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封寶
摘要:作為學習知識,增長身體時期的中學生,也正是思想道德品質塑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刻,尤其是處在青春發(fā)育的中學生,處于少年向成人的成長期間。他們思想純潔,熱愛學習,積極上進,有很強的可塑性。但是中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差,新時代的中學生在接觸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時會受到影響。當他們面對復雜的社會以及網絡時,能否正確認識、理性分析問題,這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問題。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健康;德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9-0038
眾所周知,中學德育即為中學思想品德教育,學校教育就是為了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未來的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長大后的中學生,所以中學生德育教育直接聯系著到整個社會的未來。
目前國家的社會道德改造已經有了明顯的成功,目前公民的道德水平問題并不能為社會的各種道德問題買單,而是由于社會在轉型期間各種制度建設的不完整性。但是,我們不能簡單的通過這些事情去武斷的判定現階段中國社會道德水平的高低,而應該辨證、理性的看待。
一、現階段中學生道德現狀危機
1. 中學生的違法犯罪問題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違法犯罪,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青少年搶劫案件接二連三的發(fā)生。例如,學生考試沒通過不敢向家人匯報成績,竟然向家人揮刀砍傷家長,學生為在網吧上網,進行偷竊搶劫等等。
2. 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根據調查,竟有20%到30%的學生不愿學習。他們在課堂上無精打采或睡覺,放假就整日泡在網吧,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也完全不做。甚至有長期逃課曠課現象。
3. 思想被腐蝕
改革開放以來,大家都受到了各種西方的思想潮流、商品經濟等負面思想的影響,導致中學生各種言行舉止都較為“獨特”,甚至部分中學生的生存觀念都悄悄的發(fā)生了轉變,思想空虛,品德下降。
4.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流失
現如今的中學生大多都只知道享受,不懂得居安思危,忘卻了尊老愛幼,只記住了愛己,拋棄了國家。缺乏民族自尊心,仁愛之心者比比皆是。
如上現狀的產生有各方面的原因,如不良的社會風氣,獨生子女的溺愛,父母忙碌所缺乏的家庭教育,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等。另外,學校不能填鴨式教育來針對思想品德教育。在學生出現這種問題時教師應該負起為師者的責任,中學期間教師的教育往往能改變一個學生未來的思想品德觀,而不是像部分教師一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二、具體的實施德育教育
1. 根據學校進行整體的德育教育工作
(1)說到改進德育教育工作就肯定離不開學校整體。一步步的改正教學的思想,從根本上深化教育改革。讓教育的觀念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提高到針對國民素質的改革教育上來。改革德育教育工作不能說得好做不到,到后面雷聲大雨點小,要說到做到,改革即實行。教學的思想要正確樹立,將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作為首要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堅持教育改革,改善教育方式,完善教學環(huán)境。
(2)應從每個教師開始以身作則,提高每位教師的自我思想素質和政治思想水平?,F階段,大部分教師都把教學的重心放在教學質量上,對學生的思想問題大多都選擇了視而不見的自欺欺人,應提倡思想教育為先。學??梢圆欢ㄆ诘慕M織學生一起學習馬列主義等重要思想內容,做到讓學生緊跟時代步伐。同時學校教師要時常針對學生出現的思想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共同探索最符合自己學生的思想道德課。
(3)德育教育除了上專門的思想政治課外,還可以在各個課程中穿插進行。根據各個學科的特點,可以結合當前的形式進行政治教學,爭取理論和社會的現實教學進行相互結合,提高學生的各方面水平,不單單只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根據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啟發(fā)他們的學習目的,盡可能的因材施教。
2. 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
學校應該改善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學環(huán)境。動員各方面的社會力量針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創(chuàng)造利于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一起努力的教學環(huán)境。具體地說,主要是三個方面:(1)以完善學校的主要環(huán)境,(2)凈化社會的大環(huán)境,包括現在學生非常容易接觸到的網絡環(huán)境,(3)家庭的家長教育小環(huán)境。然后是建設德育工作網絡,建立社會、家庭、學校一體的工作網絡,讓家庭、學校、社會各司其職,各自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這些都是從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讓德育教育從單純的學校教育到全社會的共同教育的轉變。教育是個很系統(tǒng)的工程,而德育教育又是這個工程的核心工作,一個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往往會決定這個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視,認真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方法,使學校德育工作持續(xù)、健康、協調發(fā)展。
3. 德育教育的新思路
中學的德育教育得先從政治方向上正確發(fā)展,然后樹立符合當前社會的德育觀念,要求德育教育必須有針對性和時效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段進行分層教育,避免死板的根據書本上的知識填鴨式的交給學生,要時刻根據現階段的社會風氣與時俱進的教導學生,在不同學生區(qū)別教育的同時也要融入創(chuàng)新的意識,這樣才能不斷的突破。在教育方式上以引導為主,抓住主要內容進行引導。
中學生德育教育是一個很嚴肅的工程,是對今后我國社會環(huán)境的重要改造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各個方面的配合,這個涉及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各個方面。學校必須嚴格根據素質教育的各項要求,首抓思想政治工作,以“三個面向”的要求為核心,合理處理德育和智育、體育、美育的關系為總目標,以創(chuàng)建一流教育為指導原則,將德育研究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工作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學校環(huán)境改善和教師隊伍的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各項作用充分完美的發(fā)揮,學生在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全面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引導,讓他們成為高素質的,有能力的,能為國家做貢獻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