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媛媛
摘 要:由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觀念以及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越來越強調個體服從社會規(guī)范,而忽視了個體個性的自由發(fā)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逐漸陷入了人本主義缺失的困境。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個人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個性的自由發(fā)展越來越得到應有的重視。為了應對人本教育缺失這一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必須要從學生個體以及高校思想政教育管理隊伍兩個方面來思考解決辦法,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本回歸。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隊伍 人本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指根據黨的政策、法律法規(guī)、教育規(guī)律去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各種要素進行組織和協(xié)調,穩(wěn)定教育活動秩序,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統(tǒng)帥,因此,要擺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本主義困境,管理必須先行。實際上,現代人本管理就是強調人的現代化以及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因為現代化終歸是要靠“人”的力量,人的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先決條件,人也是現代化的真正主體和終極目標。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過程中關注和著眼于個人本身能力的發(fā)展,重視個體的主觀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焦點回歸到人本身的主體性、能動性上來,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時也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人學思想。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管理的缺失
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一直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重服從社會規(guī)范而輕促進個體發(fā)展”的價值偏差,傳統(tǒng)的社會觀念根深蒂固;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西方功利主義等不良思想也傳入了中國。內外部兩種原因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逐漸背離了人本管理的原則,陷入了人本主義缺失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管理理念功利化,輕視人本價值
在人本主義的價值論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應該是以人為核心的。教師和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主體,按照人本管理的原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應該要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因此,管理者應該關注學生人格的發(fā)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除此以外,對于教師隊伍的能力和素質應該抓好,發(fā)揮包括教師在內的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普遍存在著管理理念功利化的現象,管理者在不同程度上片面強調外在價值,而忽視本體價值;片面重視短期效果,而輕視長遠利益;片面要求學生服從社會需要,而輕視學生個性的自由發(fā)展。不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者隊伍也面臨專業(yè)化程度不高、人員變動頻繁等問題。就拿輔導員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不足25%。因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主體重視不夠,這其實是與馬克思的人本主義思想背道而馳的,也不符合人本管理的原則和理念。
(二)管理模式僵化,脫離主體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主體,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應該重視教育者尤其是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了解他們的需求,激發(fā)受教育者的積極性。但是,由于近幾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僵化,一直采用“灌輸型”管理、“訓導型”管理,這種“一言堂”式的、說教式的管理模式只會讓受教育者感到厭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所以這種模式必須轉變,將“灌輸型”管理模式轉為“滲透型”管理模式,將“訓導型”管理模式轉為“民主型”管理模式,在這樣的管理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主體,達到“春風化雨”的效果,使得被管理者需求得到滿足,那么這樣管理的效果也就能得到充分顯現了。
二、堅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本化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每個人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自由發(fā)展的前提條件。”①胡錦濤也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雹诟咝K枷胝谓逃芾淼闹黧w、客體都是人,管理的最終目標也是為了培育具備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現代化的人,推進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因此,這就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本化,重視人的主體性,注重柔性管理,調動教育者和教育對象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發(fā)展人的個性,發(fā)揮人的潛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應樹立主體性理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過程中,樹立主體性理念非常重要。在各級管理組織中重視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激勵大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人的管理取代“機器的管理”。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還應該立足人性,結合時代的變化,讓大學生自己養(yǎng)成獨特的個性,魅力的人格。目前,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上一些功利主義、拜金主義蔓延成風,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過程中,必須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流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有主見、有能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此外,還需要在管理過程中對大學生進行人文關懷,讓被管理者感到如沐春風,這樣他們才能更加積極地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應注重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具體實踐方式,是一種柔性的,非強制性的管理模式,但卻能以“潤物細無聲”式的方式潛移默化地使被管理者自覺配合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需要這種柔性管理的方式,以共同價值觀和良好氛圍來對大學生進行人格管理,激發(fā)大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在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應該采用對話式、發(fā)展式的觀念,而不是冷漠和權威式的管理理念;還應該在科學的、富有人文關懷的制度基礎上來管理大學生,而不是一種剛性的不近人情的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對大學生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讓大學生在管理中感到溫暖,使他們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
三、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關人員的要求不斷提高,高素質、高水平成為標配。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③人才管理是現代人本管理的核心,這就要求高校必須要建立素質過硬的、專業(yè)化程度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專業(yè)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黨團干部、教師、班主任以及輔導員等等。教師是直接與教育客體密切聯系,直接接觸的人,承擔著傳播知識、教書育人的職責;班主任和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對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起著關懷、監(jiān)督的作用;黨團干部更是承擔著組織和協(xié)調思想政治工作的職能。要想使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建立一支專業(yè)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重中之重。因此,學校必須要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素質過硬的、善于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敢于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重視黨團干部、教師、班主任以及輔導員之間的合作和協(xié)調。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過程中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專業(yè)水平,經常開展一些學習研討活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和水平。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育人成效
有了專業(yè)素質過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育人成效就成為下一步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的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大學生群體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必須要跟緊時代的步伐,密切關注大學生的變化和發(fā)展。黨團干部需要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給予大學生在政治上、組織上以及思想上的正確引導。班主任、輔導員要深入了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時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給予全面指導。教師要提高育人積極性,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發(fā)展規(guī)律和發(fā)展動態(tài),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學習,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維護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四、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面對目前的人本主義困境時,必須要樹立主人翁意識,要以馬克思的人學理論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育有個性、會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高素質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上,必須培育一支專業(yè)水平過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此外,在管理方法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應該秉持人本管理的原則,加強柔性管理,架構師生之間相互溝通的感情橋梁,構建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和管理環(huán)境,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人本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