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劉佳
摘 要:歧義是英語中常見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雙關,即歧義在修辭上的運用。造成英語歧義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語音歧義、詞匯歧義和語法歧義。本文旨在對英語歧義中的語音歧義和詞匯歧義進行初步的歸納和分析,并且探究使用語音歧義和詞匯歧義在英語語言中產(chǎn)生的雙關修辭效果,展示英語語言文字豐富的內(nèi)涵及其強烈的感染力。
關鍵詞:英語歧義,語音歧義,詞匯歧義,雙關,修辭效果
1.引言
任何語言都存在著歧義現(xiàn)象,英語也不例外。Kess和Hoppe在其專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書中甚至提出“語言無處不歧義”的理論。許多中外學者都對其下過定義,歸納而言,歧義現(xiàn)象是一種同一語言形式(音、詞、句)可以表達不同意義的現(xiàn)象。歧義現(xiàn)象在語言中的客觀存在是不容忽視的。造成歧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語音歧義、詞匯歧義和結(jié)構(gòu)歧義。雙關即歧義在修辭上的運用。本文筆者將歸納和分析語音歧義和詞匯歧義現(xiàn)象,并且探討使用語音歧義和詞匯歧義在英語語言中產(chǎn)生的雙關修辭效果。
2.詞匯歧義
詞匯歧義是語言歧義的一種,它是指一個詞條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義解釋,如“bank”既可作“銀行”,也可作“河岸”講。通常詞匯歧義的不同詞義屬于同一詞類,但也有一些歧義詞不僅有多種意義,而且這些意義分屬于不同的詞類,比如“fire”既可作名詞“火”,也可作動詞“開火”講。造成詞匯歧義的主要原因是在離開語境情況下的一詞多義,另外還有一些詞匯歧義是由于同一個詞在英美國家用法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差異而造成的。
3.中西方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詞匯歧義
詞匯歧義有時會因中西方文化差異引起。例如,“the last straw”在中國文化中有救命稻草之說,而西方文化中的“the last straw”并非救命稻草,是再也無法忍受之人或物。在中國文化中,人們賦予“crane(鶴)”這個詞以“長壽(long life)”、“形容老年人氣色好”等特征,而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卻通常賦予“crane”以“蠢人(a foolish man)”、“壞女人(a bad woman)”等特征;在中國文化中,“dragon(龍)”的正面涵義是主要的,人們常常將它與“帝王、炎黃子孫、高貴、權力”等內(nèi)涵特征聯(lián)系起來,而在英語中“dragon”是傳說中替魔鬼守護財寶的兇悍怪物,有三個頭,嘴里會噴火,它是“怪物、惡魔”的象征;“owl(貓頭鷹)”在中國人眼中是倒霉 、厄運的預兆,人們常用“夜貓子進宅”來形容厄運就要來臨,但在西方國家,“owl”卻被視為智慧的象征,因此有成“as wise as an owl(非常聰明)”一說;“yellow(黃色)”在漢文化中一般代表萬世不變的土地之色,也是帝王之色,它常給人輝煌、肅穆、崇高之感,而“yellow”在西方國家傳統(tǒng)上象征膽怯,因此英語中便有這樣的習語:turn yellow(害怕,膽怯起來);“red(紅色)”在中國常象征喜慶、歡樂和吉祥,而在西方國“red”往往與“流血、暴力、危險、警告”或某些不好的事聯(lián)系起來。
4.由語音歧義和詞匯歧義引起的雙關修辭效果
英語雙關pun也叫Paronomasia,意即“play on words”或“wordplay”,相當于漢語中的文字游戲,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即歧義在修辭上的運用。歧義是語言表達的一種含糊現(xiàn)象,可以說是語言固有的弱點之一。格賴斯(Grice, 1975)在其“會話合作原則”的“方式原則”中提出了一條:避免歧義。而人們在實際交往中卻常常有意無意地違反該條準則,巧妙地化弊為利,利用歧義提高語言的表現(xiàn)力,從而取得說話者意欲表達的語用效果—雙關修辭效果。所謂雙關指的是利用語言中同音和多意關系(即歧義現(xiàn)象),使一個詞或一句話同時關涉到兩種事物。該修辭格巧妙利用一個或多個詞的諧音、詞的多義或歧義等,使同一句話可同時表達不同意義,以造成語言生動活潑、幽默詼諧、嘲弄譏諷或強調(diào)的修辭效果,使人讀來忍俊不禁。要理解英語的雙關語精妙之處,需要一定英語基本功和背景文化知識。英語中雙關語最常見的有同音異義雙關和一詞多義雙關,常用在文學作品、廣告、標題、字謎等中。
4.1 同音異義雙關(諧音雙關)
同音異義雙關指在一個語境中巧妙運用兩個或多個詞語的同音或諧音達到諷刺或具詼諧意味的效果。
例1:On Sundays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s they prey on you.
星期日他們?yōu)槟闫矶\,星期一他們對你掠奪。
該句巧借pray(祈禱)和prey(掠奪)諧音構(gòu)成雙關,用來諷刺西方國家一些人貌似虔誠信教,實則掠奪他人的丑惡靈魂。這句話講的是星期天的教堂里,紳士、太太、小姐們貌似虔誠地口里念念有詞,一個路過的“下等人”見此情景而發(fā)出的譏笑。這種諷刺既幽默又入木三分,比起長篇累牘的譴責聲討要有力得多。
4.2雙關語和字謎
英語中很多字謎游戲的設計也多含雙關,如果按照常規(guī)去理解和思考,往往會百思不得其解.猜這類字謎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思維角度,留意問題中的雙關語,充分利用求異思維,聯(lián)想詞與詞,字母與詞之間的關系,結(jié)合單詞的音、形、義以及字母的順序、位置等多方面去思考.謎語總是由人精心設計的,因此有些謎底往往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雙關語。仔細品味以下謎語以及謎底,感受文字的魅力。
例1:A: What is the worst kind of fish? 最壞的魚是什么魚?
B: Selfish. 自私。
selfish(自私)單詞碰巧里面含有一個fish。作者巧妙地運用這一語言現(xiàn)象,答非所問,歪打正著,卻意味深遠,發(fā)人深思,風趣雋永。
5.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表明,歧義是語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語言使用者可以利用歧義現(xiàn)象取得雙關修辭效果,從而豐富語言內(nèi)涵,使語言表達更加形象生動、幽默風趣,更富感染力。
參考文獻:
[1]秦洪林、賈德霖.英語歧義研究[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
[2]沈家煊.英語中的歧義類型[J],現(xiàn)代外語,1985(1)
[3]邱述德.英語歧義[M],商務印書館,1988
[4]宋協(xié)立.英語中的歧義現(xiàn)象[J],現(xiàn)代外語,1985(1):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