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瓊花
【摘要】學困生在各個學校是客觀存在的,他們給班級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壓力,他們產(chǎn)生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其原因是極其復雜和多方面的。文章主要從普通高中生物學科的角度出發(fā),淺談生物學困生的成因和教學對策。
【關鍵詞】生物學困生;成因;教學策略
新課程強調(diào)師生間的互動、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重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注重實踐與探索等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也不盡如人意,逐漸成為學困生。是什么原因?qū)е律飳W困生的產(chǎn)生呢?
一、高中生物學困生的成因
(一)非智力因素
高中學生剛剛經(jīng)過緊張的中考,升入高中后有“放松一下”的心理,而高一開設的課程是高中三年中科目最多的,科目驟然增多,各學科難度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學習的內(nèi)容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有所增加,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生物學科在初三階段沒有開課直接進入高中,知識容量大,涉及面廣,有很多知識很抽象等,要求學生從現(xiàn)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比如遺傳變異部分的知識,學生知識銜接不上,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些畏懼情緒;另外,學習效率、學習的自主性和條理性、思維習慣和記憶習慣等不良學習習慣,這些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學習生物的興趣,學習意志薄弱
教學實踐表明,興趣是搞好學習的前提,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自主地進行學習。興趣是相當活躍的成分和因素。尤其在生物學科中,生物現(xiàn)象的觀察、生物概念的抽象、生物規(guī)律的描述、實驗操作等諸如此類的智力活動都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興趣。然而,學困生感到學習生物太難,心理負擔過重,抵觸情緒萌生,一旦聽不懂或看不懂,就覺得無味,進而喪失興趣。越不想學習,就越不會學習,就導致成績越來越差,繼而在思想上產(chǎn)生一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有些學生自控能力弱,平時貪玩,經(jīng)不起誘惑,不能自覺把學習堅持下去,最終成為學習生物的失敗者。
(三)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學習方法不當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學習無計劃,不會科學利用時間。整天忙于被動地應付作業(yè)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
2.只滿足于課堂的理解。上課時聽明白了,課后沒有仔細地領會理解,不求甚解,死記硬背,這是最低級的學習形式。
3.抓不住重點和難點。找不到學習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分散和浪費了精力。
二、轉(zhuǎn)化學困生的教學對策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案例1 《基因指導蛋白質(zhì)的合成》導入
播放美國影片《蜘蛛俠1》片段,引導學生思考:“影片主人公被蜘蛛咬了一口后,獲得了蜘蛛的什么物質(zhì)?之后,他擁有蜘蛛特有的超能力——從手指噴出粘力極強的蜘蛛絲,能飛檐走壁等。請結合必修一的知識,說說蜘蛛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p>
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關鍵詞:DNA(基因)、蛋白質(zhì)。提問:獲得的是蜘蛛的DNA,怎么能產(chǎn)生蛋白質(zhì)了呢?通過影片視頻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并引出課題“基因指導蛋白質(zhì)的合成”。
(二)自制教具,通過體驗活動化解難點,幫助學困生掌握
案例2 《基因指導蛋白質(zhì)的合成》學習翻譯過程
設問翻譯是如何進行的呢?讓學生閱讀教材P66圖4-6,了解翻譯的大致過程。
學生演示活動:模擬翻譯過程。
教師提供材料:紙制的核糖體、mRNA、氨基酸若干、磁貼(代表肽鍵)等,請學生代表tRNA把相應的氨基酸運輸?shù)较鄳奈恢谩?/p>
假設:你們是tRNA,請根據(jù)自己的反密碼子,把黑板上的相應氨基酸搬到核糖體上。
活動前請學生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①tRNA如何識別mRNA上的堿基序列?
②兩個氨基酸間通過什么方式結合?
③翻譯過程中,是mRNA還是核糖體發(fā)生移動?
④翻譯什么時候會停止下來?
⑤翻譯形成的產(chǎn)物叫什么?
通過活動把抽象的過程形象化,加深對翻譯過程的理解,學困生如果課堂不甚理解還可課后利用教具重復活動。在積極參與中體驗并獲取知識,不僅可使記憶更深刻,同時也可鍛煉思維能力,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讓學困生充分參與教學
讓學困生親自參與教學,挖掘每堂課的問題。例如在《動物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這節(jié)課后,有一位學生立刻過來問這樣的問題:“在學習免疫調(diào)節(jié)說抗體有特異性,說血清抗體有特異性,那么為什么還要制備單克隆抗體?”學生不理解血清抗體與單克隆抗體這方面的區(qū)別,因為課本原文沒有文字解釋。我為這位學生所提問題感到高興,畢竟是自己提出來的,說明學生會獨立思考。于是解釋:“一般抗原都有好幾個抗原決定簇,因此同一抗原會產(chǎn)生多種效應B淋巴細胞,進而產(chǎn)生多種相應的抗體。使用這樣的抗體就會出現(xiàn)同時與相似的抗原結合的現(xiàn)象,特異就不強,靈敏度差?!焙髞碓谙乱还?jié)課,我就這一問題對學生做了補充說明,還特別表揚了這位學生。及時抓住學困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使學困生獲得自信,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取得一定程度的進步。
(四)加強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堅持用科學的學習方法:“三先三后”的學習方法,即先預習后復習,掌握聽課主動權;先復習后做作業(yè),把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先獨立思考,后請教別人,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記憶法:循環(huán)記憶、思維導圖記憶、錯題整理記憶等。讓學生自己實驗與總結;并通過召開學習方法討論會,使學生互相交流,讓學困生從同學處得到學習方法指導,培養(yǎng)善于靈活應用各種方法的能力。
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有四個方面:家庭、社會、學校、個人。社會對學困生的負面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學校也是非常無奈的。學困生轉(zhuǎn)化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工作。學困現(xiàn)象是一個不可避免與學習過程并存的問題,是一個值得認真探索和研究的緊迫課題。
【參考文獻】
[1]宋宏雄,李紅亞,王春玲.高中階段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現(xiàn)象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75-79.
[2]張蕓.《基因指導蛋白質(zhì)的合成》教學設計及反思[J].中學教學參考,2016(2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