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對現存國際法理念的繼承和發(fā)展,指引著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本文從多方面論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國際法治的相互聯系,以此來表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度契合國際法的發(fā)展趨勢。同時,國際法治的變革也在促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fā)展與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國際法共同發(fā)展,互相注入新時代的精神,其最終目標就是為推動人類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 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際法 理念
作者簡介:張栩凡,遼寧大學,法學碩士,研究方向:國際法學。
中圖分類號:D9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250
全球社會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形勢越來越呈現出全球化、多極化和多元化的特點。其具體表現為各種全球性問題的深入發(fā)展,如經濟危機、國際安全問題、氣候環(huán)境變化等現象的頻頻出現,加上世界部分地區(qū)仍不斷發(fā)生著武裝沖突,這些情況都對既有的國際秩序造成沖擊。正因如此,我國為應對這些棘手的全球性難題,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來更好地解決整個世界已經存在于同一共同體中的發(fā)展問題。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概述
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是指人類社會共享一個地球,命運互相依存,只有共同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才能使自身得到良好的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于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其旨在捍衛(wèi)本國利益的同時,需要考慮其他國家的合理想法,在尋求本國發(fā)展的過程中促進世界其他國家的共同發(fā)展。2018年3月11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采納,成為國家根本大法的基本理念之一,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價值觀基礎主要分為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和全球治理觀四大部分。不難看出,這些觀念與國際法治密切相關,已經成為國際法上一個全新的理念。不僅于此,我國現今大力推進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不過,我們仍要清楚地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立,在目前看來,只是一種國際趨勢,其將處在漫長的構建過程中。與此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不會是有序進展的,會充滿波折與困難。正如人類都普遍追求和平,但仍然頻頻發(fā)生危害和平的事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也是一樣,雖是大勢所趨,卻將充滿挑戰(zhàn)。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的國際法內涵
習近平主席所表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項原則和宗旨主要是:對話協商建設持久和平;共建共享建設普遍安全;合作共贏達到共同繁榮;交流互鑒實現開放包容;綠色低碳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些原則和宗旨與《聯合國憲章》高度契合,是對《聯合國憲章》基本理念的發(fā)展,這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際法內涵的深刻體現。
(一)和平理念
和平理念是整個國際法的基本理念,也是整個國際社會普遍追求的一種基本形態(tài)。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已經被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接受,其中和平這一基本理念正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基本的態(tài)度,也是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基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繼承和發(fā)展,因此和平理念貫穿始終。要保證國際社會的和平,就要切實領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精髓,保持對話協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主權平等,真諦在于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主權和尊嚴必須得到尊重,內政不容干涉。
(二)安全觀念
人類社會長久以來追求的就是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人們可以賴以生存。因此,安全觀念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在國際法的體系中,安全觀念是基本的脈絡。國際海洋法、航空法、外層空間法、國際人道法等等之中,無一不體現著安全觀念。與此同時,聯合國安理會也在維護國際社會的安全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聯合國憲章》首條中規(guī)定:“聯合國之宗旨為: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并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于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p>
由此可見,安全觀念作為國際法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深刻體現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1. 合作共贏原則
在當今這個時代,零和博弈的冷戰(zhàn)思維還沒有完全褪去。但是,我們必須深刻意識到,全球的合作與共同發(fā)展,才是大勢所趨。通過合作實現共贏,進而達到國際社會共同繁榮的目的,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基本表現。并且,合作共贏原則也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在之前提到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平等互利原則正在其中。而如今提到的合作共贏原則,是對平等互利原則的發(fā)展,且更加突出多方的利益最大化,這很鮮明的體現著國際新時代的特征。
2. 開放包容思想
人類共享一個地球,同住地球村,交流借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既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要開放包容、心胸博大。人類的文明和思想是博大精深、種類繁多的,這些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國際法在長久以來被視為是西方國家的法律,其余國家被排除在外。之后在聯合國的不斷壯大發(fā)展之下,使這些國家日益得到尊重,更多地保護了它們應該享有的利益。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國際法的制定與實踐的行列之中,這是令人欣喜的現象。
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也越來越多的參與國際法規(guī)則的制定,主導國際規(guī)則的變革、修改與完善,這正是開放包容思想的表現。
3. 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早在多年前就被提到,這一基本理念主要被應用于環(huán)境保護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边@是對尊崇自然、綠色發(fā)展的生態(tài)思想的經典總結。環(huán)境保護、氣候治理涉及到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問題,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大會上有針對性的構建了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體系,同時積極促使《巴黎協定》的達成,這些無疑體現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三、 國際法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作用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離不開國際法的發(fā)展與完善,只有國際法體系趨于完備,才能在法律層面上保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序建構。在現今國際法領域,很多方面都體現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一)《聯合國憲章》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聯合國憲章》確立的基本原則,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已經得到全世界各國的普遍接受和遵守。因此,《聯合國憲章》對保障國際社會的有序運轉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起到促進和推動的作用。
至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為國際法基本原則注入的新精神,體現著中國自身對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是憑空提出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既傳承了我國的民族精神,又發(fā)揚了全世界人民愛好和平的思想??梢哉f,我國所奉行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聯合國憲章》精神高度契合,是其根本宗旨的拓展與延伸,已經被接受為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如今,我國依然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干涉別國內政、尊重各國自主權、面對國際爭端總是通過開展對話協商的方式,而不是以武力威脅來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國際爭端和糾紛方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提供了相應的國際法依據。
因此,在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其進行繼承與發(fā)展,這是中國再次有機會為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內涵作出新的解釋,并以此來豐富國際法的中國理論。
(二)國際網絡空間法治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深入進展,人類越來越依賴網絡。一方面,國家需要用網絡來建設自身的各種系統(tǒng)和進行保密工作,如果遭到網絡黑客攻擊,產生的后果不堪設想;另一方面,老百姓日常通過網絡進行消費、結算等方式也會使個人信息遭到泄露,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也會發(fā)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網絡發(fā)展形勢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提出了“網絡主權”這一概念,并倡導各國在互相尊重信任的情況下深化彼此的合作,協力建構安全有序的網絡空間,從而能夠實現“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而如何有效地保障“網絡主權”不受侵犯,使網絡空間戰(zhàn)不要愈演愈烈,正是國際法需要加以解決的問題。對此,國際網絡空間法研究者們紛紛提出建議,希望國際社會齊力進行有效合作,以期建立一個共同的、普遍遵守的國際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從目前國際網絡法的發(fā)展趨勢來看,聯合國、各國政府都比較接受“網絡主權”的概念。所以,網絡空間的勤勉注意義務、禁止使用武力原則、還有個人數據和信息的保護都會是國際網絡空間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絡主權”是現今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是國家主權在網絡時代的新精神體現。隨著網絡在國際社會的滲透,無形的虛擬世界已經是世界各國重要爭奪的治理空間。在此過程中,國際法治的不斷深入會使人類現實社會聯系更加緊密,加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三)“一帶一路”經貿規(guī)則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發(fā)展之時,我國開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的目標。在“一帶一路”倡議國際經貿規(guī)則的建設中,不僅有各國政府的政策在調控,國際法律規(guī)則的運用也在逐步顯現效果。這與我們長期以來加大談判力度,積極簽訂雙邊或多邊的貿易投資協定,對已經生效的和正在使用的國際條約充分利用的努力有很大關系?!耙粠б宦贰背h主要服務于經濟發(fā)展,沿線國家數量繁多,語言不同,各國的法律更是充滿著沖突和差異。這個時候,國際法的意義不言而喻,國際法在解決沿線國家法律沖突和商事爭端的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也是國際法在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價值所在。
今后,我國會繼續(xù)大力推進和沿線國家的國際法交涉,努力提高我國在國際經貿規(guī)則制定上的話語權。
四、結語
當今世界,人類命運互相依存,只有共同發(fā)展才能保證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與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與國際法的發(fā)展理應也必須高度契合,只有二者的不斷交融與碰撞,才有益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有利于豐富我國的國際法治思想。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高我國在國際法規(guī)則制定方面的話語權,實現“中國夢”,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要為之努力拼搏的。
注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第十二段中“發(fā)展同各國的外交關系和經濟、文化的交流”修改為“發(fā)展同各國的外交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