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當代中國的初中生來說,求解初中數(shù)學題的能力尤為重要,數(shù)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在思考時不能只停留在單一方面,需要結合多類知識全方面運用,但是現(xiàn)如今的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死板,學生也只是模仿教師,很少有自己的思想。為了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需要加強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
一、當前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只注重理論,缺少實踐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中,大部分教師只注重數(shù)學名詞的解釋、理論的概念和公式的由來,卻忘記了在講授過程當中如何把公式概念實際運用到題目中去。例如,在講解“等腰三角形兩條腰長等長,兩條腰所對應的角度相等”時,學生只是記住了這樣的一條定理,但是對于“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哪兩條邊是三角形的腰長”并不是很熟悉,在日后的解題過程中也只是對概念有著模糊的記憶,并不能做到實際應用。
(二)解答題目超出學生能力范圍
在實際應用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時,要做與之對應難度的數(shù)學題,但有些教師在學生解答題目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就會專門找一些難度比較大的題型或是找一些新題型,甚至是涉及學生未學習過的知識點。這些在教師看來是好事,認為可以給學生施加壓力,增加學習興趣。但對于有些學生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還可能會打壓學生的積極心理,使其恐懼,對數(shù)學課避之不及。
二、加強解題能力的措施
(一)強化學生審題能力
在解題過程中要想提高數(shù)學題的正確率,首先要把題目審清楚,如果出現(xiàn)理解錯誤的情況,最后的答案必然出錯。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時,可以先慢慢引導學生把題意讀懂,弄清楚,然后找出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再分析給出的條件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之后,再教學生如何根據(jù)給出的條件推導未知的條件,并將已知條件、未知條件以及需要解答的問題三者聯(lián)系起來進行分析,然后找出解答題目的辦法。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中,教師通過鍛煉學生的審題能力,能夠提高學生自主思考意識,使其通過讀題、標注題目來提高解題效率。當然在最后的解題過程中,學生必不可少的就是扎實的數(shù)學基礎,基礎知識欠缺就不能充分運用數(shù)學能力將各部分的知識相互聯(lián)系,即使找出條件也會在最后的解題過程中無從下手。
(二)扎實基本知識
雖然數(shù)學題開拓性比較大,需要較強的思維發(fā)散能力,但是最基礎的解題規(guī)律還是不變的。但是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學生只是跟著教師思路走,并沒有真正地思考教師講授的辦法,教師怎么講,學生在題目中就怎么運用,思維太過死板老套,不能靈活地應用數(shù)學知識。當學生自己單獨解決問題時,只知道解題的方法卻不知道第一步從哪里做起,最后也只能是徒勞一場。所以,第一,教師在講授概念理論時,要幫助學生弄懂表面意思和內(nèi)涵,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思考。第二,教師可以構建一個系統(tǒng)全面的知識構架,方便學生記憶和聯(lián)系,并且更加結構化的知識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在構架中不僅要明確知識點之間相同的點,還要標清它們之間的差異。系統(tǒng)化的知識不僅使學生在解題時能靈活運用,在以后的復習中也能減少學生走彎路。在初中數(shù)學中有函數(shù)、代數(shù)的運算,而函數(shù)又有指數(shù)函數(shù)、冪函數(shù)。就這樣將它們進行分類,學生在解題中就能更全面地進行思考。
(三)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在學生的解題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解題主觀能動性是否積極,只有意識上的積極才能有更跳躍性的思維。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引導學生,就能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更加廣闊。所以,初中教學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教師的職責所在,可以在課堂上模擬相對應的教學情景,這樣學生就能夠及時應用,有助于提高其獨立思考的能力。需注意,這種情景的模擬需要有較強的指定性,要讓學生能夠明白課堂上的重點,這樣也能為學生打下基礎,有利于日后新題型的解決。此外,在選擇練習題時也要注意,要選擇對培養(yǎng)邏輯思維具有啟發(fā)作用的題型,不能只做傳統(tǒng)題型,但也不要一味地追求“難題”,太過注重“難題”只會帶偏學生的思路,在日后的解題過程中百害而無一利。
三、結語
綜上可知,初中數(shù)學教學需要以人性化為主,多注重學生的思維邏輯,講課的模式有待改進。此外,學生改進解題方法,教師也要積極配合,開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給學生一個更加正確的引導,只有鞏固了基礎知識的掌握,才能真正從根本上提高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