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熙
摘 要 英語教學文本中,時有所見含有這種“嬉戲的”要素的文本存在。從語言學和英語教學的角度觀察,對這種文本現象及其文化品味和趣味進行探究,本文擬對含有“嬉戲要素的文本”的外部理解、內部的機制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的意義進行探討。
關鍵詞 嬉戲要素 解讀 寓教于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中國有兩個體育項目大家根本不用看,也不用擔心。一個是乒乓球,一個是男足。前者是“誰也贏不了!”后者是“誰也贏不了!”最佩服的也是這兩支球隊。一支是“誰也打不過”,另一支是“誰也打不過”——這里引用的是微信段子。在中國,如果閱讀者較為熟悉上面兩支運動隊伍的競技成績,對該段子稍加琢磨便能有所會心,是以能夠在受眾中相當廣泛地引起共鳴。用漢語編創(chuàng)的段子如此,以英語進行的類似表達也與之相映成趣,例如,某年在三八節(jié)到來之際,有以下的文字應景:
(1) 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2) 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3)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英語為母語者也應當不難理解這三個英文句子的奧妙。上面兩例,因其含有頑皮、嬉戲的成分,意在娛樂,人們通俗地以“段子”名之,意思是“調侃的”;本文認為為英文中的“playful”與其大體對應,該單詞的英文釋義是“full of fun and high spirits;jestful , humorous”,大約相當漢語中“開玩笑的;愛嬉戲的;幽默的”意思。平日瀏覽所及,發(fā)現在一些英語教學文本1中,或是在一些英文讀物/雜志中時有所見這種“含有嬉戲的要素的文本”存在,故在本文中對含有“嬉戲要素的文本”進行討論,將對其外部的理解(會意)、內部的機制(解讀)及其在育人意義(價值)方面進行考察。
1對嬉戲文本的會意和解讀的依據
1.1操母語者對嬉戲文本的會意能力
在中國語境中,對于上面第一個例子,母語為漢語者對兩個“誰也贏不了!”和“誰也打不過”的不同含義不會有誤讀; 關于第二例,對于母語為英語的人的理解也不構成障礙,他們也能從中領略其中的趣味。在多數情況下,人們不會深究其何以如此,而只是對其產生的幽默“會心乍有得”而付之一笑。這是因為他們憑借直覺“看出事物關系所隱藏的巧妙湊合不免大為驚贊;同時覺得自己的勝利,因而歡慰”(朱光潛,2012: 52)。這句話出自朱先生的《詩論》,用于描述讀出詩趣或詩意妙處而歡欣,這里的借用是表達讀者對嬉戲要素的會心而有類似的快樂。
這類快樂能夠帶來進一步思考:一般受眾為什么對于使用他們的母語編創(chuàng)的含有“嬉戲要素的文本”具有相當準確的理解能力而不會模糊或忽略其中的趣味?抑或,為什么母語使用者比較容易地準確地獲取文本中的嬉戲信息呢?Ohmann (引自唐力行(1984: 8-9)認為是操母語的人具有的三種語言能力使然,它們是:(1)他能夠從完全相同的句子中讀出不同的意思( He is able to derive different meanings from sentences that are exactly the same.);(2)他能夠發(fā)現看起來是相同的句子而意思上的不同之處 (He is able to detect differences in sentences that seem to be the same.); (3)他能夠明白看起來不同的句子卻在意思上相近(He is able to see similarities in sentences that do not look the same.)。Ohmann的操母語者的語言三種能力概括,其實質就是憑借他們對母語的直覺(intuition)展開聯想的效應,可以認為這是由于長期浸潤在母語語境中的經驗使得他們有能力在瞬間、突然的判斷過程中幫助他們正確地掌握事物規(guī)律,進而領會其中的趣味。對于一般的受眾,發(fā)現了嬉戲要素的存在,讀出文本中娛樂精神的意蘊并為之一樂即可。而對于語言學習者和教學工作者,如果從語言學和英語教學的角度觀察,對這種文化現象對其文化品味和趣味進行一番探究,則具有立足于理性精神去追求快樂(pursuing pleasure)的意義。
1.2從文本中的嬉戲要素表面意義的理解到內部機制態(tài)度解讀
我們認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滿足于對嬉戲文本的表面意義的了解,而是幫助學習者從直覺感受,深入到知覺(perception)層面,即探求其“所以然”。在此過程中有必要訴諸聯想及相關知識,厘清文本中嬉戲要素的感知屬性(perceptual attribute)及關系構成?;蛘哒f,從這些含有“嬉戲要素的文本”的形成的內部機制進行觀察,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習者獲取語言知識及語言運用的能力發(fā)展。例如,在本文第一個例子中,兩次“誰也贏不了”和“誰也打不過”的句子結構是一樣的,而含義迥異。實際上,除去可以從語法或者句子結構上的解析,在這里它印證語言學中的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說的解釋力(explanation power)。我們在第二個例子中看到的是英語文本中的標點應用或對零標點應用的別出心裁,順便用來告知學習者不可忽略標點的作用,應該是既有趣又令人信服。
實際上,含有嬉戲要素的英語教學文本中多有所見,例如,商務英語的翻譯一些廣告,如豐田車的英語廣告詞:
Where there is a mountain, there is a road. Where there is a road, there is a Toyota. 廣告編創(chuàng)使用了修辭格“仿擬”(parody);
再讀手表的廣告詞:A contemporary classic. A timeless timepiece.修辭手段為“對比/對照” (antithesis)。
同樣,漢語的廣告詞的撰寫、或者原創(chuàng)的英語廣告的漢語翻譯在嬉戲要素含量上也不遑多讓:
(1)藥材好,藥才好(諧音和押韻) 。
(2)Three gold medals in one Dynasty(pun).一代王朝酒,三次獲金牌。(利用Dynasty一語雙關,不僅指“王朝”酒的品牌,也含有“朝代”的意思)。
以上例句既有的文字游戲的色彩又有實用價值,可以說是創(chuàng)新性和游戲性兼具,給人的感覺是嬉戲要素的呈現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說,對它們從修辭學角度的解讀,就是利用語言知識的具體運用從而加深理解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獲得的是智性與辭趣的雙重愉悅。
1.3嬉戲要素與幽默效應
本質上,嬉戲要素的存在使得文本具有幽默色彩;而幽默是能夠帶來快樂的笑聲的。Roger E. Axtell(引自竇衛(wèi)霖,2005:248)指出:“笑聲不會有口音的干擾, 不管你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任何地方旅行,有一個到處都能被理解的交流方式,就是微笑——幽默可以創(chuàng)造這種效果(Laughter has no accent. And no matter where you travel in our world, there is one form of communication that is understood – the smile. Humor can create this effect.)”。
2文本中的嬉戲要素在英語學習教學中的意義
2.1重視語言的娛樂功能,培育教學過程中的娛樂精神
在我國,英語學習人數眾多,其中不少人將英語學習視為畏途,感到苦不堪言。確實,語言學習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與智力。甚至,英語國家文化也告訴我們,學習是需要歷經磨難以及努力奮斗。諸如“No pain, no gain”,“True mastery of any skill takes a lifetime” 等勵志格言也佐證了這一點。關于學習中的困難,一方面,我們承認并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掌握英語的交際功能是英語學習的主要任務,這是沒有疑義的,也不會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被忽視;另一方面,語言的娛樂功能(pleasure function)雖然在語言學意義上被確認(楊信彰,2005:17),對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關于語言的娛樂功能的利用和培育的觀念進行重建:以理性精神去追求快樂,或者說是在快樂中追求理性。我們認為,含有嬉戲要素的文本的幽默效應使得它們被用來體現語言的娛樂功能,也應當使教師作為踐行寓教于樂的資源看待。顯然,對英語教師來說,這樣的資源意識的建構就是必不可少的。
2.2寓教于樂的資源意識的構建
2.2.1含有嬉戲要素的文本是寓教于樂的資源
大學英語教材中的含有嬉戲要素的文本是寓教于樂的物質基礎和資源。在一定意義上,識別、解讀和利用它們承載的幽默,是大學英語教學中寓教于樂的必要條件之一。事實上,在大學英語教材中不乏含有嬉戲要素的文本,它們呈現的幽默樣式多姿多彩:既有擬人化的動物間的對話,也有人際間的話語;不僅有廣告詞,還有l(wèi)earning for fun的模塊,甚至有整篇課文都以嬉戲的口吻行文;即使在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如商務英語翻譯和跨文化商務交際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6也有這種包含嬉戲內容、以及灌注幽默在實際交往中的重要性的文字。
2.3含有嬉戲要素的文本與育人之樂和求知于樂
育人之樂和求知于樂,意謂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體驗感受,也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體兩面。如果處理得當,大學英語教學/學習過程就能夠成為師生的快樂之源。在教師的世界里,授業(yè)于樂和育人于樂,必然是他們的職業(yè)追求。將含有嬉戲要素文本當作智力愉悅資源,對其依托展開的教學活動是寓教于樂的具體作為;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苦惱可能正是其樂之源泉的所在,英語學習的趣味就在于戰(zhàn)勝這種困難;同時,教師可以自覺地利用含有嬉戲要素的文本引導學生在較為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協(xié)助學生開放自我,追求快樂于學習過程中。
3結語
寓教于樂在教學過程中的實現,對學習者既傳授知識,又是一種娛樂精神培育。從育人的角度考量,娛樂精神的培養(yǎng)屬于人性教育。在人性教育中包括邏輯教育和娛樂精神在內的灌輸都應當是必須的,畢竟,人性是人格的基礎,而缺乏人性認識的人很可能會有缺陷。則關乎建立個體的生活態(tài)度和精神標準。這正是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不足處,對此,錢冠連(2016)深以為憾:“可惜的是,我國的外語老師記住了外語教學的職業(yè)訓練功能,卻沒有多少教養(yǎng)學生人格的意識”。所以,作為外語教師,在傳授知識技能過程中兼顧娛樂精神的培育,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頭腦保持活力和頑皮(remain active and playful),不僅可能有利于學習的效果,還將對他們的人格教養(yǎng)形成潛移默化。
參考文獻
[1] 竇衛(wèi)霖.跨文化商務交際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錢冠連.外語學習的基本路徑假設——兼論外語教育未來[J].當代外語研究,2016(01).
[3] 武建國.微博語篇中的互文性——基于《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研究[J].外語教學,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