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杰
〔十堰市太和醫(yī)院(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湖北 十堰 442000〕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以慢性對稱性多關節(jié)受累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40~60歲的女性是該病的高發(fā)群體。該病患者可出現(xiàn)關節(jié)晨僵、腫脹、疼痛、畸形等癥狀,病情嚴重者還可累及心臟、腎臟、呼吸系統(tǒng)或神經系統(tǒng)[2]。在對該病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對其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其療效,改善其生活質量。為了探討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筆者對96例此病患者進行了平行對照試驗。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1月至10月十堰市太和醫(yī)院收治的96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關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診斷標準,其年齡均>18歲,且均存在關節(jié)晨僵、腫脹、疼痛、畸形等癥狀。其中,排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及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女31例(占64.58%),男17例(占35.42%);其年齡為34~72歲,平均年齡為(51.34±3.82)歲;其中,受累關節(jié)功能分級為Ⅰ級的患者有26例(占54.17%),為Ⅱ級的患者有20例(占41.67%),為Ⅲ級的患者有2例(占4.17%)。在觀察組患者中,有女33例(占68.75%),男15例(占31.25%);其年齡為35~75歲,平均年齡為(52.37±3.90)歲;其中,受累關節(jié)功能分級為Ⅰ級的患者有25例(占52.08%),為Ⅱ級的患者有22例(占45.83%),為Ⅲ級的患者有1例(占2.08%)。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保守治療,包括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雙氯芬酸、塞來昔布等)、抗風濕藥物(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和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在此期間,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方法是:1)用藥指導。在為患者發(fā)放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口服藥時,要向其詳細介紹此類藥物的性狀、服用方法、療效、用法用量、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及用藥禁忌等,告知其要嚴格遵醫(yī)囑用藥,不可擅自停藥或改變藥物的用法用量。另外,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物通常會對患者的胃腸道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指導患者盡量在飯后服藥。告知患者在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時不要過于緊張,要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2)疼痛護理。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關節(jié)疼痛癥狀,從而可影響其生活質量。護理人員要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以提高其身心的舒適度。囑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其關節(jié)受涼。每天按摩患者疼痛關節(jié)附近的肌肉,以改善其患處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其疼痛感。在患者疼痛癥狀持續(xù)加重時,應遵醫(yī)囑為其應用止痛藥。3)心理護理。首先,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病機制、危害、癥狀、治療方法及預后等,以提高其對該病的認知度。其次,鼓勵患者說出內心的想法和感受,使其不良情緒得以宣泄。護理人員要善于傾聽患者的講述,并給予其安慰、鼓勵等情感支持,從而幫助其減輕心理壓力,改善其不良情緒。最后,要讓患者家屬多關心和體貼患者,使患者在家人的幫助下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4)睡眠護理。護理人員要尊重患者的睡眠習慣,重視外部環(huán)境對其睡眠質量的影響,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對于難以入睡的患者,可讓其在睡前聽一段輕松、舒緩的音樂,亦可指導其家屬按摩其然谷穴、內關穴、神門穴、涌泉穴等穴位,以幫助其入睡。5)康復鍛煉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制定康復鍛煉計劃。指導患者在進行康復鍛煉前對其受累的關節(jié)進行10 min左右的熱敷,以促進其關節(jié)的血液循環(huán)。告知患者在進行康復鍛煉時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對其進行入院宣教、用藥指導、飲食干預及生活護理等。
在患者入院時和出院時,分別采用SF-36健康調查簡表評估其生活質量。此量表包括軀體功能、精神影響、社會活動、心理健康、體能影響、精力、身體疼痛和一般健康共8個維度,每個維度的分值均為0~100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佳。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軀體功能、精神影響、社會活動、心理健康、體能影響、精力、身體疼痛和一般健康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入院時兩組患者SF-36評分的比較()
表1 入院時兩組患者SF-36評分的比較()
維度 對照組(n=48) 觀察組(n=48)t值 P值軀體功能 51.33±6.72 52.01±6.68 1.872 >0.05精神影響 44.27±3.72 44.08±3.88 1.014 >0.05社會活動 47.61±5.51 46.92±5.47 1.734 >0.05心理健康 42.15±5.31 43.07±5.08 1.101 >0.05體能影響 61.47±7.28 60.88±7.75 1.223 >0.05精力 37.07±4.28 37.82±4.88 0.988 >0.05身體疼痛 40.63±5.34 41.36±4.91 1.217 >0.05一般健康 53.37±6.48 55.01±7.02 1.468 >0.05
出院時,觀察組患者的體能、精神影響、社會活動、心理健康、體能影響、精力、身體疼痛和一般健康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出院時兩組患者SF-36評分的比較()
表2 出院時兩組患者SF-36評分的比較()
維度 對照組(n=48)觀察組(n=48)t值 P值體能 65.37 ±6.72 70.81±8.25 7.141 <0.01精神影響 58.52±5.46 64.16±4.88 8.014 <0.01社會活動 57.78±6.12 64.82±5.98 7.734 <0.01心理健康 62.27±4.91 67.18±5.14 5.437 <0.01體能影響 67.35±6.48 72.28±6.75 5.223 <0.01精力 50.87±4.28 54.42±5.08 4.988 <0.05身體疼痛 54.72±5.62 61.08±5.91 7.116 <0.01一般健康 63.28±6.14 67.32±7.02 4.468 <0.05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風濕免疫科的常見病。目前,臨床上尚未闡明該病的發(fā)病原因。有學者認為,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可能與遺傳因素、感染因素和性激素分泌失調因素等有關。該病患者的病理改變主要是關節(jié)內的滑膜襯里細胞發(fā)生增生、關節(jié)內出現(xiàn)大量的炎性細胞及關節(jié)內的軟骨被破壞等。近年來,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推廣和應用,醫(yī)護人員越來越注重心理因素對患者療效的影響[4]。郭粉蓮等[5]研究指出,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其療效密切相關,生活質量高的患者其療效也相對較好。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提高其生活質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治療的效果。綜合護理是一種科學、高效的護理模式。本研究中,筆者及其團隊對48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其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這與周芳等[6-7]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顯著提高其生活質量。此方法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