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對初中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限制因素進行分析,得出在非智力因素當中學生學習自信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繼而從教師、學生、家長三個角度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口語學習自信的可能方法。
【關鍵詞】英語口語學習;初中生;學習自信
隨著英語這門語言在國際交流中地位的日益突出,英語學習已經(jīng)逐漸成為一個潮流。在英語學習過程當中,口語的學習不容忽略,并且口語的學習應當從學習者開始學習某種語言初期就應予以重視。
那么我國現(xiàn)階段中學生英語口語的成效究竟如何呢?口語的學習成效又與什么因素緊密相關呢?根據(jù)心理學的研究,一個人的學習成效除了跟智力因素有關,跟非智力因素也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非智力因素當中,學習自信對學習成效往往又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很多國外學者(H.Douglas Brown, 1994; Cohen, 1998)認為一切行之有效的學習行為應該是學習者本身要認為自己有能力去學習這一種語言。近年來,國內(nèi)也有學者論證了學習自信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王奇民,王健,2003;文秋芳,王立非,2004;戴運財,2010)。
然而,以上研究側重提出了學習自信的重要性,卻未在這種啟示之下提出系統(tǒng)的建設性意見。本文旨在通過歸納總結學習自信對英語口語學習的重要性,而后從教師、學生自身以及家長三個角度提出培養(yǎng)學習自信的可能方法。
(一)口語學習的重要性
聽說讀寫譯是學習任何一門語言必須掌握的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語言首先是一個相互交流的工具,只有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才能真正地掌握語言。輸出假設也認為輸出為外語學習者提供了表達語言和獲得反饋的機會。輸出,即英語口語的使用,一直被認為是強化已有知識的一種方式(盧仁順,2002)。有鑒于此,我們更應該注重英語口語的學習。但從現(xiàn)在國內(nèi)大多數(shù)英語教學來看,大多數(shù)教師將重心放在英語語法等教學上,對口語教學沒有引起充分的重視(胡壯麟,2013),一些學校只是以外教課堂形式代表口語教學,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習者學的其實都是“啞巴英語”。學校的英語教學與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報名諸如“口語速成班”以期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的現(xiàn)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缎抡n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全面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對英語口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提高學生英語口語的學習成效就成了一個大課題。并且,在我國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之下,初中時期的英語學習實際上才是關鍵時期,因為小學期間對英語只是一個模糊性認識,初中時期則是向成人英語功利性學習的重要過渡期,在這期間培養(yǎng)英語口語是至關重要的。
(二)學習自信的重要性
學習自信屬于制約外語學習因素中情感因素的一種。語言學習必然涉及自我情感的控制和與他人的交際,Douglas Brown在1994年提出教學原則中的情感原則就強調(diào)學習自信,認為語言學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者的自我評價;且Stern也在1999年提出:“語言學習與情感相關,而且如果有利的情感狀態(tài)占主導地位,學習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可見,要真正掌握一門外語,就必須學會駕馭自己的情感,學會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學會克服消極的情感狀態(tài),如口語學習中最忌諱的羞怯和怕出錯等。自信是語言學習成功的第一要素,如果沒有學習自信,再好的智力也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因為智力因素及其他非智力因素都需要在具備自信心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此文把有利的情感狀態(tài)范圍縮小為學習自信,來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
(一)教師
有學者通過定量及定性研究表明,教師在課堂上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十分具有耐心及教師教學的專心和熱情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吳琴,2008)。
針對以上提到的幾個方面,給出了幾個保護及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可能方法。
1.學生作為語言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犯錯,且口頭比筆頭更容易出錯,那么教師用什么樣的辦法糾正學生的錯誤也與學生的學習自信息息相關。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過于頻繁的糾錯會讓學生失去自信,而糾錯不及時又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于是怎樣糾錯,什么時候糾錯,這樣看似微小的問題也包含著大學問。有學者(楊育紅,2010)建議教師可以嘗試利用手勢、表情等暗示錯誤之處,讓學生自覺糾正;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語氣加以提示,如“Are you sure...?/Could you repeat...?”讓學生留意到所出的錯誤,主動改正;另外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融入學生的交流學習中去,聆聽學生并在私下糾正學生。切忌對學生所犯的錯誤表現(xiàn)出不滿意或者不耐煩,要注意教師的角色是“促進者”和“引導者”,而不是“裁判”。
2.著名心理學家杰斯·雷爾說過:“稱贊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所以教師在口語教學中應當多使用肯定性評價,對學生做得對、做得好的地方通過持續(xù)不斷的鼓勵使其保持下去。尤其是要注重對差生的鼓勵,一個班上的好學生(從成績而言)往往已經(jīng)從學習成績當中獲得了一定的自信心,差生則不然,越是成績差,越是不愿意參與到課堂交流中來,課后對英語表達的使用率更是接近于零,由此陷入惡性循環(huán)。教師在課堂上對差生的正面關注(哪怕只是記住了他們的名字)以及對他們一點小小的進步的大大的鼓勵,對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都是一大步跨越。
3.教育家贊可夫倡導“要以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學習”,英語學習內(nèi)容本身對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培養(yǎng)具有重大影響。在這里,不得不提及Krashen輸入假設(1985)。Krashen提出的“i+1”理論認為,學習者接觸的語言應該是略微高于他們的現(xiàn)有水平。他強調(diào)的略微即指輸入的難度不能過大,讓人望而生畏,這樣會打擊學習者的學習自信,從而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成效。那么從這一方面來看,對于口語學習來說,教師所做的主要就是關注課堂上提供給學生練習口語的材料,“因學生制宜”地把握“i+1”的“1”到底是多少,另外還要注重口語材料的有趣性和實用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賦予更多的心血。
(二)學生
1.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谡Z學習過程當中,學生主觀變量比客觀變量更具影響力?,F(xiàn)在“啞巴英語”橫行的一大原因源于學生的“恐說心理”。很多學生性格內(nèi)向,不敢在公共場合說英語,生怕出錯而被嘲笑,或者前面有英語說得很流利的同學,不敢“班門弄斧”等等原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心理障礙,嚴重影響了英語邏輯思維形成和口語的流利表達,導致英語教學最終沒有獲得成效。埃爾曼將語言學習自我效能感定義為學生對自己完成語言學習任務的能力信念,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完成某項學習任務的主觀臆斷(黃榮足,2007)。因此,只有正確暗示自己具備學好英語口語的能力,并大膽地學會表現(xiàn),才不失一個學好口語的好機會。
2.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其實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很注意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但是只是針對語法知識以及語篇結構等進行預習和鞏固,忽略了口語預習和鞏固的重要性??谡Z材料的預習能夠使學生對材料熟悉,從而讓學生有信心在課堂上參與口語練習活動。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應該是口語學習的課后鞏固,尤其是模仿和背誦。我們母語的獲得就是從牙牙學語開始,研究表明這種學習機制是適用于二語習得過程的,學生需予以重視(胡壯麟,2013)。
(三)家長
家長對學生構建英語口語學習自信的過程可能不像前面兩者具有明顯的影響力,但是他們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小覷的。只有家?;拥膶W習,才能事半功倍,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同樣離不開家長的支持。
1.注重教師反饋的短信和學生分享成功的喜悅(例如成功背誦一篇英語文章等),或是坐下帶著鼓勵去分析薄弱項在哪里;配合學校英語教師幫助學生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如搜集學生喜歡的英文歌或者演講材料等等,并且在學生不斷模仿進步的過程中注重肯定性評價;亦可跟著學生一起學習,家長可適當表現(xiàn)出學習吃力,表示自己與學生之間存在差距,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
2.切忌不可對孩子施加過大的壓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很容易受周邊環(huán)境或者電視等影響,將自己孩子的口語與一些能像用母語一樣用英語交流的孩子相比,對孩子期望過高,而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水平,就會導致這之間的gap過大。學生就會覺得自己好像不可能達到父母的期望,漸漸就會失去學習自信和興趣。
3.另外,家長應在學后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歸因,一個行政班級人數(shù)眾多,教師難免有不周全的地方,家長應與學校共同配合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本文從教師、學生和家長三個角度來分析培養(yǎng)初中生口語學習自信的可能辦法其實是互通的,教師、學生、家長可以互相從彼此身上學習自己應該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或者自己學好英語口語。
[1]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Jerse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 , 2002 (03):117–118.
[2]Krashen S.D.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 1985.
[3]Stern 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 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 1997(01).
[4]胡壯麟.語言學教程.修訂版中譯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5]黃榮足.自我效能感在英語學習中的調(diào)控作用[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 2007 (04):150-152.
[6]劉春燕.二語習得中的語言輸出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