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發(fā)展與改革創(chuàng)新,正在跟隨著社會同步進步的教學對學生個體的影響也伴隨著一定的差異,這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與重視。在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在實施差異化的教學方法的傳遞、教學策略的選擇,應該適應學生的不同的差異。讓學生能夠以簡單的接受方式進行高中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個體差異 高中生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187-01
在很多世紀之前,班級制度的授課成為了學校授課的教學方式的最主要形式。并且因為自身的優(yōu)點,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仍然是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影響,和多方面的因素和復雜性,導致了每個人的發(fā)展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和歷程,具有個體的差異性。在現(xiàn)代的教育中,最著重也是強調最持久的就是教育民主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引導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是為了更加穩(wěn)定的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但是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風格,自己的學習特點,反應能力也會有快有慢,還有思維活躍的方面,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所以老師在面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必須要打破以往按照傳統(tǒng)模式塑造學生的傳統(tǒng)做法,必須要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特殊性,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實施個性化教學。
一、關注個體差異是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深入人心,“差異”與“差異教學”受到了很大的關注與重視。差異教學指的是在教學中站在學生的角度,觀察學生個體的差異,滿足學生個別的學習需要,才能夠更加有效的將每個學生的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自由和獨特的發(fā)揮。差異教學主張在考慮共性的同時,著眼于個性形成和潛能開發(fā)的本性教育觀念。就像是生物的多樣化,對于不同的生物有著不同的生存的空間和生存條件??陀^的講教育中確實是存在不少的差異,老師之間職業(yè)素養(yǎng)的差異,學校之間教學資源的差異,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環(huán)境之間都會存在很多的差異。這是教育中必須要存在的因素,也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動力。
個體發(fā)展具有兩種性質,一種是連續(xù)性,另外一種就是階段性。階段性反映就是一種共性,相反,差異性反映的就是個性。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因材施教,差異教學也是現(xiàn)代班級制度授課所面臨解決的基本問題。教育的目的就是把許許多多的人培養(yǎng)成為能夠對社會所為之有用的人才,為社會的推動提供勞動力,這一項教育的重大責任基本上就是擔任在了中學教育的肩上。但是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很多人組成的一個班級,教材都是一致的,考試統(tǒng)一的,評價模式也沒有任何差別。在大班級中,每個學生對消化知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異,這樣的情況下同一班級的學生成績就會有很大的差距,這樣就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產生了畏難的情緒,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這些問題的泛泛出現(xiàn),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已經到了不得不去解決這個問題的地步。
二、實施個體差異教學是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還有科學研究的深入化探索,貫徹了現(xiàn)代教育的趨勢,進一步的將個體差異的研究微觀化和綜合化。近年來,有很多個體差異的研究依然是心理學、教育學中的一個非常焦點的問題,這些個體差異的變量也逐步的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教育是針對每一位學生的,不僅僅是針對一部分。學生的差異性一般在課堂上就能展示出來,學生的差異性表現(xiàn)基本上就是教育的差異性的凸顯。高中的教育不僅要滿足所有學生的共同學習需求,還要滿足不同學生對學習的不同需求。所以,我們必須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上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位學生對學習不同的需求。必要的分析學生在學習上發(fā)展的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水平,增強教育的質量,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
在教育學中,對個體差異進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和教學任務。從個體差異的年齡特征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的差異分化就會越來越明顯。那么我們要有效的解決這些嚴重的必須解決的問題,就要在班級授課制度下開發(fā)出一種個別化的教學模式。就是要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由不同的差異進行確立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和需求進行靈活的調整學習的內容。同時教學評價是因需要而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固定。
從總體來看,個別指導教學的主要特征就是在于其教學目標,內容評價都必須是靈活機動的,這要求學校、家庭、社區(qū)的協(xié)調一致,進而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
本文通過簡單的介紹學生個體差異的原因和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以現(xiàn)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探索學生在學習中認知的實際結構水平,探求了有效的教學策略。完善針對學生學習個體差異的教學策略,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思維水平的發(fā)展,促進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參考文獻:
[1]郭思樂,喻緯.數(shù)學思維教育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