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張偉琦 崔磊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師肩負著偉大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者的雙重身份,文章通過對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教育的現(xiàn)狀及原因的分析,探索要遵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特征,通過實踐增進青年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情感認同,通過優(yōu)化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制度環(huán)境、打造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校園文化,充分發(fā)揮高?;鶎狱h組織的保障作用,加強高校青年教師的馬克思主義教育。
關鍵詞: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教育;規(guī)律和路徑
一、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重要意義
青年教師在我們黨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國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過程中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青年教師正是我們?nèi)娼ǔ筛粡娒裰魑拿骱椭C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中堅力量,一方面又承擔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培養(yǎng)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青年教師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確立尤為重要,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
二、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者教育的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當代高校青年教師身處在—個因經(jīng)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而變得復雜紛擾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各類意識形態(tài)的碰撞、各種主流非主流價值觀的縱橫交錯往往使得青年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呈現(xiàn)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對馬克思主義存在一定程度的淡化、彷徨、懷疑,少數(shù)教師中甚至出現(xiàn)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不良現(xiàn)象。造成以上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均衡。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其活動載體的豐富,由于其活動內(nèi)容的靈活,由于其活動對象的廣泛,往往開展得有聲有色、轟轟烈烈、豐富多彩,容易讓人們淡化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教師層面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
(二)高校青年教師隊伍組成多元化。伴隨著教育的國際化,高校青年教師國外留學、訪學、研修的機會增加,身邊有同學、朋友、親屬在國外工作、學習、生活經(jīng)歷的也增多,加上西方宗教、文化的滲透,直接導致了青年教師隊伍思想的多元化。
(三)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教育跟進不及時。國內(nèi)高校畢業(yè)的青年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是應試型的,一方面當時作為一名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地學習理解不透徹、認識不深刻,到由學生成長為青年教師后,在他們的工作、生活中需要用到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時候,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沒能跟進,對青年教師的培訓往往注重的是教學方法、教學思想的培訓,而忽視了理想信念的教育。
(四)基層黨組織馬克思主義教育陣地作用發(fā)揮不明顯?;鶎狱h組織黨內(nèi)政治生活有娛樂化、形式化、庸俗化趨勢,“三會一課”制度執(zhí)行不徹底,黨日活動特色不強,沒有發(fā)揮應有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有的基層黨組織書記凝聚力不夠、組織力不強,不能有效的組織學習活動;不能有效指導黨員干部運用理論指導實踐,有學與做脫節(jié)的情形。
三、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者教育的探索
(一)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征。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tǒng)一,是實踐的理論,強調認識世界的最終目的是要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品格,要求我們在做馬克思主義教育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擺在首位,即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的指導意義為切入點,開展馬克思主義教育。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真正目的也不在于傳輸多少理論,而在于喚醒青年教師學習的主動意識、提升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自主能力,增進青年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情感認同,達到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目的。
(二)深化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各個階段都開設相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因而絕大多數(shù)的青年教師都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需鞏固深化青年教師已有的理論知識,鼓勵青年教師多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定期開展馬克思主義交流會等,促進青年教師“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三)優(yōu)化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制度環(huán)境。高校要重視建立有利于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工作制度,使之有章可循。一是要重視制度環(huán)境對青年教師的影響,建立完善有利于青年教師成長發(fā)展的制度。二是以制度建設提高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實效。首先要暢通溝通機制,讓青年教師參與到學校的發(fā)展建設中來,增強其主人翁意識;其次要建立完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實效的評估機制,通過評優(yōu)、樹立典型、開展專題研究等方式加強對青年教師個體在學習、業(yè)務、奉獻、職業(yè)精神等方面的行為表現(xiàn)評價;最后要建立青年教師關心關懷機制,關注青年教師的身心健康和生存狀態(tài),尊重青年教師的價值,營造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良好氛圍。
(四)充分發(fā)揮高?;鶎狱h組織的保障作用。要發(fā)揮高校基層黨組織在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的保障作用,從思想、組織、制度和作風等方面做好保障。思想上,把對青年教師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作為黨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使青年教師深刻理解黨的方針、路線和重大政策,并遵照執(zhí)行。組織上,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青年教師黨員開展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專題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等,嚴格黨內(nèi)組織生活,提高組織生活會的質量。作風上,通過開展優(yōu)秀教師示范課觀摩、作風建設演講比賽、優(yōu)秀青年教師評比、陽光黨員教師評比等活動,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的示范引領功能,推動青年教師業(yè)務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質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霞.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路徑思考[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6(05).
[2] 孫曉芳,顧曉靜.高校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生成路徑探析[J].教師教育,2014(36).
[3] 史文瑞.以教師為主體高校教師思政工作的分析與實踐[J].高教發(fā)展研究,2016(01).
作者簡介:李卓(1983.11- ),男,漢族,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黨建與思想政治。