,但不好作。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用“喻”來激趣,進行形象化的教學,這樣的教學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作圖的原理。例如:在作平行線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記住畫圖的步驟,讓學生明白直尺和三角尺分別起到的作用,并正確使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把直尺看作火車的軌道,把三角尺看作火車。對于火車和火車軌道學生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火車軌道”是固定不變的,而“火車”是可以移動的。
三、尋求支點,給予拐杖
在幾何的作圖中,如果教師運用方法恰當,那么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難度,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也能更好地掌握幾何作圖的技能。例如:教師在教學生作旋轉圖形的的時候,如果直接出示三角形的旋轉,學生很難的出旋轉后的圖形。因此,教師在讓學生作面的旋轉圖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嘗試畫線段的旋轉,學生是難作出旋轉后圖形的。因此,教師讓學生在旋轉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嘗試畫線段旋轉。學生會作線段的旋轉圖,三角形這個面的旋轉就是先做出兩條線段的旋轉后,再連成面就可以了。
四、找準銜接,有效引導
在平面內,將一根圖形沿著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平移。平移不是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和方向。圖形經過前后的移動前后還是全等形。在平移的教學中,學生只是了解這是一個平移的現象,并不了解圖形經過一次或者兩次平移后的圖形。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缺少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是很難掌握作圖技能的。所以,教師要根據概念找出正確的作圖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平移的作圖技能。
五、收集錯例,以錯引思
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錯題出現是正常的。教師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要合理地利用錯題,引導學生分析錯誤,減少類似的錯誤發(fā)生。學生練習畫一個三角形、一個長方形、一個梯形的時候可以很快畫出來。但是一遇到需要選擇的時候,就會出現錯誤。例如:要把三角形旋轉多少度,學生經常在旋轉的問題上出現錯誤。對于這樣的錯題,教師應該先讓學生思考題目所處的是具體選擇多少度?在平時的旋轉過程中要掌握的基本要點是什么?自己有沒有按照這個要點去做題?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根本原因在哪里?這樣會使作圖錯誤的學生在經過思考后,思路變得更加清晰,也使他們印象深刻。教師不一定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學生只有經過真正的思考,才能真正了解知識。
六、提供變式,提升技能
學生在學習了概念和作圖方法之后,對于一些變式的作圖掌握明顯不夠。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變式來幫助學生獲得更準確、更穩(wěn)定的概念,也讓學生掌握更多的作圖技巧。例如:教師在讓學生學習“互相垂直”的概念的時候,容易受到慣性的思想。學生對于普通的垂直還比較容易理解,但是有的時候垂直改變了方向,學生就容易找錯,錯誤判斷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高等,計算面積的時候出現錯誤,這是一種思維定式的表現,學生學習的知識不能靈活運用。其根本原因,學生沒有理解“互相垂直”這個概念的本質是“兩條線交叉成直角”這一本質意義。所以,在學生開始學習“互相垂直”的時候,教師不僅要提供互相垂直的標準式,還要提供互相垂直的各種變式圖形。
總之,教師要想讓學生掌握幾何作圖技能,在幾何作圖中要時刻關注作圖中的一些細節(jié),使學生做出的圖形更加準確、規(guī)范,幫助學生提升作圖技巧,提高作圖能力。
參考文獻:
[1]高云景.如何提高小學學生的作圖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版),2014(2).
[2]陸遠慶.小學生的畫圖能力應從低年級抓起[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