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玉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兩種課堂氣氛:一是冷、慢現(xiàn)象;二是熱、躁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很難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學生既然是“主體”,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而這就需要有和諧的課堂氣氛。只有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生的心情才能放松,才能愉快地、主動地學習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調(diào)動課堂學習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那么,怎樣調(diào)動小學語文的課堂學習氣氛呢?筆者談談以下幾點拙見。
一、情感是調(diào)動課堂氣氛的基石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調(diào)動課堂氣氛。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作為意向活動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因素,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和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應該留意到每一位學生,對學生的表現(xiàn)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能及時地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感受到自己在教師的心中是比較重要的,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與期待。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喜歡上這位教師,才會愛上這位教師的課,并且努力學習,上課積極發(fā)言,這樣課堂氣氛就熱烈了。例如,教學《童年的發(fā)現(xiàn)》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較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筆者先不急著上課,而是和學生聊起了自己童年時的發(fā)現(xiàn):小貓拉完大便會用沙土把大便埋起來。還舉了一個有趣的事例:假期時,我去外婆家。有一天中午,我準備上床睡覺,掀開被子時,居然發(fā)現(xiàn)被子底下有貓大便。我捂著嘴,跑出去直嘔吐。全班學生聽了,哈哈大笑。這么一個事例的分享,營造了輕松的氛圍,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當筆者讓學生說說自己童年的發(fā)現(xiàn)時,學生也就暢所欲言了。此時,學生是積極的、主動的,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表達,課堂氣氛也就非常熱烈。
二、預習是調(diào)動課堂氣氛的前提
抓課前預習,是調(diào)動課堂氣氛的前提。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優(yōu)秀學習者的必備方法,它能促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聽課,轉變?yōu)榉e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應教給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如:怎樣自學生字、新詞;讀課文時,如何做好批注閱讀,在什么地方可以適當做上記號;等等。教師要根據(jù)每組課文的訓練要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預習題,供學生在預習中學習。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九寨溝》前,可以先布置學生預習: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借助工具書查找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鑲嵌、色彩斑斕、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憨態(tài)可掬、若無其事”的意思;3. 想想作者從哪些方面描繪了九寨溝的自然風光,寫了九寨溝的哪些珍禽異獸;4. 找出比喻句、擬人句反復讀,試體會,看看能否也仿寫一二句類似的句子。這樣,學生就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性,參與課堂學習的全過程,課堂氣氛就比較好。
三、質疑是調(diào)動課堂氣氛的重點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增強學習主動性,更能調(diào)動課堂氣氛。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大家共同討論,從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探討中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提問的同時,應選準答題對象,做到因人施問。對學習較好的學生,提一些難度較大,更有深意,同時又能引發(fā)大家思考的問題;對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應提些難度相對較小的,經(jīng)過思考后,能夠解答的問題,這樣既能鍛煉其思考能力,又能保護其自信心。如在教學《虎門銷煙》時,筆者就銷煙的過程專門提問“學困生”,讓“學困生”從文中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并引導其用“先……然后……最后……”重新表述一遍。在練習寫話時,筆者為“學優(yōu)生”設計了:說說銷煙的意義,并結合現(xiàn)在的毒品來談自己的看法。為“學困生”則設計了:你想對林則徐說些什么?再如,在教學《燕子》時,筆者就燕子的外形特點專門提問平時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因為農(nóng)村的孩子對燕子非常熟悉,所以他們回答起來就很容易。練筆時,筆者讓學生想一想:還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寫“光彩奪目的春天”這一短文。有意識地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先在小組里說一說,然后再組織小組里的學生合作寫。這樣,小組中的優(yōu)秀學生就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本領,而“學困生”只需參與即可,在參與中也能有所收獲。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都能品嘗到成功的樂趣,他們就更想配合教師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課堂上的氣氛就會變得很活躍。
四、朗讀是調(diào)動課堂氣氛的重要手段
在語文課堂訓練中,朗讀最能調(diào)動氣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文章的精髓、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以及作者奇妙的構思和對語言文字的運用,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能夠更加有所悟、有所體會。朗讀可使師生達成一致的情感共鳴,從而很好地調(diào)動課堂氣氛。范讀常被教師作為一種用于進行朗讀訓練指導的方法。很多情況下,教師會用范讀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對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有所知、有所感,從而調(diào)動課堂氣氛。如在教學《桂花雨》時,許多學生都無法感受作者搖桂花時的樂趣。于是筆者進行了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結果筆者深情地讀完了,學生還沉浸在那樂趣中。從他們的表情中,筆者明白他們已經(jīng)領悟了文中的情感。再如,蘇教版第六冊第五組課文表現(xiàn)的是有關愛的主題教育。課前,筆者選了一首有關愛的小詩讓學生朗讀。隨后,在學習第17課《可貴的沉默》中的10~13自然段前,先拓展學習了《一碗餛飩》。學生在情感上受到了一定的沖擊,體會到了母親對孩子那堅定不移的愛。再回到課文中去學習時,明顯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情感有了很大的變化。筆者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進行對話朗讀,學生與文中的孩子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有些女生讀著讀著,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五、想象是調(diào)動課堂氣氛的靈魂
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也可以調(diào)動課堂氣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智力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指導習作“未來的——衣服、學校、電視、房屋、家鄉(xiāng)等”時,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這樣就能調(diào)動課堂氣氛,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富有生動的表現(xiàn)力了。又如在教學習作“假如我會變”時,先從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孫悟空入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要求學生想象:如果給你一次變的機會,你想變成什么?變成后,你又想做些什么?學生聽說自己也能變,就都積極地發(fā)言,把自己很想做的,但在現(xiàn)實中無法做到的,在想象中都體現(xiàn)了出來。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不管是講讀課、練習課,還是作文課,都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課堂氣氛調(diào)動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還可以使教師的講課更有激情,讓課堂效果更好。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