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瓊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184-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與深化,以校本課程為載體,推進民族音樂教育,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是廣大音樂教師必需面臨的新課題。而當下青少年學生審美素質(zhì)薄弱,良莠不辨,對祖國璀璨的民族音樂了解膚淺,追求流行歌曲,對祖國的優(yōu)秀民歌生疏了,也無親切感。筆者分析了民族音樂教學的當前困境和發(fā)展趨勢,探尋從校本課程出發(fā),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民族音樂真正“靈動”起來,讓學生體驗最炫民族風,感受最美民族情,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從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入手,激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筆者在學校的八年級學生中曾做過一項抽樣調(diào)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學不喜歡民族音樂,認為沒有時代感,沒有新鮮感。可見,消除學生的偏見,提高學生的興趣是民族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關(guān)鍵。在當代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歌曲中,運用民歌素材的成功范例比比皆是。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好啊,那就從流行音樂開始吧,跟學生聊聊刀郎,他的很多音樂都具有新疆的味道,告訴學生刀郎的名字其實是取自于新疆一個古老的民族刀郎族;再和學生聊聊他們喜愛的歌手如韓紅、斯琴格日樂、彝人制造等,告訴他們《青藏高原》、《天路》的旋法、韻味,以及“呀拉索”的襯腔,均具有鮮明的藏族民歌風格。
讓學生聽包裝好的“成品”,聽蘊涵著民族元素的流行歌曲、影視歌曲、經(jīng)典歌曲,聽學生喜愛的“女子十二樂坊”的音樂。如奧運會開幕式上用太古遺音演奏的曲子就是教材上的古曲《廣陵散》,魏晉竹林七賢出場,稽康演奏古琴曲,突顯魏晉瀟灑風度。另外擊缶而歌的效果讓人感受到中國古老的打擊樂器的震撼,還有宋祖英和多明戈的對唱《愛的火焰》,這首歌中能明顯地感受到用了民歌《茉莉花》的音樂元素,這一切無不激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二、樹立大學科文化意識,提高學生欣賞民族音樂的水平
在進行校本民族音樂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必須事先體驗,并適時“學科整合”,用“美妙”的語言或者“靈動”的畫筆去描繪聽者的感受。
如在民族音樂欣賞過程中,讓學生欣賞完藏族的民歌后,筆者又讓學生欣賞了朱哲琴的《阿姐鼓》。然而在欣賞之前,筆者借鑒了之前請教語文教師的導言:深夜,人們?nèi)贾钟蜔?,保持屋?nèi)的光明,以為這樣能防止惡魔的入侵。晨起,人們早禱,以為這樣可以安撫已逝親人的靈魂。也許,我們知道有太多的迷信色彩,但是,我們?nèi)詾樗麄兡瞧谂蚊篮?、安寧生活的希望和那顆質(zhì)樸的心感動??梢灶A見,這一段話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引起了強烈的共鳴。也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和隨意的勾畫去表現(xiàn)所聽、所想,以更好地理解音樂。
三、利用身邊的鄉(xiāng)音鄉(xiāng)情,促使學生熱愛民族音樂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市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學校也安插了不少來自祖國各地的學生,他們豐富的方言中也必將韻藏了豐富的民歌,教師可利用鄉(xiāng)音鄉(xiāng)情這一寶貴資源來激發(fā)學生的熱愛家鄉(xiāng)、熱愛民族音樂之情。如設(shè)計教學活動:要求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的民俗民歌,趣聞軼事,向長輩學習民族歌舞,而后在班上展示。一名新疆籍的學生就準備了一首哈薩克族民歌《新疆好》,她在課內(nèi)先播放這首民歌,并載歌載舞,然后向同學介紹起她的家鄉(xiāng),天山的雪,吐魯番的葡萄、南疆的草原……以及她的家鄉(xiāng)在改革開放后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她的歌喉、他的介紹贏得了全班同學的陣陣掌聲。同學們簡略地了解新疆,不僅熱愛哈薩克族民族,而且熱愛上新疆,許多同學說我長大一定要到美麗的新疆觀光旅游。同學們在愉快的介紹和歌舞中,不僅了解到了課堂以外不同民族、不同風情、不同體裁、不同形式的民歌,而且了解到了這些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而且具有民族吸引力。在優(yōu)美的歌聲中不知不覺激發(fā)了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民族人民的情感。
四、依托校園文化建設(shè),營造“浸潤式”的民族音樂氛圍
在初中的普及型音樂教育中,采用社會大課堂的音樂教學模式“潛移默化”地傳承傳統(tǒng)音樂文化,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熏陶與感染。筆者協(xié)助學校整體規(guī)劃了音樂教室,在教室四周貼掛一些音樂家的畫像,其中包括許多民族音樂家;添置部分民族樂器放置于專技教室,讓學生辨認和嘗試使用;音樂課堂的課前音樂里播放一些民族音樂和器樂等,讓學生仿佛走進民族音樂的殿堂。其次在學校的“三間”播放一些精選的民族音樂,讓學生置身于民族音樂的“海洋”。第三,成立學校合唱隊、民族舞蹈隊或器樂小隊,招募有興趣或有點基礎(chǔ)的學生加入,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表演的平臺,也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
五、讓學生樂于表現(xiàn),使他們成為民族音樂的傳播使者
讓音樂真正“活”起來,讓音樂課真正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就是要讓學生樂于接受和表現(xiàn)。游戲、表演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與活動相結(jié)合,讓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想象,自由創(chuàng)造音樂,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潛能。每位學生擔任了不同的角色,得到了不同的情感體驗。雖然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質(zhì)量參差不齊,但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樹立了信心,又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筆者積極實施“最炫民族風”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深入挖掘?qū)W校百年校史的深厚積淀,組織編寫“最炫民族風”音樂校本課程;同時可以在期末的拓展型課程的展示活動上讓同學們進行表演,展示民族音樂學習成果,也吸引更多的同學加入我們的行列。
以校本課程為載體,推進初中民族音樂藝術(shù)教育可以以其獨特的內(nèi)容和形式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勇往直前,塑造學生完美的音樂素養(yǎng),幫助學生塑造審美觀念,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其高雅的情趣、追求一種高尚的境界;只要一如既往地堅持,形成一種濃厚的藝術(shù)氣息,就能夠讓民族音樂藝術(shù)教育在學校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