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教學需要與時俱進,保證教學方式的科學有效,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鋼琴的伴奏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和綜合性,同和聲基礎理論的探究和使用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筆者通過分析當前高校鋼琴伴奏中存在的缺陷和發(fā)展現狀,進一步闡述了和聲基礎理論的作用,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希望可以提升鋼琴教學的質量。
一、和聲基礎在鋼琴伴奏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
在我國的音樂鋼琴教育伴奏課堂中,以往的教學模式依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教師一般都是借助語言為學生細致地講解某一個片段的音樂表現方式、和弦組成結構、鏈接模式等,然后再和鋼琴進行有效的關聯。該模式的缺陷如下:
第一,這種模式使得和聲理論知識和鋼琴伴奏的技巧把握相互孤立,如果情況嚴重,還會導致學生不重視和聲的相關知識,對教師的講解形成過度依賴,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主動探索的意識。
第二,容易出現紙上談兵的情況。教師希望借助詳細的語言講述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具體內容,但是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會過度依賴教材,只對考試的重點內容進行專項的記憶和朗誦。在實際操作中,若過度依賴教材,沒有辦法脫離出去,就很難實現主動探究的目標。
二、和聲基礎在鋼琴伴奏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不拘泥于傳統,開拓思維
鋼琴伴奏的難度一般都比較大,而且具有很強的不定性。而伴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凸顯歌唱的效果,演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見解,借助更加多樣的方式進行表達,不拘泥于以往的思想約束。鋼琴伴奏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假如只是根據教材的實際例子去學習,不利于挖掘出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如果想要達到舉一反三的水平,就需要熟練地使用和聲。和聲的應用具有不定性,而且多變靈活,通過和聲,可以對鋼琴伴奏進行有效的豐富,其中有和弦、和聲的有效組合。學生一定要對和聲有一定的見解,掌握和弦、和聲的個性化特色,注重鋼琴伴奏的實際成效。
(二)對細節(jié)進行細致化處理,看重實際應用
和聲基礎的理論結構比較復雜,內容也很煩瑣,需要根據實際的內容進行細致分析,最終實現有效的配合。教師可以從中選擇一小部分的和聲,再進行具體的分析。在挑選個人學習和教學使用的教材的時候,教師需要進行有目的性的選擇,并且對鋼琴教材和和聲材料進行有效的整理,使其獲得更加有效的融合,這樣有助于豐富教學活動內容。教師在實際的講授過程中也需要對細節(jié)進行有效的處理,對和聲的個性化特點進行正確的剖析,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更加有目的性地進行使用。
(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
和聲理論基礎知識以及應用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對鋼琴伴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有豐富的音樂技巧,并能更加熟練地分析和掌握鋼琴伴奏以及和聲,不斷地更新升級教學方式。
例如,學生在對伴奏的和弦進行專項編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進行鋼琴伴奏的同時提及一些技巧方面的知識,讓學生針對某一個方面的和聲知識點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再慢慢加入一些較為新穎的和聲方式,遵循循序漸進的準則。只有掌握豐富的演奏技巧之后,和聲的效果才會得到有效的體現。常見的音樂創(chuàng)造類型是“混搭”,越來越多的人將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進行混合搭配,更有甚者和中國傳統古典音樂進行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很多的和聲部分,也需要經過反復不斷地推敲,最終才能夠體現出音樂的魅力。
(四)借助發(fā)散性的思維,優(yōu)化鋼琴伴奏學習
第一,在進行鋼琴即興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依據實際的音樂形象、音樂思維變化、鋼琴樂曲的背景等,給學生傳遞有用的提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探析以及學習;第二,教師要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判斷學生的掌握程度,選擇適合他們的鋼琴曲目,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加靈活地認識、學習以及提高鋼琴伴奏的水平;第三,要鍛煉學生鋼琴即興表演的能力,教會他們更多的技巧,讓他們對所學的專業(yè)知識進行有效的融合,讓他們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和聲就是通過兩個以及兩個以上不同的音律,并加上一定的規(guī)則,一同組成的具有獨特音響效果的音響組合,其包括和聲以及和弦兩種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和聲的作用,使得音樂的形式更多種多樣,有利于更好地塑造音樂的形象、突出音樂的核心內容。鋼琴伴奏作為一種最基礎的音樂技能,應用范圍廣泛,而且綜合性比較強,涉及的音樂因素也有很多種,和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