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國與國際的來往日益密切,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其受到資本主義思想的腐蝕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當代大學生都是90后,其有著個性鮮明等特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結意識也成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關鍵所在。合唱比賽強調集體的力量,運用“合唱思政”的教育方式,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價值。文章中將重點分析合唱比賽中的思政滲透教育,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合唱比賽;思政教育;滲透教育
在互聯網時代,當代大學生擁有了更多的信息獲取渠道,其思想意識相比于以往更具個性。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群體特點,利用合唱比賽的方式促進高校的思政滲透教育逐漸成為許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之一,其能夠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的群體意識,幫助其融入集體,提高其民族自豪感。文章中將重點研究如何利用合唱比賽的方式進行高校思政的滲透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一)90后大學生個性鮮明,缺乏集體意識
在當前高校教育中,90后大學生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加之當前的互聯網時代極大地拓寬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其利用互聯網可以獲取到更多的信息。這導致大學生群體呈現出一種個性鮮明的特點,針對教師講解的內容,抱有懷疑精神。同時,大學生通過互聯網還可以獲取到國外的信息,嚴重誤導了其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利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獨生子女家庭的成長環(huán)境,一方面造成了大學生心理上的“孤單”,另一方面還導致大學生在高校學習生活中缺乏集體意識,部分大學生甚至不能適應集體生活。
(二)90后大學生功利心強,存在嚴重的“利己主義”
90后大學生成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其受到社會功利化環(huán)境的影響,在高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也逐漸出現了功利心較強的特點。具體表現為嚴重的“利己主義”,一切行為活動都需要在心中衡量其收益,無利不起早。這一心理逐漸發(fā)展為大學生的自私自利行為,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二、合唱比賽中的思政滲透教育分析
(一)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
合唱中,要求所有參與人員合作完成歌曲的演唱。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極大程度低提高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在合唱比賽中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只有每一個人都努力完成自己的演唱才能夠有集體的完美演唱,充分肯定了每一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通過合唱比賽或者合唱排練,可以讓大學生意識到自己對于集體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讓他們了解到個人的優(yōu)秀只有放在集體中,推動集體的發(fā)展才能夠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排練,通過大學生群體共同的磨合,可以讓大學生體會到集體的重要性,不僅能夠提高其集體意識,還能夠使其明白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提高其集體榮譽感。
(二)愛國教育的建設
合唱比賽中有大量的愛國歌曲,例如《黃河大合唱》。通過合唱排練,結合愛國歌曲背景的介紹,可以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愛國教育,幫助大學生通過合唱愛國歌曲,體會歌曲中飽含的愛國情感。通過合唱,還可以使得大學生了解國家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切身體會革命戰(zhàn)士為了國家而戰(zhàn)斗的英雄情感。在合唱比賽中的思政滲透教育相較于古板的思想政治課堂,更具沖擊力和感召力,有助于大學生愛國情感的培養(yǎng)。
(三)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最近,一些大學生因為思想壓力過大,心理素質較差紛紛自殺,這也反映出當前大學生心理脆弱的特點。通過合唱,可以增加大學生的社交面,通過融入集體,可以讓其感受到集體的關懷,進而逐漸疏導心中的郁結,感受世界的美好。通過合唱比賽進行思想政治的滲透教育有助于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其在集體的關懷下健康成長。
三、提高合唱比賽在思政滲透教育中作用的手段
(一)促進“合唱思政”的常態(tài)化和專業(yè)化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合唱思政”在思政滲透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可。因此,要想提高合唱比賽在思政滲透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推進“合唱思政”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常態(tài)化。通過聘請專業(yè)的合唱指導教師,對合唱的主題已經演唱技法進行專業(yè)化的指導,使得“合唱思政”不再是一種臨時性的活動,而應發(fā)展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每一學期的期中期末進行合唱比賽,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合唱排練,讓合唱排練逐漸滲透進學生的生活中,使得其不再是一種臨時突擊的行為,真正起到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作用。
(二)加強“合唱思政”的制度建設
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為了有效提升“合唱思政”的實際效果,提高學生的出勤率,應該加強“合唱思政”的制度建設。在大學四年的教育中,高校應建立逐級遞進的“合唱思政”計劃,邀請專業(yè)的教師展開教研。例如在大一通過合唱《沂蒙山小調》等民族歌曲,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情感;到了大四就可以合唱《黃河大合唱》等難度較高的愛國歌曲,逐步提升其思想政治素養(yǎng)。同時,建立“簽到制度”,確保每一人都參與到合唱中,使其感受到集體的關懷,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
“合唱思政”是高校思政滲透教育的新形式,通過合唱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對于當代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和趣味性。
參考文獻
[1]趙婷.“合唱思政”:論合唱比賽中的思政滲透教育[J].求知導刊,2015(10):8-9.
[2]馬秋鳳,張文文.淺議思政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以灌輸教育與滲透教育相結合為視角[J].品牌(下半月),2014(12):272.
作者簡介
馬進(1982.06—),國網公司技術學院,音樂欣賞方面,中級政工師,高級企業(yè)培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