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超
摘 要:感性、理性是表演中的重要元素,二者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對于一名演員而言,既要全面地彰顯本體功能,又應最大限度地解放劇本本體,最終,表演形象與社會生活的規(guī)范相一致,又可達到觀眾審美心理的要求,表演效果優(yōu)良。本文深入分析了演員對劇本中形象的把握與認知,希望能為演員提供一些借鑒性建議。
關鍵詞:演員 劇本形象 把握 認知
眾多人認為劇本表演中應存在眾多的情感,理性思維不可在表演中出現,此種觀念是不正確的,感性、理性在表演中都占據十分重要的分量,二者互相影響與滲透。許多表演素材源于現實生活,然而表演不是重復生活中的現象,它是概括地呈現生活的復雜性,演員需拿捏好感情與理性的分寸。觀者用感官去感受劇本所呈現的效果,還是運用理性思維去感受,它與演員的表演效果密切相關,演員所呈現的人物形象會影響觀眾的感受。作為一名演員,應深入分析劇本中的人物特點,將動作、精神進行有機的結合,以便觀眾的視覺、精神能被深入地打動,形成良好的表演效果。
一、更好展示劇中人物形象的途徑
為了更好地展示劇本中的人物形象,演員應將其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當藝術形象扎根在土壤中,展現的人物效果才會更加絢爛。演員在深刻的理性思考后,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內心情感與精神世界,藝術的表現力才能夠發(fā)揮到極致。同時,在經過演員理性的分析后,表演內容會更加精彩,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被某件事或者某個人刺激后,會出現一系列感受,情緒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形成眾多的刺激反應[1]。然而在呈現藝術創(chuàng)作的劇本時,演員并未接受真正的刺激,所接收到的是藝術虛構,且伴有四周環(huán)境的影響,在受到客觀上所呈現的刺激影響后,不能夠形成情緒體驗,也未具有感同身受的感覺,部分演員出現虛假的表情,觀眾不能從中體會出真情實感。因此,演員在把握劇本中的人物形象時,需深入體會劇本中的事件,升華自身的思想感情,理清各種人物關系,知曉事實帶來的影響,情緒體驗才會更加真實。部分人物形象帶給人憂傷的體驗,在心靈裂變的基礎上,演員的精神被升華,深入地展現人物形象的真情實感,在感性分析人物形象后,所呈現的會是理性分析的結果,此種情況應獲得演員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名演員,在對劇本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深入解讀時,應飽滿地呈現人物想象,良好地塑造各種人物。在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點后,呈現出的形象會十分生動,達到直觀性的舞臺形象,觀眾具有強大的代入感,更好地感知各種人物。此外,演員應在充分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礎上,更好地展現其性格特點,在理解人物的過程中,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深入了解劇本中的情節(jié),借助行為、語言等去挖掘人物的性格特色。演員在接到劇本后,應該反復地閱讀劇本,對劇本中的人物進行不斷的揣摩,了解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主要的情感經歷。最終,人物的各種思想被積極地梳理,演員心中形成人物的基本雛形,它是演員優(yōu)良地展現人物形象的重要條件。
如在演繹《狀元媒》宋王的角色時,在深入閱讀劇本的基礎上,演員較好地了解角色的形象,從“圍場射獵”到“呂蒙正,賢王說媒”,到“珍珠衫定親”,能逐步地展示人物的形象,演員心中會對人物形象形成基本的概念。在各種環(huán)境下,宋王的人物形象存在差異,演員應該較好地展現出人物形象。此外,在對人物進行準確定位的過程中,導演會在一旁對演員進行啟發(fā),呈現出的人物形象會更鮮明,與其他的人物形象形成強烈的對比,人物的心理特點被全面地呈現,獲得觀眾的深入好評[2]。另外,演員應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理解的程度還與演員的文化素養(yǎng)有緊密的聯系,演員不僅應掌握表演的基本功,還應該提高文化涵養(yǎng),閱讀文化與歷史方面的書籍。在展現不同的人物形象時,借助差異化的表演程式與技術,才能優(yōu)良地展現人物形象,喚起觀眾的情緒。此外,演員應全面地了解表演藝術,呈現的人物形象會更加的鮮明。同時,人物情感與特征的表現是概括性的,演員應該聯系生活實際,對人物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呈現,形成優(yōu)良的人物形象,在借助敘述化的形象藝術表現后,觀眾能夠感受到所呈現出的人物形象,所展現出的人物特點會更加鮮明,以此提高觀眾滿意度。臺詞是表演中的靈魂,能使演員對整體的劇目表演形式具有合理的了解,并使觀眾的滿意度明顯提升。演員對劇本中形象分析的把握與認知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其應豐富自身的生活閱歷,表演中聯系生活實際,才能帶來更好的作品。
演員進行劇本與角色的分析,不是為了走一個過場,而是通過分析使演員對劇本及角色有所認識、有所理解,能夠喚起演員的創(chuàng)作想象,引發(fā)出演員對劇本所描寫的生活以及角色的生活的真切體驗,從而真正創(chuàng)造出角色的狀態(tài)。如劇本中有的地方引起了演員對自己所熟悉的生活與人物的回憶;有的地方促使其產生出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有的地方打動了他們的情感,產生潸然淚下或者是開懷大笑的表現。這些初次獲得的感性的印象,對于演員今后的創(chuàng)作無疑是有重要作用的,往往就能成為創(chuàng)作一個人物形象的契機和種子,充實著演員對于人物的認識與感受。演員的創(chuàng)作任務是在劇作家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學形象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舞臺人物形象。因此,演員在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自然不能離開文學劇本中所描繪出來的人物形象。首先,劇本中所描繪的人物形象是演員進行再創(chuàng)作的依據。演員雖然可以運用自己豐富的生活素材來進行再創(chuàng)造,但這種再創(chuàng)造只能是在劇作家所創(chuàng)造的文學形象的基礎上進行。其次,演員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可能會由于導演與演員的再創(chuàng)造而更加豐富,甚至有所改變,但最終仍然應該與劇本中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學形象相符。演員的二度創(chuàng)造與導演、舞美一樣,表現在創(chuàng)作課題是由劇作家提供并且做了若干規(guī)定的,演員面對的是劇本規(guī)定的戲劇情境和角色的文學形象,表演創(chuàng)作必須根據劇作家所規(guī)定了的一切進行再創(chuàng)造。演員只有在認真地對劇本與角色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對劇本的角色獲得正確的認識與理解。因此,在演員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劇本分析是創(chuàng)作的開始。一名好的演員不應表演過度用力,表演過程需較為自然,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傳遞出人物的真情實感,同時,對手演員間應建立默契感,傳達出的感情才會更加自然,否則表演過程會十分生硬,給人出戲的感覺。演員的使命就是在劇作家所創(chuàng)造的文學形象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創(chuàng)造人物,人物的創(chuàng)造是一個有機的過程,它包括分析、綜合感受和認識角色,對文學形象進行藝術加工、體驗角色和體現角色。由此可見,要真正深刻認識一個角色必須經過認真細致的理性分析,當然這種分析并非純理性的,它是建立在感性分析基礎之上的理性分析,是理性與感性的統(tǒng)一。最后,理性還應該積淀在感性之中,一切認識均需化在形象之中。選擇和分析劇本是演員演出成敗的關鍵,分析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舞臺演出的效果,促使表演效果十分優(yōu)良,贏得觀眾的廣泛認可,演員的知名度也會
提高。
二、演員在劇本分析中的思考
創(chuàng)新為藝術的重要源泉,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過后,藝術才會獲得長遠的發(fā)展,同時,表演過程中呈現出生活中的多種情形,其對生活進行概括性的表現,在不斷概括的基礎上,演員的理性思維、感性思維會在其中獲得體現,實質上它是一個對生活中的素材進行加工的過程。演員會挑選劇本中的關鍵情節(jié),對其進行深入的剖析,從本質上來說,劇本分析與理性思維存在緊密的聯系,每個人物形象都存在相應的思想內涵,演員將自身與劇本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充分的鏈接,人物的心理變化會獲得全面的呈現。此外,演員還應理解作品中的語境,在運用觀賞者視角的基礎上,呈現出的人物形象才能夠更加地打動觀眾,各種藝術都取決于生活,演員需對每種作品進行深入的加工,促使人物形象與生活更加貼近,觀眾對作品產生深入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感性與理性思維應獲得相應的平衡。演員也應該具有優(yōu)良的藝術修養(yǎng),掌握表演的基本功,逐步增強生活閱歷,思想境界會高超,文化理論水平也將優(yōu)良,塑造的人物形象才會更加生動。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呈現各種人物形象時,演員的面部表情應十分生動,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呈現出多樣化的人物形象,在臉部的面部表情深刻的變化后,人物的內心活動將獲得呈現,且各種眼神也能展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人物特點也應拿捏好分寸,演員應總結各種經驗,表演是一門情感性的藝術,需具備終身學習的思想,同時,臺詞是舞臺人物進行表演的重要手段,它對人物思想感情的發(fā)揮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演員應具有虛心學習的思想,掌握各種表演知識。
臺詞對演員整體的發(fā)揮具有重要的作用,臺詞是帶有個人感情的一種表達方式,能夠全面地對人物形象進行刻畫,充分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如果在沒有臺詞的情況下,舞臺中的劇情將不能朝著合理的方向不斷發(fā)展,劇情會處于黯淡無光的狀態(tài)中,因此,臺詞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對整體的劇情發(fā)展具有現實的意義。臺詞對人物塑造有著積極影響,如加速劇情的發(fā)展、促進演員對角色的理解、提高觀眾滿意度,且臺詞對人物塑造也會有消極影響,如阻礙思想感情的發(fā)揮、行為缺乏靈動性、語言模式受到限制,應研究臺詞使用現狀及提升策略,如提升演員業(yè)務技能、提高演藝作品的質量、加強對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視。在此基礎上,筆者希望能為舞臺人物表演的塑造提供一些借鑒性建議,使演員認識到臺詞的重要性。對于表演而言,在演員對人物進行不斷塑造的時候,應意識到臺詞表現力的重要性,記憶臺詞的方法應多元化,當聯系具體的人物情境后,記憶臺詞的效率才會增強,更好地體會角色的思想感情變化狀況。演員應對劇本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合理的把握與認知,當熟練掌握臺詞后,與對手演員間進行練習,合理地詮釋人物的喜怒哀樂,同時,導演對整體表演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其需對演員進行調度,指導演員的表演過程,表演過程中不可出現表演用力的情況,否則表演效果過于尷尬,不能帶來良好的受眾體驗。
三、結論
總而言之,表演是一種借助語言塑造、人體動態(tài)等所呈現出的藝術形象來展現社會中的各種意識,各種表演情境將客觀現象作為一種依托,表演者的表演中不應僅具有感性認識,否則呈現的人物形象不會十分飽滿?,F今部分表演者過分地看重感性認識,未認識到理性思維的重要性,認為若表演中存在理性思維,將會與角色形象相差甚遠,此種思想與藝術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表演中的人物形象會缺乏飽滿性。因此,演員對劇本中形象分析的把握與認知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其應更新思想觀念,全面把握人物的特質。
參考文獻
[1]李蕓娟.淺談演員對劇本分析和人物剖析的重要性[J].絲路視野,2017,12(15):110—111.
[2]周艷.劇本人物分析與演員角色創(chuàng)造——戲劇教育專業(yè)劇本片段教學探索之一[J].四川戲劇,2017,02(4):109—112.
[3]曹琳.“美人遲暮”到“哀樂中年”——淺談張愛玲電影劇本中女性的人生困境[J].電影文學,2019,720(03):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