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俊
摘 要: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記者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記者的新聞采編能力是提高新聞質量的關鍵。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無疑對記者的采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當前記者新聞采編能力的不足之處為切入點,針對記者新聞采編能力的提升方案提出可行性意見。
關鍵詞:新聞采編;能力提升;方案
新聞采編能力是記者的基礎能力之一,加強記者的新聞采編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新聞質量,增加行業(yè)競爭能力,提供優(yōu)質社會信息,滿足社會群眾的精神追求。
一、當前記者新聞獲取能力的不足之處
1.記者對于新聞獲取途徑過于單一、陳舊。優(yōu)秀的新聞獲取能力是一個記者的基礎,但是很多記者缺乏新聞獲取能力,其新聞獲取途徑依然較為陳舊、單一。導致新聞缺少實時性以及新奇性,無法博得讀者的眼球,滿足不了當前社會群眾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
2.新聞編寫質量不過關。當前記者職業(yè)群體具有年輕化的發(fā)展趨勢,記者本身缺乏社會經驗,導致其無法準確對所獲得新聞加以鑒別,缺乏對于新聞真?zhèn)涡缘谋孀R能力。同時,新聞來源于生活,記者在采編新聞的過程中應注意新聞的準確性,不能盲從或嘩眾取寵,夸大事實。媒體的力量非??膳?,輿論會對新聞中的當事人,產生或正面或負面的強烈影響。因此,記者在采編時應仔細核實,謹慎發(fā)表自身言論,加強自身的職業(yè)道德觀。伴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軍事、娛樂、歷史、星座、逸聞趣事等專欄不計其數(shù),大量的新聞消息充斥其中,記者在編寫時為追求速度以及效率,導致新聞的質量有所下滑。
3.記者自身隨機應變能力不足。記者是新聞的采集者以及撰寫者,在新聞采集過程中,可能需要面臨危險的環(huán)境,無論是戰(zhàn)火喧囂、哀鴻遍野,還是天災人禍、地震火災,需要記者沖到前線,獲取第一手資料,加以撰寫。因此記者是一份具有一定危險性的職業(yè)。每年都有因材料采集而因公殉職的情況發(fā)生,這就需要記者在新聞采集時,擁有良好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提供危機意識以及自我保護能力。
4.缺乏溝通能力。記者不等同于作家,采編也不是一味的寫作。需要記者加強自身的溝通能力,與社會群眾溝通、與同行交流。通過溝通社會群眾可以從社會群眾口中得到貼近生活的新鮮素材,并通過精心編撰,寫出一則則引人關注的新聞。但當前的記者缺乏與社會群眾溝通這一基本素質,導致其編寫素材的真實性以及準確性有所下降。同時,與同行交流是增長自身經驗,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的重要方法,通過與同事、同行的深入交流,取長補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這些言簡意賅的古語正式充分說明了借鑒交流的重要性。當前記者,缺乏與同行溝通的意識,閉門造車,僅僅依靠于網絡新聞進行撰寫,長此以往,惡性循環(huán),導致記者的新聞采編能力裹足不前。
二、記者新聞采編能力不足的原因
1.工作條件受限。導致記者新聞采編能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先談其客觀原因,地方新聞類企業(yè)規(guī)模較小,資金缺乏,導致記者在新聞采編時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采編能力大打折扣。同時,新聞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新聞行業(yè)需要與時代接軌,走在社會信息的最前端,但是這一切需要硬件保障的支持,
2.專業(yè)性人才的缺乏。新聞行業(yè)專業(yè)性人才較為貧乏,大量專業(yè)性人才紛紛轉行,導致大型新聞采編工作無力承擔,出現(xiàn)后繼無人的狀態(tài),進一步促使記者采編能力欠缺。記者在采編新聞時應注意采集的技巧,撰寫稿件的質量以及文字藝術的掌握。
3.記者自身職業(yè)道德觀的偏差。記者是一份良心職業(yè),需要具備使命感以及責任感,不可以憑空杜撰、捏造,必須要保持所撰寫新聞的準確性以及有效性。一些記者因一味的追求工作速度,導致所撰寫的新聞稿件,缺乏真實性。致使當事人聲譽受損,引起糾紛。同時,記者在導報新聞時應帶有正能量,不可以因為利益等因素,喪失本心,使自身職業(yè)道德觀出現(xiàn)偏差。
三、提高新聞采編能力的可行性意見
1.加強記者自身專業(yè)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技術的提高是改善當前記者采編能力不足的主要方法,領導應加強對于記者的關愛,使記者具有較為高漲的從業(yè)熱情,并為記者進行職業(yè)技能培訓。使其新聞采編 能力得到長足的進步。應加大資金的投入,為記者進行專業(yè)知識講座,提高記者自身的職業(yè)技術能力,學會與人交流、溝通,加強新聞采集能力,同時還應培訓自身語言藝術,在文字撰寫方面,是新聞報道言語質樸,真實有深度。同時應加強對于社會群眾心理的把握能力,關注社會群眾的需求,并加以正確的報道,滿足社會群眾的精神建設需要。
2.加強記者自身文化道德素養(yǎng)。記者需要以人為本,鑒定自身的信念,做到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其所報道的新聞需要貼合生活實際,為百姓謀求福利,常見為:養(yǎng)老保險、食品安全、道路交通、醫(yī)療設施等,服務于民。同時,記者應加強自身修養(yǎng),抵制不良信息,保持本心,積極撰寫具有正能量的優(yōu)質稿件,為維護文明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3.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記者作為輿論力量的引導者,必須要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以及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應時刻將國家的發(fā)展放在心中,新聞報道應符合我國基本國策、國情,不要偏離實際,做出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情。新聞報道應清晰,觀點明確,不應言辭閃爍,模糊事實,出現(xiàn)有所我黨和國家的負面新聞,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是一個優(yōu)秀記者的必備素質。
四、結束語
記者的本質工作就是采編,通過加強對于新聞的采集以及編寫,創(chuàng)造出一篇篇優(yōu)秀、正能量的新聞稿件,滿足群眾對于社會要聞的需要,加強社會群眾的精神生活需要。本文以新聞采編能力提升的方案分析為題,對當前記者采編能力的不足加以闡釋,并針對其不足之處進行系統(tǒng)分析,并提供可行意見,希望為我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怡揚.論如何提高廣播新聞采編創(chuàng)造性的方案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8(14).
[2]郭信廣.提升電視新聞采編人員能力的路徑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3).
[3]徐珂.全媒體形勢下電視新聞編輯素質提升的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6(23):171-171.
[4]邱新慧.新媒體時代提升新聞采編能力的措施[J].西部廣播電視,2017(9):126-126.
[5]戚曉琳.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編人員工作能力提升方法[J].神州,2017(13):25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