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方法的融入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實現(xiàn)理論教學與生活實踐的整合,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又能夠進一步明確物理學科在生活中的地位,強化學生的物理應用意識。文章就以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為內(nèi)容,對其教學對策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問題;對策
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學實效,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通過生活教學情境、互動教學活動、趣味性探究等,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激活學生物理思維,使其認識到學習物理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進而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全面提高自身物理素養(yǎng)。
(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度不高
在具體的綜合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給學生設立了一定情景,布置了相應的任務以后,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參與度存在一定問題,往往是布置了任務或者分配了小組后,學生學習欲望缺乏。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角色定位不準
在開展綜合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問題,而且教師在身份轉(zhuǎn)換中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教師由知識的教授者轉(zhuǎn)變?yōu)橹R的引導人、情景的創(chuàng)設者。在這當中,部分教師出現(xiàn)了角色定位不準等問題。
(一)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fā)展
機械的教學方式是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將物理教學與生活相結(jié)合,能夠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將生活化教學與物理實驗教學、討論教學相結(jié)合,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應用能力,使其對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與各種關系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二)促進學生注意力的提高
課堂教學中學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而物理教學與生活的結(jié)合,豐富了課堂教學內(nèi)容,將很多生活中的場景、物品、道具引入到課堂上,并給學生提供一些實驗材料,讓其進行實驗操作或者互動交流等活動,大大增強了課堂趣味性,使課堂教學形式更加多元化,學生注意力也更加容易集中。
(一)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設
在使教學情景具有實用性的同時,盡量保證其富有趣味性,教師結(jié)合教學的重點、難點,并與生活、科技、生產(chǎn)緊密相連,這樣更加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更加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設置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獲取物理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活躍學生的物理應用思維,還能夠強化理論與實踐的整合,促使學生能力全面發(fā)展。
比如,在“摩擦力”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其中自行車前后輪所受摩擦力的問題,不僅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也屬于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針對這個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播放一段視頻,:播放自行車前后輪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圖,通過動畫分解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并逐步進行講解。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直觀感受車輪所受力的情況,對摩擦力概念以及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會更加透徹。
(二)生活化互動教學
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與學生互動,將生活化教學與互動教學整合。這樣可以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思維會更加活躍,學習個性更容易得到釋放。同時,生活與課本知識的鏈接,又能夠增強學生的物理應用意識,實現(xiàn)知識遷移,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質(zhì)量。
比如,教學“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這個知識點,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動畫模擬,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是保障教學質(zhì)量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在創(chuàng)建教學情景時,師生互動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該以問題作為情景創(chuàng)設的導向,通過合理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與教師互動,進而保障初中物理教學效果。
又如,教學“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一課,播放一段生活常見的噴泉影像,然后提出問題:“噴泉是如何形成的?其中蘊藏著什么樣的物理原理呢?”拋出問題,創(chuàng)建問題情景,強化師生互動。之后,將噴泉拆分開來,變成一個細管、一個粗管,再提問:“粗管與細管中水的流速哪個更大呢?”通過引導提問,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次數(shù)增加,也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思考,學生從聆聽者變成了學習主體,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學習興趣大大提升。
(三)生活化設疑教學
1.精選問題策略。在生活化教學中,合理進行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好奇心,促使其主動探究,進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需要注意知識點的銜接,并結(jié)合生活實際與課本內(nèi)容,科學選擇提問內(nèi)容。若設計的問題過于復雜,難以使學生深刻討論,學生可能會喪失研究問題的興趣;當問題過于簡單時,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難以滿足,難以提升相關技能,并對相關物理知識難以理解透徹,只浮于表面認識。比如:在講“密度”時,教師首先拿出生活中常見的白醋、礦泉水,但是并沒有說明哪一瓶是醋,哪一瓶是水。此時教師提問:“想一想,大家要如何判斷這兩瓶物質(zhì)?”此時很多同學都會說“打開聞一聞”“喝一口嘗一嘗”。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次提問:“除了以上方法,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嗎?”進而引入——密度。
2.營造氣氛策略。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由于物理知識枯燥且抽象,因此教師應當與學生建立親密的互動關系,以此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興趣。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或遇到挫折時,教師應適當?shù)毓膭顚W生,樹立學生的信心,幫助學生從消極的狀態(tài)轉(zhuǎn)變到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當學生在某方面取得較突出的成績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肯定并給予獎勵,對學生的困難予以及時解決。在進行有效提問時,學生思考問題就會更加積極。當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時,教師給予一定的肯定與鼓勵,并支持其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而使課堂氛圍輕松愉悅,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索。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與他人進行交流時,不應該采用批評的方式,而應該是傾聽、尊重與理解,使得小組討論時每位學生都能消除顧忌,大膽地表達觀點,并積極參與討論,取長補短,吸收他人優(yōu)勢,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情況都有所提升。
(四)生活化實驗教學
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物理課堂情景開發(fā)學生的物理潛能,拓展物理思維。例如,教師可在物理實驗討論時,增設情景討論,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感,增設物理知識的情景度,提高討論的有用價值。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驗的具體環(huán)節(jié)、操作器械、目的流程等設計不同的討論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逐步引導,使其進入主動探究物理知識的模式中。不僅如此,教師在對原有設計方法、使用裝置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和改善不合理的地方,使其更適合實際應用。通過設計物理實驗,使學生在對實驗進行討論、研究中,體會到物理知識的魅力,即使痛苦也感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逐步領悟?qū)W習物理的方法,學會物理實驗的操作,并使學生通過對實驗設計思路的研究學習,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模式。
例如,教師為學生演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實驗,教師拿來兩塊圓形磁鐵,將兩塊磁鐵放在實驗臺表面,兩塊磁鐵保持一定距離,當教師推動一塊磁鐵時,另一塊磁鐵會被吸引或排斥,當處于排斥狀態(tài)時,另一塊磁鐵會不定向移動。此時,教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同時,教師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案例應用了磁鐵的排斥原理?利用磁鐵排斥原理的好處是什么?某些同學認為由于兩物體之間不需要接觸就可以產(chǎn)生位移,因此便想到了磁懸浮列車的工作原理,從而達到了教師要求的學習目的。
(五)生活化微課教學
微課的主題具有實用性、趣味性,這樣更加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更加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在生活化教學中引入微課,更加容易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在選擇主題的時候,可以從教學的重點、難點中選,但不一定局限于教材,可以結(jié)合生活實際選擇主題,將微課主題與生活、科技、生產(chǎn)緊密相連,這更加容易激發(fā)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熱情,同時還能夠拓展學生眼界和思維。
比如,在“摩擦力”這節(jié)課教學時,其中自行車前后輪所受摩擦力的問題,不僅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屬于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就可以以這個問題作為微課主題,將其制作成微視頻,將自行車前后輪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圖通過動畫分解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并逐步進行講解。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直觀感受車輪所受力的情況,對摩擦力概念以及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會更加透徹。
物理學是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學科。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物理教學改革已成為當下人們關注的焦點。提倡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實踐是提升學習效果的良好方法,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學校及物理教師不僅要變革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模式,還要以全新的思維模式審視物理學的發(fā)展歷程,將初中物理中的概念、規(guī)律、理論加以生活化、創(chuàng)新化,使物理學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促進社會進步而服務。
[1]李金海.初中物理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體現(xiàn)以及實踐[J].吉林教育,2012(20):30.
[2]蔡蓮.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模式探究[J].品牌(理論月刊),2011(z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