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寅
摘 要:器樂教學是重要的音樂教學形式之一,在推動音樂教育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器樂教學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重要手段。在提倡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今天,如何提高學生的器樂演奏水平,幫助器樂學困生走出困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是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器樂教學;學困生;演奏水平
器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質的重要手段,也是開發(fā)智力的有效途徑。隨著我國音樂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器樂教學已經逐漸成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器樂教學的分析,對推動我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大的意義。小學生對樂器、樂譜都比較陌生,學習樂器存在一定的難度,這為器樂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器樂的信心和興趣,是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
一、興趣是連接學生與音樂的重要紐帶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外界充滿好奇,他們興趣廣泛,想要保持學生的興趣持久度,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密切配合與有意引導。在器樂演奏中,需要學生能夠手腳靈活、沉心靜氣,并且具備日復一日的學習耐力。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器樂教學之前,對學生進行課前教育,器樂學習不僅能提高個人的演奏技能,還需要在反復的訓練中來磨煉自己的心性。
另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不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都要融入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只有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與教師之間形成默契,課堂教學效果才能更加明顯。
二、教師對學困生更要具備耐心、信心
由于學生存在差異,導致在器樂教學中出現了學困生、優(yōu)等生的區(qū)別。學困生主要在節(jié)奏的掌握、樂感的體驗和興趣方面存在問題。面對種種問題,首先教師要公平、公正地面對每個學生。教師必須付出更多的耐心,給予他們心理上和技能上的指導,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積極性。針對不同問題的學生,教師需要認真分析原因,進而因材施教。
1. 教師要幫助學困生克服抵觸情緒,重新建立自信
若長期處于學困生的地位,會大大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使學生產生抵觸和畏難心理。面對日復一日的練習曲,不少學生面對困難選擇逃避,教師應該適時地對其引導,批評與鼓勵雙管齊下,陪伴學生練習。要給他們表現的機會,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演奏能力在努力下也會慢慢提升上去。對個別“不開竅”的學生,教師需要找出關鍵原因,帶領他們參加文藝比賽活動,進而讓學生親身體驗演奏的樂趣。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文藝表演中增強信心,還能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
2. 從技能上,要從基礎入手,從易到難地訓練
有些學生在訓練中會出現中斷多、錯音等現象,這說明學生對基礎的識譜技能掌握不熟練。例如,由于音符的音高問題導致學生反應遲鈍、時常中斷,筆者會讓學生用五個手指代表五線譜來增強記憶,將線、間上的音分開記憶,對上下行音樂的排序要熟練掌握。對基本的功能記憶熟練后,開始反復地訓練演奏技能,要使學生身心放松,將自己的演奏與音樂融為一體,才能在演奏中更加自然流暢。
三、親其師,信其道
學生有著天生的向師性,在學生眼里,教師的言行就是標準,可以說,教師是學生的重要模仿對象。因此,教師必須在器樂技能上有一定的建樹,在理論教學上還有要獨特的觀點,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充滿激情與自信,通過言傳身教來教育學生,才能發(fā)揮教育的強大效力。針對學困生,教師可以采用范奏的方式,讓學生從教師身上重拾信心,渴望得到更多的學習。
總之,學生的心靈是一片凈土,需要教師的播種和保護。面對學困生這一群體,教師需要付出諸多的努力,挖掘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建立學習器樂的興趣和信心,進而讓更多的學生在音樂享受中提高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高翔.怎樣提高“學困生”的器樂演奏水平[J].中國音樂教育,2011(8).
[2]朱皖芳.淺議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器樂演奏的興趣[J].北方音樂,2014(6).
[3]李英杰,郭艷青.學困生的轉化要對癥下藥[J].吉林教育,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