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思想觀念主要流行于大學教育中,在實際的小學音樂教育中,通識教育處于初級的發(fā)展階段。如何在小學的音樂教育中進一步地提升兒童的音樂素養(yǎng),成了當今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隨著教育的改革力度不斷加大,這也對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小學音樂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本文主要對如何在通識教育思想下對小學音樂教師進行培養(yǎng)作了深入的探究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希望可以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zhì)量。
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方式及教學方法過于老套陳舊,在這種環(huán)境下,如何進一步地提高小學基礎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構建更加科學、高水平的音樂課堂,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師需要解決和思考的問題,我們要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所在,找到正確的辦法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有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一、當前的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課堂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不能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所束縛,教師一般都是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被迫接受,體現(xiàn)不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學習的熱情也很難被喚起。不僅如此,教師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充滿了功利化,沒有對人文理性進行教育教學,學生的人品、素養(yǎng)等也得不到有效的培養(yǎng),這并不符合通識教育的初衷。所以,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讓課堂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多姿多彩,讓學生在課堂上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
二、如何在通識教育思想下對小學音樂教師進行更好的培養(yǎng)
(一)在通識思想理念下,要進一步地保證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生命力
通識教育的前提是要保證“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比較重視人文教育,更加重視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更加舒適的成長空間。所以,要想將通識教育思想理念更好地應用到小學音樂教育中,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多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讓音樂課堂的氣氛變得更加愉悅,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進而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將學生活潑的個性進行有效的發(fā)揮,而且也能夠更好地利用他們善于模仿外界的個性特點,使其在小學的音樂課堂中更加愉悅地學習。首先,我們可以正確地引導學生,開發(fā)、強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力。例如,可以將舞蹈作為輔助手段,以更好地進行音樂教學。在教他們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教師要借助歌詞編制一些更加簡單的舞蹈動作,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進行更好的舞蹈練習,讓課堂的氣氛變得更加愉悅,這有利于以后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借助音樂的旋律感,可以更加凸顯音樂的實際內(nèi)容,使學生學會如何借助律動來表達音樂的情緒,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目標。
除此之外,在對律動動作進行編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發(fā)揮出他們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比如,可以讓他們來比較誰的動作更加柔美。結合歌詞的實際內(nèi)容,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獲取深思,在情感上達到共鳴,使教師可以通過使用音樂的魅力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的任務。
(二)將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應用到教學中,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社會已經(jīng)朝著信息化的方向進步,以往的教學方式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而更加科學先進的教學方式成了時代的主流。我們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借助音頻進一步地渲染整體效果,讓學生們更加愿意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久而久之,學生處于這種環(huán)境下,其可以更好地受到熏陶。
例如:在學習《童年的回憶》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們把平時的游戲活動開展情況錄制成一個小短片,使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童年的歡快;在學習《黃河大合唱》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不斷地觀看短片,在看抗日電影的過程中感受到前輩的英勇無畏,進而可以更好地激發(fā)起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師還可以利用吉他、架子鼓等具有現(xiàn)代化特色的演奏樂器,并借助課件展示以及現(xiàn)場彈奏等其他方式,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演奏技巧,喚醒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通識教育是一種高等的教學思想觀念,也是提升素質(zhì)教學水平的必要選擇。在這種新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小學的音樂教學也在朝著多角度化、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通過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們更喜愛音樂,這樣一來,他們也更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