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
摘要:《論語》中關于教育教學的論點非常多,在教育觀念多元化的今天,它們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細讀《論語》一書,不難發(fā)現(xiàn),孔子作為萬世師表,最大的特征就是熱愛學生,這方面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再讀《論語》,感悟頗深,尤其是孔夫子關于教育教學方面的思想,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受學生喜歡的優(yōu)秀教師呢?
關鍵詞:論語;教學思想;喜愛;老師
工作之余,重拾我國古代哲學經(jīng)典——《論語》,細細品讀,再一次感受了這座思想寶庫的巨大魅力?!墩撜Z》中關于教育教學的論點非常多,在教育觀念多元化的今天,它們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其實“教”與“學”一樣,教而不思則罔,只有不斷反思才不會迷失方向。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再次讀它,感悟頗深,尤其是孔夫子關于教育教學方面的思想,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受學生喜歡的優(yōu)秀教師呢?
細讀《論語》一書,不難發(fā)現(xiàn),孔子作為萬世師表,最大的特征就是熱愛學生,這方面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子曰:“仁者愛人?!笨鬃訍蹖W生,把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說,“愛之,能勿勞乎?忠之,能勿誨乎?”又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是如此熱愛學生,善待學生,期望學生,悉心地培養(yǎng)教育學生,并希望學生超過老師,“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人們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一名教師,從事的是立人、達人的精神事業(yè),無理由不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期望學生。曾有幸聆聽過全國教育名師李鎮(zhèn)西老師的講座,記得他詮釋過的一個重要教育理念——用愛心譜寫教育詩篇,同樣是告訴我們教師首先要熱愛學生。當好一個老師,并不是簡單的“授業(yè)”、“解惑”,給學生傳遞純粹科學文化知識,幫助學生走出知識的迷霧,這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簡單的。教育本質上最重要的應該是“傳道”,也就是傳遞愛,用“愛”去塑造學生品格,以“愛”去影響學生心靈,讓愛照進學生心靈,關心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只有熱愛學生,才會“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要“學而不厭”,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深化、擴展自己的認識,做到深專廣博,才能履行“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義務,才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真正駕馭課堂教學,使學生佩服。陶行知先生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誨人不倦,要講究教法,懂得循循善誘,這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心理品質。“夫子循循善誘人”,孔子認為教師要講究教學方法,善于啟發(fā)學生的心智,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欲罷不能”之勢。
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作風行為正派,就是不發(fā)命令,學生也會執(zhí)行;教師作風行為不正派,就是發(fā)命令,學生也不聽從。他還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端正別人呢?孔子的這些話,充分說明教師的以身作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們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身教重于言教,使學生口服心服。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才能扣動學生的心弦,增強教育效果。
只有熱愛學生,才會“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世上更沒有完全一樣的學生。面對基礎不一、參差不齊、性格各異的學生,我們更需要用智慧與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做到因材施教,差異對待,而不是用同一個標尺去衡量所有學生,這樣才能在差異性與多樣性中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鬃雍茏⒁饬私庾约旱膶W生,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冉求辦事畏怯,所以要鼓勵他;仲由膽大過人,自以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鬃俞槍W生不同的個性特點給予切合實際的指導、教育,為后人樹立了因材施教的典范。今天我面對班上六十多個各有特色的孩子,我想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他們,找到最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爭取讓每個孩子都發(fā)展出自己的特色。
面對多樣性的學生,不僅因材施教,還應“有教無類”。孔子認為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不分等級、貧富貴賤、善惡、智愚,應一視同仁,均應給予教育,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權利。在孔子的弟子中,有極貧窮的顏回;有出身不好的仲弓,他都盡心教誨,成為后世的楷模。有教無類是教育事業(yè)的崇高境界,在物欲橫流、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更應堅持這樣的教育思想,并在教育實踐中貫徹執(zhí)行這一教育原則。真正做到不偏愛“優(yōu)生”,歧視“差生”。差生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呵護。如果說師愛施于優(yōu)秀生,是錦上添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么師愛惠及后進生,將會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奮進。
重讀《論語》確實讓作為教師的我受益匪淺,我們總是在品味解讀孔老夫子的教育思想,其實他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蘊含著他對學生對教育的一種熱愛,我想如果我也能奉上自己的一顆愛心給學生,讓自身的“愛”照進學生的心靈,那么我也一定能夠受到學生的真心喜愛,成為一名合格甚至優(yōu)秀的教師。
參考文獻:
[1]《論語》宋元人注本臺北:文致出版社1980版.
[2]《論語譯注》楊伯峻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