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曉勇
摘要:本文從加強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原因、措施以及意義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究。希望能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原因;措施;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9-0066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薄耙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辈⑶?,《大綱》在“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中對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可見,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筆者就對加強語文朗讀教學展開研究。
一、加強語文朗讀教學的原因
“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讀,能幫助理解語義,能幫助再現(xiàn)情境,能幫助領(lǐng)悟內(nèi)涵,能充實認知結(jié)構(gòu),能提高語言水平,能發(fā)展思維水平。但從教學第一線的實際情況看,首先,朗讀教學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朗讀在一堂課中所占的比重還相當輕,平均不足7分鐘。其次,朗讀教學質(zhì)量低下,只是低層次的讀響亮,讀正確流利,缺乏對學生感情朗讀的具體指導。第三,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測試中對朗讀的檢測很少甚至沒有,同時,對學生朗讀的檢測、評價缺乏科學性,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第四,由于受教師朗讀水平的影響,教學中,教師范讀極少,朗讀指導存在許多不當之處。
朗讀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和當代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對于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語文課的朗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七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相對比較弱一些,可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卻要強得多,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寫作技巧等的學習還未產(chǎn)生很大的興趣,卻很熱衷于朗讀,對教師的語調(diào)、表情模仿得快、準。因此,七年級的語文教學,朗讀是必可少的。教材中的教讀課、自讀課都應不同程度地過好朗讀關(guān)。學生可以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領(lǐng)會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鍛煉用語音描繪事物、表情達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聽、說和寫作水平,加大語文為生活服務的力度。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朗讀,檢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傾向、認識水平和運用程度。
二、加強朗讀教學的措施
1. 做好朗讀示范
備課先備“讀”,教師讀得好,指導才得法。讀出“味”來,“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我們要改變朗讀處于被動地位的現(xiàn)象,掃清老式的滿堂灌的教法,充分認識朗讀的效能,真正把朗讀放到課堂教學應處的位置上來。有的教師把朗讀當作課堂教學的一種簡單過渡,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忙著板書或自己思考著下一個教學步驟,對于學生的朗讀情況自然就心中無數(shù)了,更談不上對剛才的朗讀情況指出是與非,這只是一種放羊式的無所收獲的朗讀。教師要把朗讀當作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學生朗讀時,教師應專心地聽,朗讀之后,要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總結(jié)。
2. 正確指導學生朗讀
教師對朗讀的知識要胸有成竹,對不同的課文,朗讀時的輕讀、重音、停頓、快慢、語調(diào)等都應了如指掌,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技巧。
朗讀的語調(diào)要自然,聲量要合宜,少用大聲齊讀,以免影響隔壁班的同學上課。
朗讀時一句一句地讀,要擴張視音距,而非一字一字地讀。要讀出標點符號來:驚嘆號的讀法與問號有別,句號讀法與逗號不同。
要指導學生各類型句子的讀法,如陳述句聲調(diào)要平,疑問句聲調(diào)由低而高,祈求句聲調(diào)要緩,命令句收音快速,感嘆句慢而沉重。
聲情與文情相配合,注意文章有不同的旨趣。如雄壯的、悲哀的、激昂的、凄涼的等不同的文情,應以不同情感的語調(diào)朗讀。
朗讀詩句特別要注意節(jié)奏,如“故人—具—雞黍”“岐王—宅里—尋常—見”,這是按音節(jié)劃分節(jié)奏的方法朗讀,還可按意義單位劃分節(jié)奏,讀作“故人—具雞黍,岐王宅里—尋常見”。因此,朗讀節(jié)奏可按音節(jié)或意義單位來劃分。讀一句話還要讀出重音,把一個詞或一個短語里的某個音節(jié)或句中的某個音節(jié)讀得重些,強些。讀出重音有時能起分詞義的作用,一個詞或一個短語只有一個重音,一個句子有時就不只是一個重音了,如“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這里的“誰”“最可愛”都應該讀重音。朗讀課文,能讀出停頓、重音、語調(diào),就顯得有節(jié)奏感。
3. 把握朗讀訓練的程序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一般訓練到實用訓練,循序漸進,避免高屋建瓴一氣灌到底。朗讀訓練有它的適度,即階段性,對于學生來說,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朗讀,較高要求——順暢朗讀,最高要求——傳神朗讀。具體的訓練過程可分為:用普通話朗讀→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停頓適當→語氣連貫→語調(diào)自然,表情達意→速度適中,完美和諧→領(lǐng)會主旨。如此一步一個腳印的訓練、指導,讓學生易于接收。也體現(xiàn)了朗讀訓練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完整性。
4. 豐富朗讀的訓練方式
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還是以齊讀作為朗讀的重頭戲來抓,齊讀在初中占壓倒優(yōu)勢。當然,認真使用齊讀,恰當安排,精心指導,可使訓練面廣,加強朗讀氣勢,對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觀念有益。但濫于齊讀,也明顯體現(xiàn)出它的不足,會讀的不會讀的,認真讀的不認真讀的,都混雜在一起,濫竽充數(shù),學生有時顧了整齊顧不及準確,顧了響亮顧不及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讀一字停一頓、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讀,遠離了朗讀的要求。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表演朗讀等。
三、加強朗讀教學的意義
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讀、范讀、朗讀技能的傳授等,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感悟能力。朗讀教學的有效開展,還可以大大促進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見識。
另外,朗讀教學的有效開展,也會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水平的提高。加強了朗讀訓練,學生語言的積累多了,“日積月累,熟能生悟,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經(jīng)驗……”這就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總之,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zhuǎn)的韻律,呈現(xiàn)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就能為語文的教、學及應用奠定牢固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