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建偉
摘 要:教學是一項有計劃和目的活動,初中科學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師在科學課的教學中,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擴展,幫助學生了解廣闊奇妙的世界,產生科學思維,從而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的學習生活。
關鍵詞:科學課;拓展知識;教學實踐
初中科學這門學科所倡導的是把科學學習作為中心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多元學習,綜合成長?!苯處熜枰獙茖W課程內容進行拓展工作,使得課堂所學知識得以不斷的延伸和發(fā)展,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
一、科學課實施拓展性教學循序的原則
多樣性原則,傳統(tǒng)的教學比較單一和枯燥,在拓展性教學的課程應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積極組織教學活動和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和集體性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參與性原則,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自主性原則,初中的科學課程教學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尊重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整體性原則,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教學模式,在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知識,發(fā)揮教育的整體性作用。
二、各學科間進行拓展
新課改的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初中科學課程的教學應該由單一的教學改為綜合教學,加強科學科學與各學科之間的滲透,例如:在初中科學課程中“雞蛋里的學問”中,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
(一)咸雞蛋的做法,提出問題,咸雞蛋是如何做出來的?為什么雞蛋可以做成咸雞蛋?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化學知識“分子的擴散運動”。
(二)鮮雞蛋的保鮮方法,列舉兩個鮮雞蛋的保鮮方法,放在冰箱里面和浸泡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這兩個保鮮方法涉及了細胞的呼吸作用和石灰水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三)辨別生雞蛋與咸雞蛋,可以讓學生進行手動操作,進行探究得出答案,在這個問題中,利用的是物理中的慣性作用知識。
在這堂課程學習中,通過以“雞蛋里的學問”這堂科學課為背景,學習了生物知識、化學知識和物理知識,將各個知識點有效的串聯(lián)起來,構成了知識的有機整體,因此,在科學課程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的過程中,需要全方位、多種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這種立足于教材的知識拓展過程,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
二、組織課堂探究活動
科學探究活動是對科學領域進行探索和研究,課堂探究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探究的過程中參與到學習中,了解前人知識的積累和探究過程,得出經(jīng)驗。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有耐心,多花一點時間,有時在探究的過程過后沒有的出任何的結論,但是探究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探究中體驗和學習知識,在探究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例如:教師在教物理課程浮力這一課時,如果老師知識簡單的將浮力知識的結論告訴學生,“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收到液體或氣體的一個向上托的力,這個力叫做浮力?!痹俳榻B浮力的其他知識,比如浮力產生的原因等,學生對浮力的理解不會深刻,對知識的理解會片面化,如果,在課堂組織浮力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自試驗,并用尺子對物體表面進行測量,把物體(木塊,球)放入水中,觀察物體放入水中之后水位的變化 ,并對測量結果進行計算,探索出物體放入水中后溢出來的水的體積和物體沉入水中的體積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親自試驗的過程,加深對這一現(xiàn)象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對浮力進行理解。
三、適當選取課外擴展內容
初中科學的很多課程需要進行課外探索,否則不能有效的完成任務,在教學前,需要提前對學生講明,什么課程需要哪些探索,讓學生提前準備,例如:在學習“植物的一生”時,在學習開始的前要求學生用小花盆種上一種植物的種子,在種子的成長過程中觀察并記錄下種子的生長周期,在種植的過程中細心照料,有任何問題可以向老師請教,這樣當學到這一課的時候,種子大致成熟了,學生再結合教材的知識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就能置身其中,即能學到知識又能加強手動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學習的效果事半功倍。
通過初中科學課程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要加強知識與社會和生活的聯(lián)系,對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觀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建立起全新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思辰.例談初中科學拓展課的教學設計策略[J].讀書文摘,2017,(23):334.
[2]余劍輝.探索利用初中科學課拓展學生知識內容的途徑[J].新校園(中旬刊),2016,(9):107.
[3]張旭東.探索利用初中科學課拓展學生知識內容的途徑[J].學周刊,2016,(1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